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清·《重訂通俗傷寒論》。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青蒿、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黃芩、陳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生枳殼。 |
加減 | |
功效 | 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
主治 | 少陽濕熱痰濁證。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胸悶,吐酸苦水,或嘔黃涎而粘,甚則干嘔順逆,胸脅脹痛,舌紅苔白膩,脈數(shù)而弦滑者。用于治療瘧疾,急慢性膽囊炎,高熱,周期性發(fā)熱,感染性疾病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
用藥禁忌 | 忌辛辣、刺激、油膩飲食。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高熱應(yīng)用本方加減:青蒿6-30g,竹茹12g,制半夏8g,茯苓10g,黃芩6-10g,枳殼5-10g,陳皮5-10g,碧玉散(滑石12g,青黛6g,甘草3g)。日1劑水煎服。治療高熱34例,病程最長2.5月,最短8日,平均在半個(gè)月以上;發(fā)熱均在38.5-41℃之間波動(dòng)。結(jié)果:服藥1-3劑即可退熱。 |
藥理作用 | 有抗瘧,利膽,抗菌,解熱等作用。 1.抗瘧:青蒿及青蒿素對瘧原蟲紅細(xì)胞內(nèi)期有殺滅作用,對動(dòng)物瘧、人瘧均有顯著的抗瘧作用,給藥后控制瘧疾癥狀和瘧原蟲陰轉(zhuǎn)速度比氯喹快。 2. 利膽:陳皮、黃芩、青蒿有增加膽外排泄和降低膽紅素的作用。 3.抗菌:黃芩、青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抗菌作用。此外,茯苓、甘草、陳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4.解熱:黃芩及甘草具有解熱作用。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