《三百種醫(yī)籍錄》
本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名著。又名《甲乙經》。據《隋書經籍志》載為十卷,似以十干為分卷序數,故名“甲乙”。但本書卷數,歷代記載不一,宋以后統(tǒng)為十二卷,今通行本乃經吳勉學?钡摹搬t(yī)統(tǒng)本”,十二卷。
本書約成于公元282年(晉太康三年),內容主要取材于《素問》《針經》(即《靈摳經》)、《明堂孔穴針灸洽要》三部書,故宋以前或名《黃帶三部針經》、《黃帝三部針灸經》。
全書將《素問》等三部書有關內容,采用“使事類相從”的歸類法,將各書相類原文輯集一起,“刪其浮辭,陳其重復”,進行編次而成,共分128篇。卷一論述生理功能以及臟腑與肢體、五官的關系等;卷二論述十二經脈、奇經八脈、標本、根結、經筋等;卷三為俞穴主治,厘定俞穴348個,并按頭、面、項、胸、腹、四肢等分部劃分俞穴線路,詳論各穴部位、針刺深度艾灸壯數;卷四論診法;卷五介紹針道,包括九針,手法、禁忌等,卷六具體論述生理與病理一些問題,卷七至卷十二為臨床治療,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婦、兒科,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臨床經驗。
由于本書輯集并整理了古代豐富的針灸文獻,對后世針灸學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如《千金方》、《外臺秘要》、《銅人俞穴針灸圖經》、《針灸聚英》、《針灸大成》、《針灸集成》等書、均以本書為參考;同時對國際醫(yī)學交流(如傳入日本、朝鮮等)也起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