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江南柏葉、江西側(cè)柏葉 |
漢語拼音 | luo han sang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羅漢松科植物羅漢松或短葉羅漢松的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白或灰褐色,淺縱裂,成薄鱗片狀脫落;枝開展或斜展,枝葉稠宓。葉螺旋狀排列,條狀披針形,微彎,長7-12cm,寬7-10mm,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中脈顯著突起,下面帶白色,淡綠色中脈微突起。雌雄異株;雄球花穗狀,常3-5(稀7)簇生于極短的總梗上,長3-5cm;雌球花單生葉腋,有梗。種子卵圓球形,徑長1-1.2cm,熟時肉質(zhì)假皮紫色或紫紅色,有白粉,著生于肥厚肉質(zhì)的種托上,種托紅色或紫紅色,梗長1-1.5cm。花剪4-5月,種子8-9月成熟。 2.本種與羅漢松的區(qū)別為 小喬木或呈灌木狀,枝條向上斜展。葉短而密生,長2.5-7cm,寬3-7mm,先端鈍或圓。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2.我國西南及陜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均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多栽培于庭園,野生者極少。 2.原產(chǎn)日本。作庭園樹;北京有盆栽。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商品藥材除葉外,有的還具帶葉小枝。枝條粗2-5mm,表面淡黃色褐色,粗糙,具似三角形的葉基脫落痕。葉條狀披針形,長7-12cm,寬4-7mm。先端短尖或鈍,上面灰綠色至暗褐色,下面黃綠色至淡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羅漢松葉含蛻皮甾酮(ecdysterone),尖葉土杉甾酮(ponasterone)A,羅漢松甾酮(makisterone)A、B、C、D,扁柏雙黃酮(hinokifavone),新柳杉雙酮(neocryptome-rin),金松雙黃酮(sciaclopitysin),竹柏雙黃酮(podocarpusflavone)A,竹柏雙黃酮(podocarpusflavone)B,榧雙黃酮(kayafla-vone),揮發(fā)油。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血 |
功效分類 | 涼血止血藥 |
主治 | 吐血;咳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廣東中藥》:止吐血、咳血。每用一兩,加蜜棗二個煎服。 |
考證 | 出自《廣東中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Podocarp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Taxus macrophylla Thunb.] |
科屬分類 | 羅漢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