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ue yu bi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鱈科動物鱈雪的鰾。 |
動植物形態(tài) | 鍤魚,體稍側(cè)扁,尾部向后逐渭狹小。體長一般為20-30cm,大者可達(dá)50-70cm。頭大,吻長,鈍尖。眼中大,上側(cè)位?诖,前位,上頜突出,上頜骨后延達(dá)瞳孔前緣下方;下頜略短,下頜前端下方有一觸須。兩鬲與犁骨均具牙群,牙圓錐形,外行牙較大。鰓孔寬大,鰓蓋膜與頰部相連。鰓蓋條6,鰓耙3+18。體被小圓鱗,側(cè)線前部高位,漸向下彎,成側(cè)中位。側(cè)線鱗150(21-40)。背鰭3個,鰭條分別為13-15、16-20、15-21,第2背鰭基較其他兩背鰭基為長。臀鰭2個鰭條分別為17-22、16-20。分別與第2、3背鰭相對。胸鰭短。腹鰭喉倍。尾鰭后緣略凹。體背灰褐色,具很多不規(guī)則棕色和黃色斑紋。各鰭灰色,腹面灰白色。 |
資源分布 | 我國分布渤海、黃海及東海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冷水性底棲魚類,以無脊椎動物及小型魚類為食。夏、秋季棲息于黃海冷水區(qū),冬季回游于水深50-80m的沿海泥底區(qū)越冬。于黃海生殖期1-2月,懷卵量34萬-83萬粒,沉性卵,徑0.98-1.05mm。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捕得鱈魚后,剖腹,取出魚鰾,洗凈,鮮用或焙黃研末。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血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 |
主治 | 咯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適量;或焙黃研末。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 |
科屬分類 | 鱈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