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阿摘
|
漢語拼音 | MANGGUOHE
|
拉丁名 | Mangifera indica L.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漆樹科植物芒果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大喬木,光滑無毛,高10~27m。樹皮厚,呈灰褐色,有多數小裂孔,或鱗片狀脫落。單葉簇生枝頂,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革質,長10~40cm,寬3~6cm,葉柄長4~6cm,葉緣常呈波浪形。圓錐花序,花小,雜性,被柔毛,花無柄或具短柄,芳香,黃色或帶紅色;萼片5,卵形或長橢圓形,有柔毛,花瓣5,長約為萼的2倍;花盤肉質,5裂;雄蕊5,4枚退化,僅1枚發(fā)育,花藥紫紅色,雌蕊1,位于花盤中央,花柱線形,柱頭不顯。核果橢圓形或腎形,微扁,長5~10cm,熟時黃色,內果皮堅硬,并覆被粗纖維。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熱帶或亞熱帶。分布于云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印度、馬來亞亦有。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果期5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5~8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摘收集果核,曬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種子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呈腎形或卵圓形,一端略細而微彎,長4~7cm,寬3~4.5cm,厚1~1.5cm;表面淡黃色或土黃色,有數條略彎的淺溝紋,疏被長約2~5mm的毛狀纖維,粗糙堅硬,搖之發(fā)響。擊碎后,內果皮纖維狀,內表面光滑,淡黃色,木質化。種仁1枚,種皮淺灰綠色。內為大型子葉2片,乳白色。氣微、味微澀,油樣。
|
中藥化學成分 | 全果含糖15%、蛋白質0.65%、粗纖維10.7%、灰分0.88%、酒石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又含三萜酸(芒果酮酸、異芒果醇酸、阿波酮酸)、多酚化合物(沒食子酸、間沒食子酸、沒食子鞣質、槲皮素、異槲皮素、芒果苷、并沒食子酸等)、蝴蝶梅黃素等。未熟果含葡聚糖、阿聚糖、聚半乳糖醛酸。葉含芒果苷6.9%及異芒果苷。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散劑,膏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1)芒果苷能抑制中樞神經?寡祝咕(對結核桿菌最小抑制濃度為200mg/ml),利肝(芒果苷又為青海藏藥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治肝炎的主要有效成分)。 (2)異芒果苷有明顯鎮(zhèn)咳祛痰作用,并有強心、利尿、抗抑郁作用。 (3)芒果葉含的沒食子酸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 (4)槲皮素對亞洲型流感病毒有殺滅作用。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而澀,性溫。
|
歸經 | |
功效 | 滋陰、補腎。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用于腎虛癥。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6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十味豆蔻散:小豆蔻30g,干姜24g,光明鹽15g,蓽茇15g,麝香0.3g,螃蟹殼3g,冬葵子12g,芒果核9g,蒲桃9g,大托葉云實9g,白塊糖為引。用于腎寒癥,石淋尿閉,腎腰疼痛,白帶過多。 方二:大鹽散:火硝10g,白硇砂3g,各種鹽類3g,螃蟹殼10g,金礞石7.5g,冬葵子15g,小豆蔻10g,麝香2.5g,胡椒5g,蓽茇3g,干姜5g,芒果核10g,蒲桃10g,大托葉云實10g,白蕓香7.5g,田螺殼10g。以上各藥,共研細粉,白糖及酒送服。利尿通淋,用于小便癃閉。 方三:牛黃、麝香、金礞石、石灰華、紅花、丁香、螃蟹、冬葵子、芒果核、大托葉云實、蒲桃、菥蓂,白糖調和為散。內服,可治腎水癥。 方四:石灰華、紅花、丁香、廣酸棗、刀豆、白花油麻藤子、芒果核、大托葉云實、蒲桃、乳香、草決明、黃葵子、溪中碎云母、螃蟹、菥蓂。以上共研細粉,用蜂蜜制成軟膏內服,可治腎痹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形態(tài)比喻》中記載:阿摘樹小,葉如大黃葉,花藍色,傘形,果實如鹿睪丸,味酸、甘。功效治腎臟病!毒е楸静荨酚涊d:果莢長,粗如拇指,外表生有鹿毛狀毛,有脈紋。果實重,搖時嘎嘎響者質佳;果實輕,搖時無響者,已腐朽或為蟲食,為劣品。 據查證,藏醫(yī)使用的阿摘有兩種,一為本品,一為豆科植物沖天子Millettia pachycarpaBench.和豬腰子Whitfordiodenron filipes (Dunn.) Dunn.。由《晶珠本草》的描述上看,二者比較接近,但由于沖天子在臨床反映上,易引起患者身體浮腫,今多不用,而采用本品作阿摘入藥。再者,藏本草描述都與芒果核相符而與沖天子、豬腰子等性狀不符。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