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時辰用藥
中醫(yī)講“天人相應”,認為人體氣機之陰陽消長與自然之日月升落、晝夜更替相應,其病狀亦會隨自然之陰陽變化而變化,即“旦慧、晝安、夕加、夜甚”。所以要使中藥達到最佳療效,就應使藥物的陰陽之性與人體運行的陰陽之性相協(xié)調,使藥物能借勢有效地進入體內發(fā)揮作用。
人體的營衛(wèi)之氣夜行于陰,日行于陽。故治療氣虛患者時,可借早晨陽氣升發(fā)之時用補氣升陽藥以助其升發(fā)之力;治療陽虛內寒病人時,可借中午陽氣最旺之時用溫陽散寒藥助陽氣升發(fā);夜晚氣機斂藏時可用補陰藥,助人體藏精之功,可使陰虛患者迅速改善癥狀。在治療氣血陰陽俱虛的病人時,我們可建議病人每日三次按時辰早晨用補氣藥,中午用溫陽藥,晚上用滋陰補血藥。例如,早晨服用補氣升陽藥——補中益氣丸,中午服溫陽藥——附子理中丸,晚間服滋陰藥——百合固金丸。
中國古代一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那時候一天是12個時辰,就是12生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體經絡循環(huán)行走的時辰表為:
人體經脈由子時(23點-午夜1點)走膽經,丑時(1-3點)走肝經,寅時(3-5點)走肺經,卯時(5-7點)走大腸經,辰時(7-9點)走胃經,巳時(9-11點)走脾經,午時(11-13點)走心經,未時(13-15點)走小腸經,申時(15-17點)走膀胱經,酉時(17-19點)走腎經,戍時(19-21點)走心包經,亥時(21-23點)走三焦。
對于中醫(yī)有關十二經在相應時間走向的論述,我們可以理解為特異的經脈在對應的時辰氣血運行相對旺盛,就如潮水漲潮之時那樣。例如現(xiàn)代對腎臟研究測量表明,17點30分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達到最高值。而中醫(yī)子午流注的理論認為氣血流注腎經的時辰為“酉”時,即17—19時。故在此時服用調治腎臟的中藥應該療效最佳,如果是養(yǎng)生,每日可在酉時服用一次補腎之藥即可,如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右歸丸、左歸丸等。
人體經脈辰時(7-9點)走胃經,己時(9-11點)走脾經,所以脾胃虛弱者可在晨起或上午服用健脾養(yǎng)胃的中成藥,諸如附子理中丸、香砂養(yǎng)胃丸、補中益氣丸。
人體經脈午時(11-13點)走心經,未時(13-15點)走小腸經,所以心臟有疾患者可在此時服調理心臟之藥,如天王補心丹、牛黃清心丸、導赤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