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窯貝、板貝。
來源 為
百合科植物湖北
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的鱗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6~50cm。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5~3cm。葉3~7枚輪生,中間常兼有對生或散生,矩圓狀披針形,先端不卷曲或多少彎曲;1~4朵,紫色,有黃色小方格;葉狀苞片通常3枚,極少為4枚,花梗長1~2cm;花被片長4.2~4.5cm,寬1.5~1.8cm,外花被片稍狹些,蜜腺窩在背面稍凸出。蒴果2~2.5cm,寬2.5~3cm,棱上的翅寬4~7mm;ㄆ4月,果期5~6月。系栽培。
采制 5~7月間采挖,除去泥沙,
石灰水浸泡曬干。
產(chǎn)地 湖北、四川、湖南。
性狀 鱗莖卵球形、扁卵形或倒圓錐形,直徑0.6~3.4cm,高0.8~2.8cm。表面白色或黃白色,較光滑。外層2枚鱗葉大小近等,偶見相差懸殊者,頂端稍平,開裂,底部較平整。味苦。
化學(xué)成分 鱗莖含多種異甾體、甾體類生物堿,主要有貝母堿(verticine,peimine)、去氫貝母堿(verticinone)、湖貝甲素(hupehenine)、湖貝甲素苷(hupeheninoside)、湖貝乙素(hupehenirine)、湖貝嗪(hupehenizine)、湖貝辛(hupehenisine)及湖貝啶(hupehenidine)等。
藥理 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對由組胺所引起的豚鼠離體平滑肌痙攣呈現(xiàn)明顯的松弛作用,對由乙酰膽堿和組胺致喘的豚鼠也呈現(xiàn)顯著的平喘效果;可明顯松弛氣管平滑;具有降壓功效;有擴(kuò)瞳作用。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散結(jié)。用于肺熱
咳嗽,胸悶痰結(jié),
瘰疬,
癰腫。用量4.5~9g。
配伍應(yīng)用 ①風(fēng)熱、燥熱、痰火咳嗽:配
桑葉、
菊花、
牛蒡子、
杏仁。②瘰疬,痰核:配
玄參、
牡蠣。③癰
癤腫毒:配
金銀花、菊花、
連翹、
蒲公英。④
乳癰腫痛:配
天花粉、蒲公英、
當(dāng)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