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干者,今肺之本燥,金受熱化,以成燥澀也。兼火熱,致金衰耗液而損血。郁而成燥 者,由風(fēng)能勝濕,熱能耗液。故經(jīng)云風(fēng)熱火同,陽也,寒濕燥同,陰也。又燥濕,小異也。 金燥雖屬秋陰,而其性異于寒濕,而反同于風(fēng)熱火也。又加大便干澀,乃大腸受熱,化成燥澀,經(jīng)云諸澀枯涸。又如癱瘓中風(fēng),皆因火熱耗損血液。玄府閉塞,不能浸潤,金受火郁,不能發(fā)聲,經(jīng)云肺主聲。肢痛軟戾者,風(fēng)熱濕相致,而遂以遍枯,語音澀,手足不遂也。 然中寒吐瀉,亡液而成燥,亦以鮮矣,亦有寒濕相郁,營衛(wèi)不能開發(fā)貫注,多成偏枯。 經(jīng)曰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也。
又如胃膈癉熱煩滿,饑不欲食;虬D成消中,善食而瘦。或燥熱郁甚,而成消渴,多飲而數(shù)小便。(或因熱病,或恣酒欲,誤服熱藥,以致脾胃真陰陽損虛,肝心衰弱也。) 狂陽心火,燥其三焦,腸胃燥澀怫郁,而水液不能宣行也,則周身不得潤澤,故瘦悴黃黑也。 而燥熱消渴,然雖多飲,亦其水液不能浸潤于腸胃之外,渴不能止而便注,為www.med126.com小便多出。 俗未明,妄為下焦虛冷,誤人多矣。又如周身熱燥怫郁,故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jfsoft.net.cn/pharm/2009/20090113051442_91081.shtml" target="_blank">雀目或內(nèi)障,癰疽瘡瘍,上為咳嗽喘,下為痔利。或停積而濕熱內(nèi)甚,不能傳化者,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jfsoft.net.cn/tcm/2009/20090113023349_77551.shtml" target="_blank">水腫濕脹也。世傳消渴病及消瘦弱,或小便有脂液者,為腎消也。此為三消病也。消渴、消中、消腎,經(jīng)意但皆熱之所致也。
人參白術(shù)湯 治胃膈癉熱煩滿,饑不欲食,癉成為消中,善食而瘦,燥熱郁甚,而成消渴,多飲而數(shù)小便。兼療一切陽實陰虛,風(fēng)熱燥郁,頭目昏眩,中風(fēng)偏枯,酒 積毒。一切 腸胃燥澀,倦悶壅塞,瘡疥痿痹。并傷寒雜病產(chǎn)后煩渴,氣液不得宣通。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芍藥 大黃 山梔子 荊芥穗 薄荷 桔梗 知母 澤瀉(各半兩)茯苓(去皮) 連翹 栝蔞根 干葛(各一兩) 甘草(三兩) 藿香葉 青木香 官桂(各一兩) 石膏(四兩) 寒水石(二兩) 滑石(半斤)
上為細(xì)末,每服抄五錢,水一茶盞,入盆硝半兩、生姜三片,煎至半盞,絞汁,入蜜 少許,溫服。漸加至十余錢,得臟腑流利,取效。如常服,以意加減。兼服消痞丸散,以散腸胃結(jié)滯。濕熱內(nèi)甚,自利者,去了大黃、芒硝。
絳雪散 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數(shù)者。大有神效。
黃芩 黃丹 漢防己 栝蔞實(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湯漿水調(diào)下,臨臥時并進(jìn)三二服,即止。
人參散 治腎消,善飲而食后數(shù)小便溺者。
人參(三錢) 白術(shù) 澤瀉 栝蔞 桔梗 梔子 連翹(各半兩) 葛根 黃芩 大黃薄荷 白茯苓(各一兩) 甘草(一兩半) 石膏(二兩) 滑石 寒水石(各三兩)
上為末,入縮砂仁三錢,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入蜜少許,再煎三二沸,去滓,食前。食后服消痞丸。
大黃甘草飲子 治男子婦人一切消渴不能止者。
大豆(五升,先煮三沸,出淘苦水,再煮) 大黃(一兩半) 甘草(大粗者四兩,長四指,m.jfsoft.net.cn/yishi/打碎)
上三味,用井水一桶,將前藥同煮三五時,如稠強水少,更添,豆軟,盛于盆中,故冷,令病患食豆,渴食湯汁,無時候。食盡,如止渴燥,罷,不止,再煮前藥。不三次,病悉愈。
點擊查看:<<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