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至進補,明年三春打虎”,這一諺語流傳已久,講的是在冬至前后進補,效果會特別好。又是一年“冬至”
(12月21日),工作之余的人們可別忘了給自己的身體補一補。常說的冬至進補,并不是單指在這天進補,而是說,在冬至前后一個月內(nèi)進補都對來年有好處。我搜到一些相關(guān)資料,先看看好咱就開準備了!
冬至:是我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xiàn)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jié)日來過。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開始即進“九”。進補雖說老少咸宜,但應因人而異。年輕人,身體健康、陽氣旺,不宜用“補陽”之品,有時藥補不如食補,飲食營養(yǎng)均衡充足即可,進補宜適當偏于補陰。冬天易患病者,春、夏季易發(fā)老毛病者,中、老年人,冬令進補正當時。中醫(yī)認為,冬天陰氣偏盛,陽氣不足,人體陽氣處于潛藏狀態(tài),新陳代謝緩慢,此時進補有利于封藏,滋養(yǎng)效果最好。
冬令進補,當以補腎為主。氣虛者常見氣短、乏力、語調(diào)低微、神疲、
自汗,臉色蒼白無光澤等。血虛者常見頭昏眼花、腰體麻木、心慌
心悸、
失眠、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白,女性月經(jīng)量少、色淡等。
陽虛者以畏寒怕冷、四肢不濕、溏便、
陽痿為主。陰虛者以午后潮熱、顴紅、
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口干為主。
生活中有氣血兩虛、陰陽兩虛,亦有氣陰兩虛者或氣血陰陽皆不足者,進補時自己把握不了的,當請醫(yī)生指導。
氣虛者可以
黃芪與
紅棗、桂元煮食,還可吃些
人參、
黨參,人參若長服不宜量大,每天1—3克燉水喝即可。
血虛者可選用紅棗、桂元、
熟地、桑葚子等養(yǎng)血之物。
陰虛者可服
西洋參、
枸杞子、南北
沙參、
麥冬、
石斛、
龜板、
鱉甲。食物中有
烏骨雞、甲魚,均是滋陰佳品。
著重向大家推薦的補品一是核
桃,此乃長壽食品,補腎陽佳品,生熟均可食,燉吃也行,每天吃兩三個很有益處。二是枸杞子,補腎陰很好,可泡水、泡茶、煮粥。這兩種補品經(jīng)濟、易買到、食用方便,進補未必就要貴重物。
若脾胃虛弱者,要防止“虛不受補”,首先應先調(diào)理脾胃,待胃消化功能正常后可進補,否則,有害無益。
(程志)
人參的五種服法
俗話說得好:冬令人參進補,春天上山打虎。
人參,當前市場上出售的主要有兩種:即中國人參與西洋人參。中醫(yī)認為這兩種人參性味、功能有別。中國人參性“溫”,入脾肺二經(jīng)。西洋人參性“涼”,入心肺腎三經(jīng)。前者忌實癥、熱癥,后者忌中陽衰微,胃有寒溫。
什么人宜吃人參呢?平時感到神疲、乏力、氣短和氣血兩虧的患者應在之列。中醫(yī)認為氣虛者,可吃人參之類的補氣藥。因為人參能益氣培元,守心益智。
人參一般有五種服法:
1.潤軟切片,取3至4克隔水以文火蒸煮,分少量多次飲服,稱為人參湯,應用于急重病患者。
2.潤軟切片,取3至5克,放保溫杯中沖開水加蓋浸泡。出汁后,隨時少量飲服,稱之人參茶,適用于體弱多病者。
3.潤軟切片或敲打成小塊,每次取1克,隨時置口中含軟后咀嚼咽下,既節(jié)約時間,又避免浪費,謂之含化法,適宜于進補強身,祛病延年。
4.將整棵人參浸泡在適量的白酒中,2至3周后,每晚睡前飲15至20毫升,稱為人參酒,適用于筋骨酸痛,四肢麻木,經(jīng)脈痹阻的患者。
5.將人參研粉,分裝膠囊,每次1丸,早晚各一次溫開水吞服,稱為人參粉,適用于肺虛咳喘,
胃寒肢冷,氣血兩虧者。
在吃人參期間,不宜吃
蘿卜、
綠豆、螃
蟹、濃茶等,遇
感冒、
發(fā)熱、
咳嗽、濕阻胸間、食欲不佳、急性
腹瀉時停用。婦女懷孕六個月以上和分娩未足月者,以及行經(jīng)期間,亦不宜服用人參。
。罴)
冬至,老病號小心
今天是冬至,心臟病、腦血管病等重病患者,一定要多加小心,這是醫(yī)生們根據(jù)節(jié)氣變化發(fā)出的健康預警。冬至是人體機能變化最劇烈的一個節(jié)氣,也是疾病最容易加重的一個節(jié)氣。因為天氣寒冷,人體的血管收縮,很多心臟病人、腦血管病人容易在冬至前后出現(xiàn)問題,而原來就重病纏身的老病號,這幾天也容易舊病復發(fā)。專家提醒老病號們,在冬至前后要注意保暖,慢性病人認真服藥,并密切注意身體出現(xiàn)的異常變化。
據(jù)專家介紹,在嚴寒、低氣壓、溫差大的氣候狀況下,老年人常不能適應,容易感到頭昏、胸悶、惡心、全身關(guān)節(jié)疼痛。民間常說“冬至是老人的一個關(guān)口”,的確有一定道理。
為了讓老人能安全順利地度過冬至關(guān),應該注意以下一些保健措施。
高血壓病人
要特別注意血壓的變化,在冬季多數(shù)病人血壓偏高,必須堅持定時服藥,定期測量血壓。生活起居要注意保暖,勞逸結(jié)合,避免情緒波動,食不過飽,飲食清淡少鹽,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如有頭暈目眩,手指發(fā)麻,動作不便,說話含糊不清,必須及早就醫(yī),這常是中風的前驅(qū)癥狀。
冠心病病人
也要注意防治高血壓,預防感冒,以免加重心臟負擔,要常備些急救藥物在身邊,如硝酸
甘油,以備不時之需。平時可選服一些溫補的中藥,如人參、
丹參、
附子等,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避免
心肌梗死而安度嚴冬。
支氣管炎、
肺氣腫病人
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預防
傷風感冒,忌吸煙。中藥中人參、蛤蟻、白
木耳、
靈芝草、
冬蟲夏草、黃芪等有扶正補氣的作用,可以選用。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人,如果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可引起肺心病。這時,病人可有口唇發(fā)紫,下肢
水腫的癥狀。肺心病病人一般多疾,有痰就要咯出,以免阻塞呼吸道引起繼發(fā)感染,痰液黏稠時,可用化痰藥,注意不要濫用鎮(zhèn)咳藥?人约又鼗蛱党誓撔,應及早適當加用抗生素。
肝硬化病人
在冬至期間
嘔血的危險性大大增加。為了減少這種危險,肝硬化病人應注意保暖,防治
便秘,忌屏氣、腹部肝區(qū)受壓和受沖擊,避免較重體力勞動,力戒情緒波動和大動肝火。禁止食用煎炸及過熱燙嘴、刺激性食物。肝硬化病人若突然頭暈、心慌、出冷汗、手足涼、脈搏快,應警惕食道胃底靜脈破裂出血。若已嘔血,則須鎮(zhèn)定,立即臥床,注意保暖,并迅速送至醫(yī)院。
(平平)
冬至習俗
冬至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等都可作為年節(jié)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吃餛飩
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后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shù)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
這也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皽珗A”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
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
狗肉和
羊肉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后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y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冬至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的節(jié)日,據(jù)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jīng)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多謝了。羊肉是好東西,我們新疆的羊肉尤其好。
-----------我
腎陽虛,改怎么補??
-----------陽痿
早泄怎么補?????
-----------冬至不是22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