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服用5氨基水楊酸,1.0 g/次,4次/d。治療組在服用5氨基水楊酸得基礎上,同時給予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治療(150 mg/次,3次/d,餐后立即口服)。療程均為2周。
1.3 療效評定
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前后根據(jù)腹脹癥狀總評分變化判斷療效,痊愈:腹脹消失;顯效:癥狀積分下降≥75%;有效:癥狀積分下降50%~75%;無效:癥狀積分<50%。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組相關指標比較:將腹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5個癥狀消失時間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62例患者均完成了2周治療過程,依從性好,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2.1 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腹脹積分變化比較
2組治療前,腹脹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1、2周,2組腹脹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 0.05或<0.01),且治療后2周時的腹脹積分還顯著低于治療后1周(P< 0.05)。見表1。表1 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2周的腹脹積分變化比較(略) 2.2 2組腹脹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治療1、2周時腹脹改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表2 2組腹脹改善情況比較(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治療后2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腹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表3 2組腹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時間比較(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UC男女發(fā)病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發(fā)病年齡較國外更晚一些[2],如果一經(jīng)確診應根據(jù)病變的部位和病程發(fā)展的嚴重程度采取適宜的治療方案,以控制發(fā)作,防止復發(fā),同時積極治療并發(fā)癥,目的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氨基水楊酸和柳氮磺吡啶被認為是治療UC的主要藥物,但單獨使用療效不理想,因此探索更好的治療措施受到臨床醫(yī)生的廣泛關注。 5氨基水楊酸可清除中性粒細胞氧爆發(fā)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使之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生的前列腺素;改變黏膜內電解質交換;抑制肥大細胞放大炎癥的作用而消除炎癥。新的5氨基水楊酸制劑對結腸腸壁組織有特別親和力,起到抗炎作用[3]。所以近年來著眼于提高5氨基水楊酸在結腸的濃度,降低不良反應。同時,局部予以5氨基水楊酸治療(如灌腸等)更能有效而迅速地誘導和緩解潰瘍性結腸炎癥狀[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