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偉慧
《內經(jīng)》是一部中醫(yī)巨著,書中不僅載述了中醫(yī)的基礎醫(yī)學,而且用了很大的篇幅記述了針灸醫(yī)學的內容,《內經(jīng)》中論述的經(jīng)絡理論、針法、灸法等內容,是后世針灸各家學說形成的基礎,更是指導針灸臨床工作的寶典。筆者在工作中學習體會《內經(jīng)》并應用于臨床,治療一些病證收到了較好的療效。
齊刺法治療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
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靈樞·官針》)
臨床應用 齊刺法就是在病證局部垂直刺一針,然后在同一水平相距寸許兩邊各斜刺一針,治療一些小范圍的寒濕痹證有獨到的療效。
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在臨床上多見,屬于痹證范疇,該病證多為跌仆勞損,寒濕邪侵襲,引起筋脈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絡痹阻。臨床癥狀常表現(xiàn)為局部腫脹、疼痛,行走不便,上下樓梯更為疼痛。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病位局限,且多由寒濕引起,在治療
中使用齊刺法,通電針儀30分鐘,針畢加拔火罐,共奏行氣活血、祛寒除濕、溫經(jīng)通絡之效。在治療31例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中,23例治療20次內痊愈,8例治療30次內痊愈。
繆刺法治療
落枕 夫邪客于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jīng)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于經(jīng)俞,命曰繆刺。(《素問·繆刺論》)
臨床應用 繆刺法是根據(jù)經(jīng)脈有左右相交相會,左注右,右注左的原理而采取的疏導絡脈的方式,是采取左側病取右側穴位,右側病取左側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適用于一些病位表淺的疾病!巴炊(jīng)不病者,繆刺之!笨姶谭ㄊ钦{治絡病的淺刺法,與調治經(jīng)病之巨刺法是不同的。
落枕臨床多表現(xiàn)為晨起頸項疼痛,不能隨意活動,常為寐中衛(wèi)氣內行于陰,汗孔開疏,風寒之邪乘虛外襲所致,病邪多在表淺絡脈;颊咄鸩〖,痛苦甚,但舌質、脈象變化不大,故采用繆刺法達到調和肌絡,祛散外邪的目的。取左側外關穴,得氣后,持續(xù)捻針,邊捻針邊令患者活動頸項,留針20分鐘(留針期間患者仍需活動頸項),起針后局部拔火罐。經(jīng)治28例患者,均在治療2~3次后癥狀消失。
刺絡放血法治療急性扭傷
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視其血絡,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入于經(jīng),以成其疾。(《素問·調經(jīng)論》)
刺出其血,其病立已。(《素問·離合真邪論》)
臨床應用 點刺放血法也為針灸治病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為:在病癥局部視其淺表怒顯的小絡,局部消毒后,用
三棱針快速點刺,出血少許,再拔火罐,使惡血隨而棄之。
點刺放血法在臨床上多用于一些急性扭傷者,當急性扭傷時,邪氣侵入人體,尚未與真氣結合,這時宜及時刺絡放血,早遏其路,以祛邪外出。取?窩處怒顯小絡,消毒后點刺出血,局部拔火罐。共治療27例,1次顯效,5次內均痊愈。
半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
半刺者,淺內而疾發(fā)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靈樞·官針》)
臨床應用 半刺法屬于淺刺,指進針的深度多為0.2~0.3寸,出針快,且手法輕,適用于病邪尚在衛(wèi)表的一些輕證。周圍性面癱初起多為外感風寒或疲勞過度致衛(wèi)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中經(jīng)絡,導致面部氣血不暢,脈絡經(jīng)筋失養(yǎng),肌肉縱緩不收致口眼歪斜。病證初起邪尚在衛(wèi)表,故用半刺法刺穴位,輕泄邪氣,宣肺固衛(wèi),調整局部經(jīng)氣。取左攢竹、陽白、地倉、下關、四白、雙合谷,均淺刺0.2寸,留針20分鐘,起針后下關穴拔火罐1枚。34例患者,針刺10次內痊愈為21例,15次內痊愈7例,20次內痊愈6例。
調氣法治療頑固性
呃逆 凡刺之道,氣調而止!≡谏险,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靈樞·終始》)
臨床應用 針灸調氣法即通過針刺穴位,激發(fā)經(jīng)氣,疏導經(jīng)絡,糾正體內臟腑經(jīng)絡之氣不平衡的病理狀態(tài),達到臟腑調和,經(jīng)氣暢通,陰陽平衡。
頑固性呃逆臨床上多見,尤其是手術后的病人。筆者在臨床多采用經(jīng)驗用穴攢竹穴治療,大多能一針見效。攢竹穴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太陽經(jīng)“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夾脊抵腰中……”臟腑俞穴都循行在膀胱經(jīng)上,針刺攢竹穴的療效就是通過調整臟腑經(jīng)絡之氣,糾正了腑氣上逆狀態(tài),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針刺雙側攢竹穴,得氣后用中等刺激捻針,至患者有淚水為止,留針1小時。39例患者,針刺1次止呃29例,針刺3次止呃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