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問診,麻煩行者先生診斷,謝謝!
男 33 已婚 165厘米/110斤
腰圍:沒量,比較瘦
膚色:偏白
主要癥狀:
1)如果天氣變化,晚上2-4點會醒來,一直到清早都睡不著(特別是天氣由陰轉(zhuǎn)晴,
太陽出來后就又困了)。并且,晚上醒來時,腸部蠕動,好似稀粥在里面轉(zhuǎn),難受但
不痛,一連串放很多屁,有時身上有汗,有時會踢被子。同時,晚上過了11點睡覺的
話,很難入睡。如果11點前入睡,則入睡。
2)大約1個月前,右手三指關(guān)節(jié)隱約疼(食,中,無名指),不能敲電腦鍵盤,現(xiàn)在還有一點遺留疼痛。最近,手指甲旁常起倒刺。手指(
手掌方向)開始脫皮(那種白色如久泡水之后的濕皮)。幾年前,夏天,手會整個脫一層皮。這幾年沒有了,現(xiàn)在又開始出現(xiàn)一點。
3)手心容易出汗,腳心癢
4)下午1-3點老犯困
5)老是覺得累
發(fā)病經(jīng)過:無明顯發(fā)病經(jīng)過
西醫(yī)病名:不知道
是否長期用過激素:沒有
是否大量用過消炎藥:沒有
是否做過內(nèi)臟手術(shù): 沒有
2、
脈(左右):細,有點頂手(其他的,自己摸不準)
面:白
眼:眼下有眼袋,色微黑青,若晚上睡不好,眼內(nèi)眥有黑青色
舌:有點瘦 ,淡白苔,舌下有黑紫色筋脈曲張
齒: 正常,刷牙有時
牙齦出血,有時還會干嘔
耳: 正常
目: 干澀,如果久用電腦會有一點流淚,近視:右眼400度,左眼100度
口: 有時潰瘍
鼻: 正常
咽: 有時比較冷,早上起來,喉嚨會痛。平時比較多痰
胸: 正常
乳: 正常
脅: 正常
腹: 白天正常,晚上睡時小腹會脹,總放屁
外陰: 正常
心和心跳次數(shù):正常
心下: 正常
胃: 正常
頭: 早上起來容易太陽穴發(fā)緊,太陽穴附近會痛
項: 前一陣
落枕了,平時正常
肩: 后肩胛骨至肩井部分僵硬
臂: 正常
手: 容易出汗
背: 正常
腰: 命門脊椎附近僵硬
腿: 正常
膝: 天冷的話,膝蓋感覺冷
足: 老是癢,尤其腳心
足跟: 正常
足趾: 腳趾之間有時癢
3、
飲: 對溫度無喜好,平時五味沒有特別喜好,但早起喜歡咸味,晚上不喜歡咸
食: 隨便,早上不喜粥,吃過會感覺粥在胃里面蕩。不喜歡太油膩的
睡眠: 平時不
失眠,就是天氣變的時候,睡中會醒,一般2-4點之間。多夢,易醒
大便: 早起一次,就是排便時間比較長,一般半小時,倒不干
小便: 正常
房事: 有
4、請回答身體經(jīng)常有如下哪些癥狀
1)有時晚上醒來會出汗,喉嚨有痰,尤其早晨起來,痰白色
2)如果天冷,吃飽飯半小時之內(nèi)出外,則容易
腹瀉(天暖不會)
3)刷牙有時牙齦出血
4)有時會煩躁 肢體僵硬,乏力倦怠 少氣懶言
5、七情何者為重
思慮
-----------
桂枝15
黨參20干
姜20
茯苓15炙
甘草12
砂仁6清
半夏15
補骨脂20生
白術(shù)20
附子12三劑水煎服
-----------行者先生
清半夏15可否用生半夏15代替?
藥店人搞不清各種炮制的半夏,能確定的就是生半夏。
-----------看到患者疑問,有人問 用姜半夏代替清半夏的
但是,沒人問 可否用生半夏代替清半夏的??
另外,藥店里面賣的
陽春砂就是砂仁?
-----------用姜半夏代替清半夏。藥店里面賣的陽春砂就是砂仁。
-----------代人反饋:
1)未服藥前一天晚上,天氣由陰變晴,3點20醒來,無法入睡,此后不知何時再入睡。
2)吃藥第一天:早起太陽穴緊,下午午飯后沒有犯困,晚上入睡好,中途沒有醒。
3)吃藥第二天:中午飯后犯困,晚上上床睡覺時手心出汗多,中途沒有醒
4)吃藥第三天:晚上睡覺中途醒來,隔了半小時又入睡了。
5)前兩天大便沒變化,早起需要半小時,但是第三天大便開始發(fā)散,不成團,但不稀。
6)通常入睡時不覺得冷,不用蓋很多被子,早上起來反而覺得冷,需要蓋很多被子。
白天老是覺得踝骨,膝蓋比較冷,坐久了會手腳涼。一直頭皮屑比較多
7)手蛻皮還在,手指關(guān)節(jié)處仍有隱約痛
其他正常
謝謝行者先生!
-----------繼服三劑
-----------行者先生好,
藥吃完后的反饋如下:
1)睡眠:如果上床睡覺的時間早,可入睡;如果上床睡覺時間晚,入睡難
不過,中途都不會醒,直到早上7點。感覺對天氣的敏感度降低了。
午飯后,人還會有點困。
2)手蛻皮嚴重起來,開始露出肉,見下圖。
手關(guān)節(jié)處的疼較上次好轉(zhuǎn),不過還有感覺
3)大便早起一次,20多分鐘。每次第一段下來后,要等好久才下來其他的,這樣才感覺排凈
4)胃口,小便正常
5)后背,頸腦以及聯(lián)肩處僵硬
6)冬天干冷,口干唇燥。
請問先生,可否吃水果緩解?比如
蘋果?
謝謝。
-----------剛才忘了圖片
-----------
白芍10
生姜20
干姜15茯苓15
炙甘草12
蒼術(shù)12
澤瀉6附子10三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