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準繩·類方》卷二引《養(yǎng)生主論》。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痰之為病,或偏頭風,或雷頭風;或太陽頭痛,眩暈如坐舟車,精神恍惚;或口眼瞤動,或眉棱耳輪俱癢,或頷腮四肢游風腫硬,似疼非疼;或渾身燥癢,搔之則癮疹隨生,皮毛烘熱,色如錦斑;或齒頰似癢似痛而無定所,滿口牙浮,痛癢不一;或噯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豆腥氣,心煩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噴嚏而出,或因舉動而吐,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膠,或如蜆肉;或心下如停冰鐵,閉滯妨悶,噯嚏連聲,狀如膈氣;或寢夢刑戮刀兵劍戟,或夢入人家,四壁圍繞,暫得一竇,百計得出,則不知何所;或夢在燒人地上,四面煙火枯骨,焦氣撲鼻,無路可出;或不因觸發(fā)忿怒悲啼下淚而寤;或時郊行,忽見天邊兩月交輝,或見金光數(shù)道,回頭無有;或足膝酸軟,或骨節(jié)腰腎疼痛,呼吸難任;或四肢肌骨間痛如擊戳,乍起乍止,并無常所;或不時手臂麻疼,狀如風濕,或臥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蟲所螫,或四肢不舉,或手足重滯;或眼如姜蜇膠粘癢澀,開合甚難;或陰晴交變之時,胸痞氣結閉而不發(fā),則齒癢咽痛,口糜舌爛,及其奮然而發(fā),則噴嚏連聲,初則涕唾稠粘,次則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腦后風聲,耳內蟬鳴,眼瞤肉跳。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風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虛,或曰虛,或曰寒,或曰發(fā)邪,病勢之來,則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郁,有如煙上沖頭面烘熱,眼花耳鳴,痰涎涕淚,并從肺胃間涌起,凜然毛豎,噴嚏千百,然后遍身煩躁,則去衣凍體,稍止片時,或春、秋乍涼之時,多加衣衾,亦得暫緩,或頓飲冰水而定,或痛一醉而寧,終不能逐去病根。
|
制備方法 | 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食后、空心白湯送服。一切新舊失心喪志,或癲或狂,每服100丸;氣盛能食,狂甚者,加20丸,臨時加減消息之;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結者,每服80-90丸,或加至百丸,永無秘結之患;一切陽證風毒腳氣,遍身游走疼痛,每服80-90丸,未效,加至百丸;一切無病之人,遍身筋骨疼痛不能名者,或頭疼牙痛,或搖或癢風注等證,風寒鼻塞,身體或疼或不疼,非傷寒證者,服80-90丸,痰盛氣實者加之;一切吞酸噯逆,膈氣及胸中疼悶,腹中氣塊沖上,嘔沫吐涎,狀如反胃,心下恍惚,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陰陽關格,變生乖證,食饑傷飽,憂思過慮,心下嘈雜,或痛或噦,或晝夜虛飽,或饑不喜食,急慢喉閉,赤眼,每用加減服;一切新舊痰氣喘嗽,或嘔吐,頭運目眩,加減服之;一切腮頷腫硬,若瘰疬者,及口糜舌爛,咽喉生瘡者,每服60-70丸,加蜜少許,一處嚼碎噙化,睡時徐徐咽之;一切男婦大小虛實,心疼連腹,身體羸瘦,發(fā)時必嘔綠水黑汁冷涎,乃至氣絕,心下溫暖者,量虛實加減服之;若事屬不虞之際,至于百丸,即使回生,未至顛危者,虛弱疑似之間,只服30丸或50丸,立見生意,然后續(xù)續(xù)進之,以愈為度,兼服生津化痰,溫中理氣之藥;一切荏苒疾病,凡男婦患非傷寒內外等癥,或酒色過度,或吐血,或月事愆期,心煩志亂,或腹脹脅痛,勞倦痰眩,或暴行日中,因暑伏痰,口眼?斜,目痛耳憒鼻塞,骨節(jié)痠疼,干嘔惡心,諸般內外疼痛,百藥無效,眾醫(yī)不識者,依前法加減服之。大抵服藥,須臨臥在床,用熟水一口許咽下便臥,令藥在喉膈間徐徐而下;如日間病出不測,疼痛不可忍,必欲急除者,須是一依前臥法服,大半日不可食湯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語,直候藥丸除逐上焦痰滯惡物,過膈入腹,然后動作,方能中病,每夜須連進2次,次日痰物既下,3-5次者,仍眼前數(shù),下5-7次或直下2-3次而病勢頓已者,次夜減20丸;頭夜所服,并不下惡物者,次夜加10丸;人壯病實者,多加至百丸,惟候虛實消息之;蚍^仰臥,咽喉稠粘,壅塞不利者,痰氣泛上,乃藥病相攻之故也;少頃,藥力即勝,自然寧貼。往往病久結實于肺胃之間,或只暴病全無泛濫者,服藥下咽即仰臥,頓然百骸安靜,五臟清寧,次早先去大便1次,其余遍數(shù)皆是痰涕惡物,看什么糞,用水攪之,盡是痰片粘涎,或稍稍腹痛,腰腎拘急者,蓋有一種頑痰惡物,閉氣滑腸,里急后重者,狀如痢疾,片餉即已,若有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勝言,頓然滿口生津,百骸爽快,間有片時倦怠者,蓋因連日病苦不安,一時為藥力所勝,氣體暫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此藥并不洞泄刮腸大瀉,但取痰積惡物,自腸胃次第而下,腹中糟粕,并不相傷,其推下腸腹之糞,則藥力所到之處,是故先去其糞,其余詳悉,不能備述者,當自知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神秘沉香丸(原書同卷)、沉香礞石滾痰丸(《不居集》下集卷八)。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海》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