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與時間安排、教學方法: 教學內(nèi)容與時間安排: 第九章 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 十二、腦卒中 一、 概述 (5分鐘) 1、腦卒中的概念; 2、腦卒中與中醫(yī)“中風”之間的關(guān)系。 本證多見于腦血管病,臨床又分為: 腦血栓 缺血性中風 腦栓塞 出血性中風 二、病因病機:(20分鐘) 內(nèi)傷積損 勞欲過度 飲食不節(jié) 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上犯于腦 中風 情志所傷 外感時邪 病理本質(zhì)為:本虛標實。 風(肝風、外風) 火(肝火、心火) 痰(濕痰、風痰) 六者多為互因果 或兼夾為患: 氣(氣虛、氣逆) 血(瘀血); 虛(陰虛、氣虛) 急性期以風、火、痰、氣、血為主; 恢復(fù)期以痰、瘀、虛為主。 三、腦卒中辨證分型論治 ( 70分鐘 )
閉證與脫證的鑒別 | | 閉證 | 脫證 | 面 | 色紅 | 色淡、晦暗 | 口 | 口噤不開、牙關(guān)緊閉 | 口開 | 手 | 雙手緊握、肢體強痙 | 手撒 | 氣 | 息粗、氣臭、鼾聲如雷 | 息微 | 二便 | 二便不通 | 遺尿 | 脈 | 洪大或弦滑數(shù) | 細弱、無根 |
(一)中臟腑-閉證 治法:平肝熄風、醒腦開竅。取督脈、十二井穴為主。 主穴:水溝、十二井、太沖、豐隆、勞宮 配穴: ①牙關(guān)緊閉-頰車、合谷。 ②言語蹇澀-廉泉、通里、啞門、風府 閉證針灸臨床操作 水溝向上方斜刺,十二井穴點刺出血,手法要輕快,不宜引起患者躁動不安;太沖、豐隆、內(nèi)關(guān)均用瀉法 醒腦開竅法: 主穴:內(nèi)關(guān)、人中、三陰交 輔穴:極泉、尺澤、委中 配穴:吞咽障礙加風池、翳風、完骨。手指曲伸不利加合谷 針刺操作方法: 主穴:先刺內(nèi)關(guān),直刺1-1.5寸,采用捻轉(zhuǎn)提插手法,行手法一分鐘,繼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手法(瀉法)至流淚或眼球濕潤為度。三陰交在內(nèi)踝上3寸,脛骨緣后進針,針尖向后斜刺與皮膚呈45度角,進針1-1.5寸,采用提插手法之補法,使病人下肢抽動3次為度 (二)中臟腑脫證針灸臨床操作 關(guān)元大艾炷隔姜灸;神闕用隔鹽灸直至四肢轉(zhuǎn)溫為止。 (三)中經(jīng)絡(luò)分型 主癥:半身不遂,肌膚不仁,舌強言蹇,口角歪斜。 風痰阻絡(luò):肢體麻木,頭暈?zāi)垦,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肝陽上亢:面紅目赤,眩暈目眩,心煩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有力。 氣虛血瘀:肢體軟弱,偏身麻木,手足腫脹,面色淡白,氣短乏力,舌暗苔白,脈細弱且澀 中經(jīng)絡(luò)的針灸治療 半身不遂 上肢:肩隅、肩髎、曲池、手三里、外關(guān)、合谷 下肢:環(huán)跳、伏兔、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 口角喎斜: 地倉、頰車、合谷、太沖 風痰阻絡(luò):加豐隆(化痰,足陽明胃經(jīng)絡(luò)穴) 肝陽上亢:加太沖、太溪(滋腎平肝、太溪為足少陰腎經(jīng)腧穴、原穴。有滋腎陰、逐虛熱、壯元陽、強腰膝之功。太沖為足厥陰肝經(jīng)腧穴,原穴。有疏肝理氣、活血通絡(luò)、平肝熄風、清熱利濕之效。太溪突出一個“補”字,太沖側(cè)重于一個“瀉”。二穴任用一肝一腎、一補一瀉、相互制約、相互為用、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滋腎平肝。) 氣虛血瘀:加氣海(補氣、助血運行) 言語蹇澀:加廉泉、通里、啞門、風府 失語(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混合性失語、命名性失語): ①加用金津、玉液、廉泉、通里 ②上星透百會、風池、天柱 構(gòu)音障礙、吞咽障礙(假性延髓球麻痹): 加廉泉、風池、吞咽(治嗆)、提咽 肌膚不仁:皮膚針叩刺患部。 手指握固(手指腫脹):八邪、下八邪、 后溪、液門、中渚 足內(nèi)翻:解溪、丘墟透照海、筑賓、昆侖。 (筑賓:陽蹺之郄穴,針之以糾正陰急陽緩) 足外翻:中封、太溪、申脈 便秘:豐隆、左水道、左歸來、左外水道(一寸半)外歸來——通腹、寬腸、下氣 癃閉:秩邊透水道、中極 【方法】毫針刺法強刺激,常配合電針,每日1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其它療法 1.頭針 偏癱者根據(jù)病變部位選對側(cè)頂顳前斜線、頂旁1線、頂旁2線;失語者配顳前線,感覺障礙者配對側(cè)頂顳后斜線相應(yīng)部位。快速捻針,每日1次,留針30分鐘,中間行針3次,每次1~2分鐘,10次為一療程,同時配合肢體運動。 2.項針 取風池、供血、翳明。毫針刺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1療程。本法可以改善腦供血,是治療腦部疾病的基礎(chǔ)療法,與頭針相結(jié)合,有標本兼治的功效,適用于腦卒中的各個階段。 3.穴位注射 取肩髃、曲池、環(huán)跳、陽陵泉。以當歸注射液2~4ml穴注,每穴1~2ml,或以2%利多卡因1~2ml穴注,每穴0.5~1ml,每次2穴,每日1次。適用于肢體疼痛或感覺異常者。 三、按語(5分鐘) 四、小結(jié)(5分鐘) 五、病案討論。(15分鐘) 教學方法: 1.課堂講授、注意與臨床相結(jié)合。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