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為菊科植物黑紫風(fēng)毛菊的全草。
|
漢語拼音 |
rui ling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Blacken Saussurea
|
藥材基原 |
|
動植物形態(tài) |
黑紫風(fēng)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5-45cm。通常全株有長毛。根狀莖細。莖直立,簇生或單生,上部紫以,基部為殘存的葉柄包圍,被白色疏長柔毛或幾無毛;~有短或長柄,葉片條狀披針形或條狀長圓形,長達15cm;中部葉和上部葉漸小,無柄,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半抱莖,有倒向銳細齒,兩面被疏長毛或近無毛;最上部葉小,先端常紫色。頭狀花序,2-5個集生于頂端排成傘房狀,直徑1-1.5cm,有細長的梗;總苞狹鐘狀,長15-17mm,總苞片4-5層,先端及邊緣暗紫色,被白色長柔毛,鈍工稍鈍,外層卵形,內(nèi)層條狀披針狀;花冠暗紫色,長約15mm。瘦果,長圓形,長約3mm;冠毛污白以,外層較短,內(nèi)層羽毛狀。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河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高山草坡。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調(diào)經(jīng);清熱明目
|
功效分類 |
活血藥;祛風(fēng)藥
|
主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骨蒸勞熱;肝熱目赤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aussureae Nigrescent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