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感冒風(fēng)寒,一時咽喉腫痛,其勢甚急,變成雙蛾者。其癥痰涎稠濁,口渴呼飲,疼痛難當(dāng),甚則勺水不能入喉,此陽火壅阻于咽喉,視其勢若重,而病實輕也。夫陽火者,太陽之火也。太陽之火,即膀胱之火也,與腎經(jīng)之火為表里,膀胱火動,而腎經(jīng)少陰之火即來相助,故直沖于咽喉之間,而肺脾胃三經(jīng)之火,亦復(fù)相隨而上升,于是借三經(jīng)之痰涎,盡阻塞于咽喉,結(jié)成火毒,而不可解。治法似宜連數(shù)經(jīng)治矣,然而其本,實始于太陽,泄膀胱之火,而諸經(jīng)之火自安矣。但咽喉之地,近于肺,太陽既假道于肺經(jīng),而肺經(jīng)險要之地,即狹路之戰(zhàn)場也,安有舍戰(zhàn)場要地,不解其圍,而先搗其本國者乎。所貴有兼治之法也。方用破隘湯∶
桔梗(三錢) 甘草(二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玄參(三錢) 麻黃(一錢)天花粉(三錢) 山豆根(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咽喉寬,再劑而雙蛾盡消矣。
方中散太陽之邪者居其一;散各經(jīng)之邪居其五,尤加意于散肺之邪者,由近以散遠也。
此癥用散蛾湯亦神效。
射干 枳殼 蘇葉 當(dāng)歸(各一錢) 甘草(二錢) 桔梗(三錢) 天花粉(三錢) 山豆根(八分)麻黃(五分) 水煎服。一劑即愈。
人有一時喉忽腫大而作痛,吐痰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熱,呼水,咽喉長成雙蛾,既大且赤,其形宛如雞冠,此喉痹之癥,即俗稱為纏喉風(fēng)也。乃陰陽二火并熾,一乃少陽之相火,一乃少陰之君火也。二火齊發(fā),其勢更暴。咽喉之管細(xì)小,火不得遽泄,遂遏抑于其間,初作腫而后成蛾也。蛾有二∶一雙蛾,一單蛾也。雙蛾生兩毒,兩相壅擠,中間反留一線之隙可通,茶水藥劑尚可下咽。若單蛾則獨自成形,反塞住水谷之路,往往有勺水不能咽者,藥物既不可咽,又從何路以進藥食哉。法宜先用刺法,一則刺少商等穴,尚欠切近,用刀直刺其喉腫之處一分,則喉腫必少消,可用吹藥以開之。吹藥方∶
膽礬(一分) 牛黃(一分) 皂角(燒灰末,一分) 麝香(三厘) 冰片(一分)為絕細(xì)末,和勻,吹入喉中,必大吐痰而愈,然后用煎劑。方名救喉湯∶
射干(一錢) 山豆根(二錢) 玄參(一兩) 麥冬(五錢) 甘草(一錢) 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全愈也。
若雙蛾不必用刺法,竟用此方。玄參為君,實足以瀉心腎君相之火,況佐之豆根、射干、天花粉之屬,以祛邪而消痰,則火自歸經(jīng),而咽喉之間,關(guān)門整肅矣。
此癥用兩地湯加減亦神。
熟地 生地 玄參(各一兩) 肉桂(三分) 黃連 天花粉(各三錢) 水煎服。下喉即愈,不必二劑。
人有咽喉腫痛,日輕夜重,喉間亦長成蛾,宛如陽癥,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際自覺一線干燥之至,飲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將涎投入清水中,實時散化為水。人以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瀉火之藥,不特杳無一驗,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蓋此癥為陰蛾也。陰蛾則日輕而夜重,若陽蛾則日重而夜輕矣。斯少陰腎火,下無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補腎水,而加入補火之味,以引火歸藏。方用引火湯∶
熟地(三兩) 巴戟天(一兩) 茯苓(五錢) 麥冬(一兩) 北五味(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火自下歸,咽喉之腫痛全消,二劑即全愈。
方用熟地為君,大補其腎水,麥冬、五味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資,子母原有滂沱之樂,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溫,則水火既濟,水趨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隨之勢,更增之茯苓之前導(dǎo),則水火同趨,而共安于腎宮,不啻有琴瑟之和諧矣,何必用桂附大熱之藥以引火歸源乎。夫桂附為引火歸源之圣藥,胡為棄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騰,今補水而仍用大熱之藥,雖曰引火于一時,畢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補水,則腎中無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肅之益,此巴戟天所以勝桂附也。
此癥用收火湯亦神效。
熟地(三m.jfsoft.net.cn/Article/兩) 山茱萸(一兩) 茯苓(五錢) 肉桂(三錢) 水煎一碗,探冷服。一劑即消。
人有咽喉干燥,久而疼痛,人以為肺熱之故,誰知是腎水之涸竭乎。夫肺金生腎水者也,肺氣清肅,自能下生腎水,惟肺氣既虛,則肺中津液僅可自養(yǎng),而無如腎水大耗,日來取給,則剝膚之痛,烏能免乎。譬如父母,未有不養(yǎng)贍其子者,而處困窮窘迫之時,則無米之炊,何能止索飯?zhí)漯囍。倘其子成立,自能顧家,為父母者不特可以取資,而亦可免迫索之苦;乃其子又伶仃野狼狽,不善謀生,則子貧而父母更貧,其干枯之狀,有不可形容者矣,肺腎何獨不然。故欲救肺之干燥,必先救腎之枯涸也。方用子母兩富湯治之。
熟地(三兩) 麥冬(三兩) 水煎服。一劑而燥少止,三劑而痛少止,十劑而燥與痛盡去也。
熟地滋腎,救肺子之枯也,麥冬滋肺,救腎母之涸也。上下兩治,腎水有潤澤之歡,則肺金自無焦焚之迫,猶人子無憔悴之色,則父母自有安享之愉,此肺腎之必須兼治,而熟地、麥冬所以并用而能出奇也。
此癥用金水湯亦佳。
熟地 山茱萸(各一兩) 天門冬 地骨皮 丹皮(各三錢) 沙參(五錢) 水煎服。
人有生喉癬于咽門之間,以致喉嚨疼痛者,其癥必先作癢,面紅耳熱而不可忍,其后則咽唾之時,時覺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快,久則成形而作痛,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jfsoft.net.cn/pharm/2009/20090113054953_94422.shtml" target="_blank">楊梅之紅瘰,或痛或癢而為癬矣。夫癬必有蟲,咽喉之地,豈容生蟲,世人往往得此病,恬不為意到不能治,而追悔于失治也,不其晚乎。此病因腎水之耗,以致腎火之沖,而肺金又燥,清肅之令不行,水火無既濟之歡,金水有相形之勢,兩相戰(zhàn)斗于關(guān)隘之間,致成此癥。治法仍須補腎中之水,而益其肺m.jfsoft.net.cn氣,以大滋其化源,兼用殺蟲之味,以治其癬,庶幾正固而邪散,而蟲亦可以盡掃也。方用化癬神丹∶
玄參(一兩) 麥冬(一兩) 五味子(一錢) 白薇(一錢) 鼠粘子(一錢) 百部(三錢)甘草(一錢) 紫菀(二錢) 白芥子(二錢) 水煎服。二劑而疼痛少痊,又服四劑,而癬中之蟲盡死矣。
即不可仍用此方,另用潤喉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四錢) 麥冬(一兩) 生地(三錢) 桑白皮(三錢) 甘草(一錢) 貝母(一錢)薏仁(五錢) 水煎服。連服十劑,而癢與痛俱除矣。方中再加肉桂一錢,饑服冷服,實為善后之策,又萬舉而萬全也。
蓋從前多用微寒之藥,恐致脾胃受傷,加入肉桂以補火,則水得火而無冰凍之憂,土得火而有生發(fā)之樂,下焦熱而上焦自寒也。
此癥先可用白薇湯十劑,后可用溉喉湯三十劑,亦能奏功。
白薇湯∶
白薇(二錢) 麥冬(三錢) 款冬花 桔梗(各三分) 百部(二分) 貝母(五分) 生地(三錢)甘草(三分) 水煎湯,漱口服。日服一劑,服十劑蟲死溉喉湯∶
熟地(二兩) 麥冬(一兩) 甘草(一錢) 白薇(五分) 水煎服。服一月全愈。
人有生長膏粱,素耽飲酒,勞心過度,致咽喉臭痛,人以為肺氣之傷,誰知是心火太盛,移熱于肺乎。夫飲酒傷胃,胃氣熏蒸,宜乎肺氣之熱矣,然而胃火熏肺,而胃土實生肺也。故飲酒尚不傷肺,惟勞心過度,則火起于心,而肺乃受刑矣。況胃火助之,則火性炎上,而咽喉乃成燔燒之路,自然唾涕稠粘,口舌干燥,氣腥而臭,而痛癥乃成矣。蓋心主五臭,入肺而腥臭,又何疑乎。方用解腥丹∶
甘草(二錢) 桔梗(二錢) 麥冬(五錢) 桑白皮(三錢) 枯芩(一錢) 天門冬(三錢)生地(三錢) 貝母(五分) 丹皮(三錢) 水煎服。連服二劑而痛止,再服四劑而臭除。
此方治肺而兼治心,治心而兼治胃者也。因膏粱之人,其心肺之氣血原虛,不滋益二經(jīng)之氣血,而但瀉其火,則胃中之氣血必傷,反增其火熱之焰矣。今補肺以涼肺,補心以涼心,補胃以清胃,而火自退舍,不止咽喉之痛,而痛自定也。
此癥用息炎湯亦可。
黃連 甘草 黃芩(各一錢) 麥冬(五錢) 天冬 生地 玄參(各三錢) 紫菀天花粉 石膏(各二錢) 竹葉(三十片) 陳皮(三分) 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咽喉腫痛,食不得下,身發(fā)寒熱,頭疼且重,大便不通,人以為熱也,誰知是感寒而成者乎。然而人不敢信為寒也,論理用逍遙散,散其寒邪,而咽喉之痛即解。雖然人不敢信為寒,以用祛寒之藥,獨不可外治以辨其寒乎。法用∶
木通(一兩) 蔥(十條) 煎湯浴于火室中。
如是熱病,身必有汗,而咽喉之痛不減也。倘是感寒,雖湯火大熱,淋洗甚久,斷然無汗,乃進逍遙散,必然得汗,而咽喉之痛立除。此法辨寒熱最確,不特拘之以治感寒之喉痛也。
此癥用紫白飲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