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真武湯治驗三則
    

傷寒雜病:真武湯治驗三則

真武湯治驗三則

作者:郭濤榮

       真武湯始見于《傷寒論》,由茯苓、芍藥、生白術、附子5味藥組成,具有溫陽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腎陽虛衰、水濕泛溢之水腫、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腫、體顫、肉跳及心陽虛衰、水氣上凌之心悸等癥。臨床中,筆者還用于治療其他病證,療效較好,現(xiàn)列幾則驗案如下。
自汗
患者,女,37歲,2004年8月就診。患者自訴:自汗不止4月余,曾在市某醫(yī)院檢查,診斷為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西醫(yī)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的藥物不起作用,服其他中藥效果也不明顯。3天前患感冒服西藥及中成藥后,汗出更多,低熱(體溫37.5~C)。癥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精神萎靡不振,頭面部汗出如洗,筋脈拘急,身體瞤動,舌苔白干,脈沉細,此系陽虛不固。治以回陽固脫。藥用制附子30g(先煎),生姜30g,白芍30g,白術20g,茯苓30g。1劑,煮取1000ml。頻頻飲之,1日飲完后汗出稍止。改用小劑量。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各12g,白術8g。日1劑。又服4劑熱退身涼,汗止神復。半年后隨訪,自汗未再復發(fā)。
按:本病人素體表里陽氣俱虛,陽虛不固常自汗出。本次感冒服西藥發(fā)汗更傷其陽,因此汗出不止;汗出過多,陰隨陽傷,陰陽兩虛,筋脈失養(yǎng),故肢體拘急、身體膶動、精神疲倦。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腎暖脾,可回陽氣;茯苓健脾滲濕以利水邪;生姜既助附子溫陽祛寒,又伍茯苓溫散水氣;白術健脾燥濕,可扶脾之運化;白芍既可斂陰和營以解筋脈拘急、身之膶動,又可制附子剛燥之性引陽藥人陰。諸藥相伍,使陽氣得回,表氣得固,故不汗出。陰液得復筋脈得養(yǎng),肢體膶動可解。陰回陽復,陰陽平衡,病即可愈。
眩暈
患者,女,50歲,2004年11月18日初診。主訴:旋轉(zhuǎn)性眩暈3天。病史:平素自感體倦乏力,稍有不甚即傷風感冒,且持續(xù)時間較長。本次病發(fā)即感冒10天(基本痊愈)后,早晨起床時突感天旋地轉(zhuǎn),不敢睜眼,伴有惡心嘔清水,頭昏沉脹疼,心動悸汗出,不欲食,食入即吐,曾服西藥及輸液,病不見輕,才求服中藥。癥見舌淡胖有齒印,苔白稍厚微膩,脈沉尺部若無,四肢發(fā)涼。診斷為脾虛濕阻型眩暈,投以苓桂術甘湯加味,3劑后癥狀無改善?紤]病重藥輕,即改用真武湯加減。藥用制附子15g(先煎),白術20g,白芍15g,茯苓30g,澤瀉15g,半夏12g,生姜30g。用2000ml水先煎附片半小時以上,再加入其他藥,煎至600ml,分3次飯前半小時服,1日l劑。服1劑后諸癥均減。2劑后眩暈大輕,嘔吐,動悸,汗出瘥。守原方又服3劑,欲食,肢溫。前方共服5劑,病瘥。隨訪1年未復發(fā)。
按:腎主水,腎陽不足,氣化無力,水氣不化,濕聚。脾主運濕,脾陽不振,濕氣不運而停聚于中,濕濁中阻,清陽不升,元陽不充,腦失所養(yǎng),故頭目眩轉(zhuǎn);濁陰上冒,故嘔吐清水痰涎;脾腎陽虛,則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四肢不溫。藥用附子溫腎助陽以化水氣;白術健脾以燥化水濕;茯苓、澤瀉淡滲利濕可導水下行;半夏化水飲、降水逆;生姜行散水濕而暖脾;白芍酸苦微寒,配白術、茯苓、澤瀉使?jié)B濕而不傷陰,伍附子令其溫燥而不傷血,白術與附子相合,補中而升陽氣。諸藥合力,脾腎健,陽氣復,清陽升,眩暈停,水濕化,濁陰降,嘔吐止。脾腎陽復,納增,肢溫,其病可愈。
失音案
患者,女,56歲。2004年7月19日初診。聲音嘶啞半月余。病史:近3個月來入夜咽喉干燥,甚或難眠,半月前感冒同時伴見咽痛音啞,經(jīng)治療感冒痊愈,音啞加重。曾服用清熱利咽丸、金嗓子、華素片等藥不見好轉(zhuǎn),轉(zhuǎn)中醫(yī)診治。癥見精神不振,咽干音啞,夜間尤甚,口干欲漱不欲咽,咽部鮮紅,小腹不溫,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本病由于陰盛陽衰,入夜更重,虛陽上沖,音啞加重,用真武湯加減。藥為:制附子6g(先煎),干姜10g,桂枝10g,茯苓15g,白術10g,白芍12g,甘草6g。2劑,服后咽干癥狀似有減輕,他癥如前,原方附子改為15g。又進3劑,咽干痛明顯減輕,腹部也轉(zhuǎn)溫。守方共進11劑,諸癥全失,半年后又見病人,病未再復發(fā)。
按:本失音屬慢喉瘖,關乎肺、脾、腎三臟。多由肺腎陰虛、脾肺氣虛或氣滯血瘀痰凝所致。本例病人素體陰盛陽衰,外感發(fā)汗更傷其陽,虛陽上沖,咽痛音啞轉(zhuǎn)重。故用真武湯溫腎暖脾,陽復陰散,陰陽平衡,諸癥皆除。
討論
       真武湯為溫陽利水的方劑,主治少陰陽虛、水氣內(nèi)停泛溢之肢腫身重、小便不利、腹痛、心悸等癥。臨證如果能謹守病機,靈活加減化裁,大可擴大治療范圍,本文驗案三則,癥狀不同,但病機均屬陽虛水泛,只因罹患部位不同,演變各異。故癥狀有殊,治療都用本方加減,皆獲良效。


-----------這些醫(yī)案值得學習參考
-----------學習了
-----------脈沉細無力者即為附子證。
-----------鄙人愚見 這個方子的白芍用的十分巧妙 尤其是第一個自汗醫(yī)案白芍用的很巧妙  第二個失音案例 既然感冒已愈可否用潛陽封髓之輩
-----------學習了
-----------樓主醫(yī)案精點,功德無量!真武湯:溫陽利水。主治少陰陽虛、水氣內(nèi)停、泛溢之肢腫、身重、頭昏、小便不利、腹痛、水氣凌心的心悸癥等······的確有良效。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