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鎮(zhèn)心肝,定郁悸
辛平有毒(生金屑,服之殺人。昂按∶金性至剛重墜,與血肉之體不相宜,故服之致死,非其性有毒也。人被金銀灼者,并不潰爛,無毒可知矣。精金粹玉,世之寶器,豈有毒瓦斯哉?)。金制木,重鎮(zhèn)怯,故鎮(zhèn)心肝,安魂魄(雖云重墜,亦借其寶氣也。古方有紅雪、紫雪,皆并金銀煮汁,亦假其氣耳)。治驚癇風熱,肝膽之病(肝經(jīng)風熱,則為驚癇失志,魂魄飛揚。肝屬木而畏金,與心為子母之臟,故其病同源一治)。丸散用箔為衣,煎劑加入藥煮。畏鉛、水銀(遇鉛則碎,五金皆畏水銀)。
功用略同。
即銅青
宣,去風痰
酸平微毒。治風爛淚眼,惡瘡疳瘡,婦人血氣心痛,吐風痰,合金瘡,止血殺蟲(治皆肝膽之病,亦金勝木之義)。用醋制,銅刮用。
重,續(xù)筋骨
辛平。主折傷,續(xù)筋骨,散瘀止痛(折傷必有死血瘀滯經(jīng)絡,然須審虛實,佐以養(yǎng)血、補氣、溫經(jīng)之藥。銅非 不可用,火毒、金毒相煽,復挾香藥,熱毒內(nèi)攻,雖有接骨之功,必多燥散之禍,用者慎之)。產(chǎn)銅坑中; 、醋淬七次,細研,甘草水飛用(昔有飼折翅雁者,雁飛去,故治折傷)。
重,墜痰,解毒
甘寒屬腎。稟壬癸之氣,水中之金,金丹之母,八石之祖(丹灶家必用之)。安神解毒,墜痰殺蟲,烏須(制為梳,以梳須)明目。
鉛丹(即黃丹,用黑鉛加硝、黃、鹽、礬煉成)咸寒沉重,味兼鹽、礬。內(nèi)用墜痰去怯,消積殺蟲,治驚疳瘧痢。外用解熱拔毒,去瘀長肉,熬膏必用之藥(用水漂去鹽硝砂石,微火炒紫色,攤地上,去火毒用)。
鉛粉主治略同(亦名胡粉錫粉。李時珍曰∶鉛粉亦可代鉛丹熬膏,然未經(jīng)鹽礬火 。又有豆粉、蛤粉雜之,只入氣分,不能入血分也)。
重,墜痰,鎮(zhèn)驚
辛平重墜。鎮(zhèn)心平肝,定驚療狂,消癰解毒。諸藥多忌之(李時珍曰∶補腎藥尤忌之)。
時,砧上打落者名鐵落(《素問》用治怒狂),如塵飛起者名鐵精m.jfsoft.net.cn/yishi/,器物生衣者名鐵銹,鹽、醋浸出者名鐵華(李時珍曰∶大抵借金氣以平木、墜下解毒,無他義也)。
重,鎮(zhèn)驚,劫痰,消積
辛咸小毒。感銀鉛之氣而結(jié)。墜痰鎮(zhèn)驚,止血散腫,消積殺蟲,療腫毒,愈凍瘡(用桐油調(diào)敷),解狐臭(油調(diào)搽腋。以饅頭蒸熱劈開,摻末夾腋下亦佳),染髭須。出銀坑難得,今用者乃傾銀 底。入藥煮一伏時。
重,鎮(zhèn)心,定驚,瀉熱
體陽性陰(內(nèi)含陰汞),味甘而涼,色赤屬火(性反驚者,離中虛有陰也。味不苦而甘者,火中有土也)。瀉心經(jīng)邪熱(心經(jīng)血分主藥),鎮(zhèn)心清肝,明目發(fā)汗(汗為心液),定驚祛風,辟邪(胡玉少卿多惡夢,遇推官胡用之,胡曰∶昔;即,有道士教戴靈砂而驗。逐解髻中絳囊授之,即夕無夢)解毒(胎毒、痘毒宜之),止渴安胎(《博救方》∶水煮一兩,研,酒服,能下死胎。李時珍曰∶同遠志、龍骨之類養(yǎng)心氣;同丹參、當歸之類養(yǎng)心血;同地黃、枸杞之類養(yǎng)腎;同濃樸,川椒之類養(yǎng)脾;同南星、川烏之類祛風。多服反令人癡呆)。
辰產(chǎn),明如箭鏃者良(名箭鏃砂)。細研,水飛三次用(生用無毒,火煉則有毒,服餌常殺人)。惡磁石。畏鹽水。忌一切血(鄭康成注《周禮》,以丹砂、雄黃、石膽、礬石、磁石為五毒,古人用以攻瘍)。
重,外用殺蟲
辛寒,陰毒。功專殺蟲。治瘡疥蟣虱(性滑重,且入肉。頭瘡切不可用,恐入經(jīng)絡,令人筋骨拘攣),解金、銀、銅、錫毒(能殺五金),墮胎絕孕。從丹砂燒 而出。畏磁石、砒霜。得鉛則凝,得硫則結(jié),并棗肉入唾研則碎。散失在地者,以花椒、茶末收之。
燥,劫痰涎,外用殺蟲
辛冷(時珍曰∶燥有毒)。殺蟲治瘡,劫痰消積(能消涎積。十棗湯加大黃、牽牛、輕粉,名三化神 散),善入經(jīng)絡,螈 藥多用之。不可過服常用(時珍曰∶水銀陰毒,用火丹砂而出。再加鹽、礬,煉為輕粉。輕揚燥烈,走而不守,今人用治楊梅毒瘡。雖能劫風痰濕熱從牙齦出,邪郁暫解,然毒瓦斯竄入經(jīng)絡,筋骨血液耗亡,筋失所養(yǎng),變?yōu)榻顢伖峭础?/p>
癰腫疳漏,遂成廢痼,貽害無窮。上下齒齦,屬手足陽明腸胃經(jīng)。毒瓦斯循經(jīng)上行,至齒齦薄嫩之處而出)。土茯苓、黃連、黑鉛、鐵漿、陳醬能制其毒。
重,明目
甘酸而寒。益肝明目,通竅利水。產(chǎn)銅坑中。大塊、中空有水者良。
補中
甘平屬金,色白入肺。下氣補中,堅肌續(xù)絕。治勞傷瘧痢,瘡腫癰疽(同黃丹熬膏貼之。《千金翼》∶用敷金瘡。青城山人康道豐,有云母粉方,能治百病)。有五色,以色白光瑩者為上。古人亦有煉服者(云母入火,經(jīng)時不焦,入土不腐,故云服之長生)。使澤瀉。
惡羊肉。
體重,瀉火氣,輕,解肌
甘辛而淡,體重而降。足陽明經(jīng)(胃)大寒之藥。色白入肺,兼入三焦(諸經(jīng)氣分之藥)。
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fā)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治傷寒郁結(jié)無汗,陽明頭痛,發(fā)熱惡寒,日晡潮熱。肌肉壯熱(經(jīng)云∶陽盛生外熱),小便赤濁,大渴引飲,中暑自汗(能發(fā)汗,又能止自汗),舌焦(胎濃無津)牙痛(陽明經(jīng)熱,為末擦牙固齒)。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為發(fā)斑、發(fā)疹之要品(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率由胃熱,然亦有陰陽二證,陽證宜用石膏。又有內(nèi)傷陰證見斑疹者,微紅而稀少,此胃氣極虛,逼其無根之火游行于外,當補益氣血,使中有主,則氣不外游,血不外散,若作熱治,死生反掌,醫(yī)者宜審),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白虎湯以之為君,或自一兩加至四兩,竹葉、麥冬、知母、粳米,亦加四倍,甚者加芩、連、柏,名三黃石膏湯,虛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然能寒胃,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成無己解大青龍湯曰∶風、陽邪傷衛(wèi),寒,陰邪傷營,營衛(wèi)陰陽俱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營衛(wèi)俱和,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質(zhì)重氣輕,又成氏以桂麻為輕劑,石膏為重劑也。東垣曰∶石膏足陽明藥,仲景用治傷寒陽明證,身熱、目痛、鼻開、不得臥,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氣,所以有白虎之名,肺主西方也。按∶陽明主肌肉,故身熱;脈交額中,故目痛;脈起于鼻,循鼻外,金燥,故鼻干;胃不和,則臥不安,故不得臥。
然亦有陰虛發(fā)熱,及脾胃虛勞,傷寒陰盛格陽、內(nèi)寒外熱、類白虎湯證、誤投之不可救也。
按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證,至為難辨,蓋陰盛極而格陽于外,外熱而內(nèi)寒;陽盛極而格陰于外,外冷而內(nèi)熱。經(jīng)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是也。當于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實寒;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nèi)實熱也。再看口中之燥潤,及舌苔之淺深,胎黃、黑者為熱,宜白虎湯;然亦有舌黑屬寒者,舌無芒刺,口有津液也,急宜溫之,誤投寒劑即死矣)。亦名寒水石(時珍曰∶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諸方用寒水石即石膏。凝水石乃鹽精滲入土中,年久結(jié)成,清瑩有棱,入水即化。辛咸大寒,治時氣熱盛,口渴水腫)瑩白者良。研細,甘草水飛用。近人因其寒,或用火 ,則不傷胃,味淡難出。若入煎劑,須先煮數(shù)十沸,雞子為使。忌巴豆、鐵。
滑,利竅,通,行水,體重,瀉火氣,輕,解肌
滑利竅,淡滲濕,甘益氣,補脾胃,寒瀉熱,降心火。色白入肺,上開腠理而發(fā)表(肺主皮毛),下走膀胱而行水,通六腑九竅津液,為足太陽經(jīng)(膀胱)本藥。治中暑積熱,嘔吐煩渴,黃膽水腫,香港腳淋閉(偏主石淋),水瀉熱。六一散加紅曲治赤痢,加干姜治白痢),吐血衄血,諸瘡腫毒,為蕩熱除濕之要劑。消暑散結(jié)通乳滑胎(時珍曰∶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上開腠理而發(fā)表,是除上、中之濕熱。下利便溺而行水,是除中,下之濕熱。
熱去則三焦寧而表里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矣。闌門分別清濁,乃小腸之下口。河間益元散,通治上下表里諸病,蓋是此意。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X,甘草一錢,或加辰砂;慰剩菍嵵箍,資其利竅,滲去濕熱,則脾胃中和而渴自止耳。若無濕、小便利而渴者,內(nèi)有燥熱,宜滋潤,或誤服此,則愈亡其津液而渴轉(zhuǎn)甚矣,故王好古以為至燥之劑)。白而潤者良。石葦為使。宜甘草(走泄之性,宜甘草以和之)。
樸硝,即皮硝
大瀉,潤燥,軟堅
辛能潤燥,咸能軟堅,苦能下泄,大寒能除熱。樸硝酷澀性急,芒硝經(jīng)煉稍緩。能蕩滌三焦、腸、胃實熱,推陳致新(按∶致新則瀉亦有補,與大黃同。蓋邪氣不除,則正氣不能復也)。治陽強之病,傷寒(經(jīng)曰∶人之傷于寒也必病熱,蓋寒郁而為熱也)疫痢,積聚結(jié)癖,留血停痰,黃膽淋閉,瘰 瘡腫,目赤障翳。通經(jīng)墮胎(豐城尉家有貓,子死腹中,啼叫欲絕,醫(yī)以硝灌之,死子即下。后有一牛,亦用此法得活。本用治人,治畜亦驗《經(jīng)疏》曰∶硝者消也,五金八石,皆能消之,況臟腑之積聚乎?其直往無前之性,所謂無堅不破,無熱不蕩者也。病非熱邪深固、閉結(jié)不通,不可輕投,恐誤伐下焦真陰故也。成無己曰∶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氣堅者以咸軟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軟堅、去實熱。結(jié)不至堅者,不可用也。佐之以苦,故用大黃相須為使。
許譽卿曰∶芒硝消散,破結(jié)軟堅。大黃推蕩,走而不守,故二藥相須,同為峻下之劑。王好古曰∶本草言芒硝墮胎,然妊娠傷寒可下者,兼用大黃以潤燥,軟堅瀉熱,而母子相安。經(jīng)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謂藥自病當之,故母與胎俱無患也)。硝能柔五金,化七十二種石為水。生于鹵地,刮取煎煉。在底者,為樸硝;在上有芒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置風日中,消盡水氣,輕白如粉,為風化硝。大黃為使(《本經(jīng)》、《別錄》∶樸硝、硝石雖分二種,而氣味、主治略同。后人辨論紛然,究無定指。李時珍曰∶樸硝下降,屬水性寒;硝石為造炮,焰硝上升,屬火性溫。昂按∶世人用硝,從未有取其上升而溫者,李氏之說,恐非確論)。
瀉熱,潤燥,軟堅
辛甘而冷。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潤燥破結(jié),消腫明目(血熱去,則腫消而目明。昂按∶瀉痢不止,用大黃元明粉以推蕩之,而瀉痢反止。蓋宿垢不凈,疾終不除,經(jīng)所謂通因通用也)。樸硝煎化用萊菔煮,再用甘草煎,入罐火 ,以去其咸寒之性,陰中有陽,性稍和緩。大抵用代樸硝,若胃虛無實熱者禁用。俱忌苦參。
瀉熱,補陰
太陰之精,咸寒而降。治上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正陽丹,用治傷寒壯熱。來復丹,用治伏暑熱瀉)。出解池、通泰積鹽處,咸鹵所結(jié),青白瑩徹,片皆六棱者良。今世用者,多是絳石。
重,澀,固大小腸
甘而溫,故益氣生肌而調(diào)中。酸而澀,故收濕(《獨行方》∶ 末,治小兒臍中汁出、赤腫)止血而固下(《經(jīng)疏》云∶大、小腸下后虛脫,非澀劑無以固之。其他澀藥輕浮,不能達下,惟赤石脂體重而澀,直入下焦陰分,故為久痢、泄癖要藥。仲景桃花湯用之,加干姜、粳米)。療腸癖泄痢,崩帶遺精,癰痔潰瘍,收口長肉,催生下胞(《經(jīng)疏》云∶能去惡血,惡血化,則胞胎無阻。東垣云∶胞胎不出,澀劑可以下之。又云∶固腸、胃有收斂之能,下胎衣無推蕩之峻)。細膩粘舌者良。赤入血分,白入氣分(五色石脂入五臟)。研粉,水飛用。惡芫花。畏大黃。
重,澀固下
甘平性澀。手、足陽明(大腸、胃)血分重劑。治咳逆下痢,血閉(癥瘕)血崩,能固下(李先知云∶下焦有病患難會,須用余糧、赤石脂),又能催生。石中黃粉,生于池澤。
無砂者良。牡丹為使。
一名海石
瀉火,軟堅
咸潤下,寒降火。色白體輕,入肺清其上源(肺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軟堅,除上焦痰熱,消癭瘤結(jié)核(頑痰所結(jié),咸能軟堅。俞琰《席上腐談》云∶肝屬木,當浮而反沉;肺屬金,當沉而反浮何也?以肝實而肺虛也。故石入水則沉,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虛實之反如此)。水沫日久結(jié)成,海中者味咸更良。
潤,生津,去痰熱
甘微咸涼。色白質(zhì)輕,故除上焦胸膈之痰熱,生津止嗽。治喉痹、口齒諸。ǔ跤X喉中腫痛,含化咽津,則不成痹)。能金而去垢膩,故治噎膈積塊,結(jié)核 肉,目翳骨哽(堿能軟堅,含之咽汁)。出西番者,白如明礬,出南番者,黃如桃膠。能制汞、啞銅(硼砂、砂,并可作金銀焊)。
瀉,消肉積
咸苦辛熱,有毒。消食破瘀。治噎膈癥瘕,去目翳 肉,暖子宮,助陽道(性大熱,能爛五金!侗静荨贩Q其能化人心為血,亦甚言不可多服耳。凡煮硬肉,投少許即易爛,故治噎膈、癥瘕、肉積有殊功!峨u峰方》云∶人之臟腑,多因觸冒成病,而脾胃最易受觸。飲食過多,則停滯難化。冷熱不調(diào),則嘔吐瀉痢,而膏梁者為尤甚?诟共还(jié),須用消化藥。
或言飲食既傷于前,難以毒藥反攻其后,不使 砂、巴豆等,只用曲、柏之類。不知古今立方用藥,各有主對。曲、柏只能消化米谷,如傷肉食,則非 砂、阿魏不能治也;如傷魚、蟹,須用橘葉、紫蘇、生姜;傷菜果,須用丁香、桂心;傷水飲,須用牽牛、芫花,必審所傷之因,對用其藥,則無不愈。其間多少,則隨患人氣血以增損之而已。又有虛人沉積,不可直取,當以蠟匱其藥,蓋蠟能久留腸胃,又不傷氣,能消磨至盡也。又有脾虛飲食遲化者,正宜助養(yǎng)脾胃,自能消磨,更不須用消導藥耳。病久積而成癥瘕者,須用三棱、鱉甲之類。寒冷成積者,輕則附子、濃樸;重則礬石、硫黃。瘀血結(jié)塊者,則用大黃、桃仁之類,用者詳之)。出西戎。乃鹵液結(jié)成,狀如鹽塊,置冷濕處即化。白凈者良。水飛過,醋煮,干如霜用(畏醋)。忌羊血。
重,補腎
辛咸。色黑屬水,能引肺金之氣入腎。補腎益精,除煩祛熱,通耳明目(耳為腎竅,腎水足,則目明)。治羸弱周痹,骨節(jié)酸痛(腎主骨),驚癇(重鎮(zhèn)怯)腫核(咸軟堅),誤吞針鐵(末服),止金瘡血(《十劑》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督(jīng)疏》云∶石藥皆有毒,獨磁石沖和,無悍猛之氣。又能補腎益精,然體重漬酒優(yōu)于丸散。時珍曰∶一士病目漸生翳,珍以羌活勝濕湯加減,而以磁朱丸佐之,兩月而愈。蓋磁石入腎,鎮(zhèn)養(yǎng)真陰,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鎮(zhèn)養(yǎng)心血,使邪火不上侵;佐以神曲,消化滯氣,溫養(yǎng)脾胃生發(fā)之氣,乃道家黃婆媒合嬰 之理。方見孫真人《千金方》,但云明目,而未發(fā)出用藥微義也。
黃婆,脾也; 女,心也;嬰兒,腎也)。色黑,能吸鐵者真; 醋淬,碾末,水飛,或醋煮三日夜用。柴胡為使。殺鐵消金。惡牡丹。
重,瀉痰
甘威有毒,體重沉墜。色青入肝,制以硝石,能平肝下氣,為治驚利痰之圣藥(吐痰在水上,以石末摻之,痰即隨下。王隱君有礞石滾痰丸,能治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 研,水飛凈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量虛實服。時珍曰∶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寒上、中二焦,變生諸證。礞石重墜,硝性疏快,使痰積通利,諸證自除)。氣弱脾虛者禁用。堅細青黑,中有白星點。硝石、礞石等分,打碎拌勻,入坩鍋 至硝盡、石色如金為度。如無金星者不入藥。研末水飛,去硝毒用。
重,鎮(zhèn)虛逆,養(yǎng)陰血
苦寒。養(yǎng)血氣,平血熱,入肝與心包,專治二經(jīng)血分之病,吐衄崩帶,胎動產(chǎn)難,小兒慢驚(赭石半錢,冬瓜仁湯調(diào)服),金瘡長肉(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氣,用代赭旋復湯。取其重以鎮(zhèn)虛逆,赤以養(yǎng)陰血也。今人用治膈噎甚效)。 紅醋淬,水飛用。
干姜為使。畏雄、附。
澀,止血
酸澀氣平。專入肝經(jīng)血分。能化瘀血為水,止金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局方》治損傷諸血,胎產(chǎn)惡血、血暈,有花蕊石散),下死胎胞衣(惡血化則胞胎無阻)。出陜?nèi)A代地。體堅色黃。 研,水飛用。
燥溫,治目疾
甘溫。陽明胃經(jīng)藥。受金、銀之氣,金勝木,燥勝濕,故止血消腫,收濕除爛,退赤去翳,為目疾要藥。產(chǎn)金銀坑中,金銀之苗也。狀如羊脂,松似石脂,能點赤銅為黃(今之黃銅,皆其所點也)。 紅、童便淬七次,研粉,水飛用。
重,補腎命
咸溫。補右腎命門。治陰痿精乏,子宮虛冷,腰膝冷痹,水腫癥瘕(寇宗 曰∶凡石藥冷熱皆有毒,宜酌用。按∶經(jīng)曰,石藥發(fā)癲,芳草發(fā)狂。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相遇,恐內(nèi)傷脾)。出齊州陽起山,云母根也。雖大雪遍境,此山獨無。以云頭、雨腳鷺鷥毛、色白滋潤者良(真者難得); 、醋淬七次,研粉,水飛用。亦有用燒酒、樟腦升煉取粉者。桑螵蛸為使。惡澤瀉、菌桂。畏菟絲子。忌羊血。
補陽
甘溫。陽明(胃)氣分藥。木石之精。強陰益陽,通百節(jié),利九竅,補虛勞,下乳汁。
服之令人陽氣暴充,飲食倍進,形體壯盛。然其性 悍,須命門真火衰者可偶用之。若借以恣欲,多服、久服,不免淋濁癰疽之患。出洞穴中,石液凝成,下垂如冰柱。通中輕薄、如鵝翎管、碎之如爪甲光明者真。煉合各如本方,蛇床為使。惡牡丹、紫石英。忌參、術(shù)、羊肉、蔥、蒜、胡荽。
重,潤肺
甘辛微溫。肺、大腸經(jīng)氣分之藥。潤以去燥,利小便,實大腸。治肺痿吐膿,咳逆上氣。但系石類,祗可暫用(《十劑》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濕,即潤也。
按∶潤藥頗多,石藥終燥,而徐之才取二石英為潤劑,存其意可取)。白如水晶者良。
重,鎮(zhèn)心,潤,補肝
甘平。性溫而補,重以去怯,濕以去枯。入心、肝血分,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宜之(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督(jīng)疏》云∶女子系胞于腎及心包絡,虛則風寒乘之,故不孕。紫石英辛溫,走二經(jīng),散風寒,鎮(zhèn)下焦,為暖子宮之要藥)。色深紫瑩徹,五棱; 、醋淬七次,研末水飛用。二英俱畏附子。惡黃連(石英五色,各入五臟)。
重,解毒,殺蟲
辛溫有毒。得正陽之氣,入肝經(jīng)氣分。搜肝強脾,散百節(jié)大風,殺百毒,辟鬼魅。治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 痢,泄瀉積聚(虞雍公道中冒暑,泄痢連月,夢至仙居,延之坐。壁中有詞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食之安樂。別作治療,醫(yī)家大錯。如方服之遂愈)。又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治勞疳瘡疥蛇傷。赤似雞冠,明徹不臭,重三五兩者良。醋浸,入萊菔汁煮,干用。生山陰者名雌黃,功用略同。劣者名熏黃,燒之則臭,只堪熏瘡疥,殺蟲虱。
燥,補陽,殺蟲
味酸有毒。大熱純陽(硫黃陽精極熱,與大黃極寒,并號將軍),補命門真火不足。性雖熱而疏利大腸,與燥澀者不同(熱藥多秘,惟硫黃暖而能通;寒藥多泄,惟黃連肥湯而止瀉),若陽氣暴絕,陽毒傷寒,久患寒瀉,脾胃虛寒,命欲垂盡者用之,亦救危妙藥也。治寒痹冷癖,足寒無力,老人虛秘(《局方》用半硫丸),婦人陰蝕,小兒慢驚。暖精壯陽,殺蟲療瘡,辟鬼魅,化五金,能干汞(王好古曰∶太白丹、來復丹皆用硫黃佐以硝石∶至陽佐以至陽,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尿、豬膽汁意同。所以治內(nèi)傷生冷,外冒暑濕、霍亂諸病。能除扦格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虛,更不必以陰藥佐之。《夷堅志》云∶唐與正亦知醫(yī),能以意治病。吳巡檢病不得溲,臥則微通,立則不能涓滴,遍用通藥不效。唐問其平日自制黑錫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結(jié)砂時,硫飛去,鉛不死,鉛砂入膀胱,臥則偏重猶可溲,立則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麥湯下,鉛得硫則化,水道遂通。家母舅童時亦病溺澀,服通淋藥罔效,老醫(yī)黃五聚視之曰∶此乃外皮竅小,故溺時艱難,非淋癥也。以牛骨作楔,塞于皮端,竅漸展開,勿藥而愈。使重服通利藥,得不更變他證乎?乃知醫(yī)理非一端也。硫能化鉛為水,修煉家尊之為金液丹)。番舶者良(難得)。
取色黃堅如石者,以萊菔剜空,入硫合定,糠火煨熟,去其臭氣,以紫背浮萍煮過,消其火毒,以皂莢湯淘其黑漿。一法絹袋盛,酒煮三日夜。一法入豬大腸爛煮三時用。畏細辛、諸血、醋。
土硫黃辛熱、腥臭,只可入瘡藥,不可服餌。
重,瀉,明目
咸寒。治青盲目翳,天行熱疾,解一切金石藥毒。醋磨,敷癰腫。出南海。身全是蟹,而質(zhì)石也。細研,水飛用。
重,和血,行傷
咸入血,甘補血。治金瘡折傷,癰疽腫毒(醋磨涂),止痛生。ㄈ耸苷葧r,須服三五錢,不甚痛傷)。生川廣。小黑石子也,一包數(shù)百枚。
重,燥,祛寒積
辛熱,有大毒。治堅癖痼冷,寒濕風痹(蘇恭曰∶攻寒冷之病最良!秳e錄》曰∶不煉服,殺人。此石生于山無雪,入水不冰。時珍曰∶性氣與砒石相近!恫┪镏尽费浴名X伏卵時,取此石暖足。謬也)。有瘡、白數(shù)種,火燒但解散,不能脫其堅。置水不凍者真。惡羊血。
大燥,劫痰
辛苦而咸。大熱大毒,砒霜尤烈。專能燥痰,可作吐藥。療風痰在胸膈,截瘧除哮。外用蝕敗肉,殺蟲枯痔。出信州,故名信石,衡州次之。錫之苗也(故錫壺亦云有毒)。生者名砒黃,煉者名砒霜。畏綠豆、冷水、羊血。
重,燥濕,止血,生肌
辛溫性烈。能堅物散血,定痛生肌,止金瘡血(臘月用黃牛膽汁和,納膽中,陰干用),殺瘡蟲(有人腳肚生一瘡,久遂成漏,百藥不效,自度必死。一村人見之曰∶此鱔漏也。以鍛石溫泡、熏洗、覺癢即是也。洗不數(shù)次,遂愈)蝕惡肉,無瘢疵(和藥點痣)解酒酸(酒家多用之,然有灰之酒傷人),內(nèi)用止瀉痢、崩帶,收陰挺(陰肉挺出,亦名陰菌,或產(chǎn)后玉門不閉。熬黃水泡,澄清暖洗)、脫肛,消積聚、結(jié)核。風化者良。
壙灰,火毒已出,主頑瘡、膿水淋漓,斂口尤妙。
澀,燥濕,墜痰
酸咸而寒,性澀而收。燥濕追涎,化痰墜濁,解毒生津,除風殺蟲,止血定痛,通大、小便,蝕惡肉,生好肉,除痼熱在骨髓(髓為熱所劫則空,故骨痿而齒浮)。治驚癇黃膽,血痛喉痹,齒痛風眼,鼻中息肉,崩帶脫肛,陰蝕陰挺(陰肉挺出,肝經(jīng)之火),疔腫癰疽,瘰疥癬,虎、犬、蛇、蟲咬傷(時珍曰∶能吐風,熱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諸血痛、陰挺、脫肛、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風眼、痰飲、泄痢、崩滯,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癰蠱、蛇傷,取其解毒也)。多服損心、肺,傷骨(寇宗 曰∶劫水故也。書紙上,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劫水也。李迅曰∶凡發(fā)背,當服蠟礬丸以護膜,防毒瓦斯內(nèi)攻。礬一兩,黃蠟七錢,溶化和丸。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日服百丸則有力。此藥護膜托里、解毒化膿功甚大。以白礬、芽茶搗末冷水服,解一切毒)。取潔白光瑩者, 用。又法以火 地,酒水于上、取礬布地,以盤復之。四面灰擁一日夜,礬飛盤上,掃收之,為礬精。未盡者更如前法。再以陳苦酒(醋也)化之,名礬華。七日可用,百日彌佳。甘草為使。畏麻黃。惡牡蠣(生用解毒, 用生肌)。
一名石膽
宣,吐風痰,澀,斂咳逆
酸澀辛寒。入少陽膽經(jīng)。性斂而能上行,涌吐風、熱痰誕,發(fā)散風木相火。治喉痹(醋調(diào)咽,吐痰誕立效)咳逆,痙癇崩淋。能殺蟲,治牙蟲、瘡毒、陰蝕。產(chǎn)銅坑中,乃銅之精液(故能入肝、膽治風木)。磨鐵作銅色者真,形似空青鴨嘴色為上(市人多以醋揉青礬偽之)。畏桂、芫花、辛夷、白薇。
一名綠礬
澀,燥濕,化痰
酸涌澀收。燥濕化痰、解毒殺蟲之功與石礬同,而力差緩。主治略同白礬,利小便,消食積(同健脾消食藥為丸),散喉痹(醋調(diào)咽汁。時珍曰∶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則自仲景用礬石硝石治女勞黃膽方中變化而來)。深青瑩凈者良。 赤用( 赤名絳礬,能入血分,伐肝木,燥脾濕。張三豐治腫滿,有伐木丸。蒼術(shù)二斤,米泔浸,黃酒,面曲四兩炒,絳礬一斤,醋拌曬干,入瓶; 為末,醋糊丸,酒下;蛉ピ淼\乃銅之精液,用醋制以平肝,勝于針鐵。不必忌鹽,后亦不發(fā)。多服令人瀉)。
即戎鹽
補腎,瀉血熱
甘咸而寒。入腎經(jīng),助水臟,平血熱。治目痛赤澀,吐血溺血,齒舌出血,堅骨固齒(擦牙良),明目烏須。余同食鹽,出西羌。不假煎煉,方棱明瑩色青者良。
瀉熱,潤燥,補心,通二便,宣,引吐
咸甘辛寒。咸潤下,故通大、小便;咸走血而寒勝熱,故治目赤癰腫,血熱熱疾;咸補心,故治心虛(以水制火,取既濟之義,故補心藥用鹽炒。一人病笑不休,用鹽 赤煎沸,飲之而瘳。經(jīng)曰∶神有余則笑不休。神,心火也。用鹽,水制火也。一婦病此半年,張子和亦用此法而愈);咸入腎而主骨(故補腎藥用鹽湯下),故堅肌骨,治骨病齒痛(擦牙亦佳,清火固齒。齒縫出血,夜以鹽濃敷齦上,瀝涎盡乃臥;騿栂棠苘泩裕我詧约」牵恢窍罹,皆因濕熱,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譬如生肉易潰,得鹽性咸寒,則能堅久不壞也);咸潤燥而辛泄肺(煎鹽用皂角收,故味微辛)故治痰飲喘逆(《本經(jīng)》∶治喘逆。惟哮癥忌之)
;咸軟堅,故治結(jié)核積聚。又能涌吐醒酒(水勝火),解毒(火熱即毒也,能散火涼血)殺蟲(浙西將軍蚓毒,每夕蚓鳴于體,一僧教以鹽湯浸身,數(shù)次而愈),定痛止癢(體如蟲行,風熱也,鹽湯浴三四次佳。亦治一切風氣。凡湯火傷,急以鹽生摻之,護肉不壞,再用藥敷)。
多食傷肺、走血、滲津發(fā)渴(《經(jīng)曰》∶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食咸則口干者,為能滲胃中津液也),凡血病哮喘、水腫、消渴人為大忌(鹽品頗多,江淮南北鹽生于海;山西解州鹽生于池;四川、云南鹽生于井;戎鹽生于土;光明鹽或生于階州山崖,或產(chǎn)于五原鹽池。
狀若水晶,不假煎煉,一名水晶鹽;石鹽生于石;木鹽生于樹;蓬鹽生于草,造化之妙,誠難窮矣)。
通
性速而趨,下通二便,風痹藥宜之(昔有病小便閉者,眾不能瘥。張子和易以急流之水,煎前藥一飲而溲。時珍曰∶天下之水,滅火濡枯則同。至于性從地變,質(zhì)與物遷者,未嘗同也)。
宣
性逆而倒上,中風、卒厥宣痰飲之藥宜之。
補
用流水以瓢揚萬遍,亦曰勞水。水性咸而重,勞之則甘而輕。仲景用煎傷寒勞傷等藥,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
補
將旦首汲,曰井華水;出甕未放m.jfsoft.net.cn/wsj/,曰無根水,無時初出,曰新汲水。解熱悶煩渴(凡熱病不可解者,新汲水浸青色衣服互熨之炒。心悶汗出,新汲水蜜和飲炒),煎補陰之藥宜之(井以有地脈山泉者為上;從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污穢者,咸而有堿。煮粥煎茶,味各有異,以之入藥,其可無擇乎?)。
宣,助陽氣
助陽氣,行經(jīng)絡(汪穎曰∶湯須百沸者佳。寇宗 曰∶患風冷氣痹,人以湯淋腳至膝,濃復取汗,然別有藥,特假陽氣而行耳。四時暴瀉痢,四肢、臍、腹冷,坐深湯中,浸至腹上,生陽之藥,無速于此。張從正曰∶凡傷風寒、酒食,初起無病,便飲太和湯;蛩崴j水揉肚探吐,汗出即已。昂按∶感冒風寒,而以熱湯澡浴,亦發(fā)散之一法。故《內(nèi)經(jīng)》亦有可湯熨、可浴及摩之、浴之之文。《備急方》治心腹卒脹痛,欲死,煮熱湯以漬手足,冷即易之)。
一名生熟水
宣、和陰陽
治霍亂吐瀉有神功(陰陽不和而交爭,故上吐下瀉。而霍亂飲此輒定者,分其陰陽,使和平也。按∶霍亂有寒、熱二證,藥中能治此者甚多,然未嘗分別言之。倉卒患此,脈候未審,慎勿輕投偏熱、寒之劑。曾見有霍亂服姜湯而立斃者,唯飲陰陽水為最穩(wěn);魜y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吐瀉兼作,此濕霍亂,癥輕易治。又有心腹絞痛、不得吐瀉者,名干霍亂,俗名絞腸痧,其死甚速。古方用鹽熬熱,童便調(diào)飲,極為得治。勿與谷食,即米湯下咽亦死)。以沸湯半鐘,井水半鐘和服。
宣,涌,吐
酸咸,吐痰飲、宿食。酸苦涌泄為陰也。
潤肺
甘平。止消渴,宜煎潤肺之藥。秋露造酒最清冽,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霜殺物,露滋物,性隨時異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則處暑矣。瘧必由于暑,故治瘧藥,露一宿服)。
瀉熱
甘寒。治時行瘟疫,宜煎傷寒、火 (音謁,傷暑)之藥,抹痱良。
瀉熱
甘寒。太陰之精,水極似土。傷寒陽毒熱甚昏迷者,以一塊置膻中(兩乳中間)良。解燒酒毒(陳藏器曰∶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卻致諸疾。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yī)不效。楊介進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病因食冰,臣請以冰煎此藥,治受病之源也,果愈)。
瀉熱,解毒
甘寒。治瀉痢冷、熱、赤、白,腹內(nèi)熱毒絞痛。解一切魚肉、菜、果、藥物、諸菌毒(菌,音郡,生朽木濕地上。亦名蕈,音尋,上聲),及蟲蜞入腹(如誤食馬蟥蜞入腹,生子為患,用地漿下之),中 (暑熱)卒死者(取道上熱土圍臍,令人尿臍中,以熱土大蒜等分,搗水去渣,灌之即活)。以新水沃黃土攪濁,再澄清用(凡跌打損傷,取凈土蒸熱,以布裹更互熨之,勿大熱,恐破肉。雖瘀血凝積,氣絕欲死者亦活。宋神宗皇子病螈 ,國醫(yī)不能治。錢乙進黃土湯而愈。帝問其故,對曰∶以土伏水,水得其平,風自止矣)。
瀉熱,生津,澀,收濕
苦澀、清上膈熱,化痰生津,止血收濕,定痛生肌。涂金瘡口瘡(硼砂等分),陰疳痔腫。出南番,云是細茶末。納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搗汁熬成。塊小、潤澤者上,大而枯者次之。
輕,止血,消積
辛溫。止血(鼻衄者,水調(diào)涂之。紅見黑則止,水克火也)消積。治諸血病,傷寒陽毒、發(fā)斑,疸膈瘧痢,咽喉、口舌、白禿、諸瘡(時珍曰∶皆兼取火化從治之法)。灶突上煙煤。
辛溫。止血生肌。飛絲、塵芒入目,濃磨點之;點鼻止衄;豬膽汁磨,涂諸癰腫(醋磨
亦可)。酒磨服,治胞不下。
重,調(diào)中,止血,燥濕,消腫
辛溫。調(diào)中止血、去濕消腫。治咳逆反胃,吐衄崩帶,尿血遺精,腸風癰腫(醋調(diào)涂),臍瘡(研敷)丹毒(臘月豬脂或雞子白調(diào)敷),催生下胎(《博救方》子死腹中,水調(diào)三錢服,其土當兒頭上戴出)。斧心多年黃土,一云灶額內(nèi)火氣,積久結(jié)成如石,外赤中黃。研細,水飛用。
一作堿
瀉,磨積,去垢
辛苦澀溫。消食磨積,去垢除痰。治反胃噎膈,點痣、 、疣、贅(與礦灰等分,用小麥桿灰,煎干為末。挑破痣,三點即瘥)。發(fā)面,浣衣用之。取蓼蒿之屬,浸曬燒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則凝定如石。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海》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shù)》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