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芋荷、芋苗、青皮葉、獨皮葉 |
漢語拼音 | yu ye |
英文名 | Leaf of Dasheen |
藥材基原 | 為天南星植物芽的葉片。 |
動植物形態(tài) | 芋,濕生草本。根莖卵形,常生多數(shù)小球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2-3枚或更多,葉柄肉質(zhì),長20-90cm,綠色,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廣橢圓形,長20-50cm,質(zhì)厚,盾狀著生,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全緣,呈波狀。花序柄常單生,短于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長20cm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cm,粗2.2cm,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cm,展開成舟狀,邊緣內(nèi)鄭,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長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長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長4-4.5cm,先端驟狹,附屬器鉆形,長約1cm。期期2-8月。 |
資源分布 | 我國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8月采心,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葉含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主要是β-胡蘿卜素(β-carotene),少量α-胡蘿卜素,還含脂類成分,有單半乳糖基二甘油酯(monogalactosyl diglyceride),二半乳糖基二甘油酯(digalactosyl diglycericde),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還含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葉柄含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加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甘;性平 |
歸經(jīng) | 肺;心;脾經(jīng) |
功效 | 止瀉;斂汗;消腫;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泄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黃水瘡;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汁涂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日華子本草》: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又鹽研敷蛇蟲咬并癰腫毒。 2.《綱目》:汁,涂蜘蛛傷。 3.《醫(yī)林纂要》:斂自汗、盜汗。 4.《本草求真》:治痘瘡潰爛成瘡。 5.《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消腫。 |
考證 | 出自《日華子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Colocasiae Esculen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
科屬分類 | 天南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