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89,(4):10 |
劑型 | 洗劑 |
藥物組成 | 黃柏60g,苦參60g。 |
加減 | 局部紅、糜爛、滲出嚴重者加尤膽草40g,蒲公英30g,銀花20g,枯礬20g;瘙癢加地膚3g,蛇床子3g。 |
功效 | |
主治 | 肛門濕疹。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水200ml,文火前至100ml,去藥渣,待藥液冷卻至30℃左右;局部洗浴。日2-3次,每次2小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肛門濕疹150例中,男140例,女10例;年齡20-50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1周;其中有32例為肛瘺術(shù)后繼發(fā)性肛門濕疹。結(jié)果:治愈率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