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藏族醫(yī)學 >> 藏族醫(yī)藥 >> 正文:余甘子 -藏藥覺如拉藥物說明書
    

余甘子

  
品名
藏名:覺如拉
漢語拼音
YUGANZI
拉丁名
Phyllanthus emblica L.
英文譯名
銷售地區(qū)
保護品種
中藥材基原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果實。
動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8m。老枝灰褐色,分枝多,小枝纖細,被銹色短柔毛。單葉互生,幾無柄,密生,為明顯的2列,極似羽狀復葉;葉片長圓狀,長約1cm,頂端鈍,全緣,無毛;托葉線狀披針形,棕紅色,極小,花單性同株,細小,黃色,3~6朵呈團傘花序簇生于葉腋,常為一朵雌花和數(shù)朵雄花;萼片5~6,倒卵狀長圓形,長不及2mm;花冠缺;雄花具短柄,花盤腺體6,分離,三角形,與萼片互生,雄蕊3~5,花絲合生;雌花近無柄,花盤杯狀,邊緣撕裂狀,包圍子房一半以上,子房3室,蒴果球形或扁圓形而帶6棱,初為綠色,成熟時淡黃色,有時帶紫紅色;干后常開裂成6片,種子6枚,外種皮稍堅硬,亮褐色,略帶三棱形,具三個突起。
動植物資源分布
本種為常用藏藥,但青藏高原境內(nèi)不產(chǎn),而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來西亞及印度也有分布。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向陽干旱而炎熱的山坡或疏林中。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集,除凈雜質(zhì),曬干。
藥用部位
以成熟果實入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2cm。表面棕褐色至淺灰綠色,有淺黃色顆粒狀突起,具皺紋及不明顯的6棱,果梗長約1mm。果肉(中果皮)厚1~4mm,質(zhì)硬而脆。內(nèi)果皮黃白色,硬核樣,3室,表面略具6棱。背縫線的偏上部有數(shù)條筋脈紋(維管束),干后可裂成6瓣。種子6粒,棕色。近三棱形,背面弧形,腹面有一淡棕色種臍。氣微,味酸澀,回味甜。
顯微鑒別: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由胞壁增厚的多角形細胞2~7列組成,細胞直徑8~20μm。中果皮較寬厚,為薄壁細胞組成,有維管束通過,薄壁細胞直徑32~65μm,細胞內(nèi)常有草酸鈣柱晶和方晶等。內(nèi)果皮為多列較小的石細胞組成,胞腔明顯,層紋不甚清楚。

中藥化學成分
余甘子果實含鞣質(zhì)45%,未成熟果實含30%~35%,其中分離得訶子酸(chebulinic acid C(41)H(30)O(27))、訶黎勒酸(chebulagic acid C(41)H(30)O(27))、鞣云實素(corilagin C(27)H(22)O(18))、原訶子酸(terchebin  C(41)H(30)O(26))、訶子裂酸(chebalic acid;split acid  C(14) H(14) O(11))及沒食子酸、鞣花酸。又含余甘子酸(phyllemblic acid C(16)H(28)O(17)(COOH)(3))、余甘子粉(emblicol C(20)H(30)O(19)(OCH(3))(6))、粘酸(mucic acid C(6)H(10)O(8)),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1.0%~1.8%(g/g))、胡蘿卜素(0.05mg%(g))、維生素B(1)(0.03mg%(g))、維生素B2(0.03mg%(g))、煙酸(0.3mg%(g))、蛋白質(zhì)(0.5%(g/g))、脂肪(0.3%(g/g))、碳水化合物(17.4%(g/g))、粗纖維(2.2%(g/g))、鈣(41mg%(g))、磷(11mg%(g))、(1.4mg%(g))。
種子含油量16%。油內(nèi)含亞麻酸、亞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等。葉含鞣質(zhì)(嫩葉含23%~28%)、山柰素、山奈素- 3- 葡萄糖甙(kaempferol- 3-glucosi-de)、β-谷甾醇、鞣花酸及羽扇豆醇。
樹皮含鞣質(zhì)28~29.36%,羽扇豆醇2.25%,d- 無色翠雀花素(d-leucodelphinidin C(15)H(14)O(3).H(2)O)約3.75%。莖含羽扇豆醇、β-谷甾醇、鞣花酸。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中藥劑型
散劑,丸劑。
中藥制藥工藝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1.抗菌作用:干燥果實,用80%醇提取后,再用醚提取,以鹽酸酸化可得良好的抗菌活性物質(zhì);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及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真菌無作用。
2.余甘子的醇提取物(1g/kg口服連續(xù)二天),對異丙腎上腺素(85mg/kg,皮下注射二天)引起的大心肌壞死,能有效地增加心的糖原水平,血清脂肪酸也產(chǎn)生明顯變化。其果肉的80%醇提取物,在試管及活體組織中具若干腎上腺素樣藥理作用,又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弱抑制作用和解痙作用。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篩選
新藥的臨床評價
實驗動物的品種
大鼠。
方劑組成
藥物和劑量
藥物配伍
方一:余甘子,茜草,哇夏嘎,紫草茸,木香馬兜鈴石斛,甘青青蘭藏紫草,芫荽,力嘎都,洪連,蒂達,渣訓膏,毛訶子,訶子,降香,牛黃,紅花,翼首草,綠絨蒿波棱瓜子,藏木香,多腺懸鉤木,寬筋藤沙棘膏。 方二:余甘子,紅花、綠絨蒿,甘青青蘭,哇夏嘎,榜嘎,波棱瓜子。
藥性
甘、酸、澀,涼、銳。
歸經(jīng)
功效
清血熱,健消食,生津止咳。
性味分類
主治
血熱血瘀,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壓病,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喉痛,口干,熱性水腫,尿頻。
用法用量
多入丸散,它常與訶子、毛訶子一同出現(xiàn)在方劑中,稱為三果;3~9g。
用藥忌宜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方一:余甘子75g,茜草60g,哇夏嘎50g,紫草茸50g,木香馬兜鈴30g,石斛40g,甘青青蘭50g,藏紫草75g,芫荽40g,力嘎都30g,洪連50g,蒂達40g,渣訓膏35g,毛訶子50g,訶子75g,降香100g,牛黃1g,紅花65g,翼首草40g,綠絨蒿40g,波棱瓜子40g,藏木香50g,多腺懸鉤木25g,寬筋藤75g,沙棘膏50g。以上除牛黃外,共研細粉,再混入牛黃拌勻。能涼血、斂血,降壓。治多血癥、高血壓病、肝膽疼痛、聲啞目赤,唇部發(fā)紫、月經(jīng)不調(diào)。
方二:余甘子150g,紅花、綠絨蒿各75g,甘青青蘭100g,哇夏嘎40g,榜嘎50g,波棱瓜子20g。共研細粉,用涼開水泛丸,綠豆粒大小。能清熱消腫。治熱性水腫、口渴、尿少、氣喘、腹水。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考證
歷代藏本草均有記載!端牟酷t(yī)典》記載:“余甘子清血熱,治血熱旺盛及其引起的眼病、肝病”!毒е楸静荨贩Q:“余甘子味甘、性涼。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又說:“葉如鬃散開,果實肉、核分開!薄段稓忤F鬘》稱:“余甘子性涼、銳。治赤巴病入五腑和新發(fā)肝病!薄陡事吨巍贩Q:“余甘子為三果之一,為滋補上品,利諸病,特別治眼病尤好。”《圖鑒》說:“余甘子生于熱帶,干長柔軟,葉大,花淡黃色!
藥物應用鑒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