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書是我從一位好友處所得,因感于其中真知灼見多多,對初學者裨益良多,故在此連載發(fā)表。網上暫時沒有流傳別的版本,諸位切不可淺目視之!當然,對于任何書本都要用心去讀,思考明辨,此書論脈,論藥,論癥,論病,論理,當取能為我所用者而用之。
完整標題為:
丹醫(yī)心悟——先師廖公湖北宜昌行醫(yī)記
鄧一飛 筆記 并摘錄曲偉師兄
1996年10月5日
[
本帖最后由 南華桑椹 于 2009/9/29 16:07 編輯 m.jfsoft.net.cn/Article/]
-----------轉吾友博文:淺論中醫(yī)的現代化——紀念先師廖公
近年來,中醫(yī)面臨著一個關鍵時刻,一個轉折點,一個機遇,一個挑戰(zhàn)。
一方面,中央政府意識到發(fā)掘中醫(yī)寶庫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資金,對中醫(yī)學開展研究;另一方面,眾多“科學警察”對中醫(yī)學開展圍攻,指中醫(yī)為偽科學。同時,在中醫(yī)自身內部也存在重大的問題。近六十年的學院教育,并沒有能夠批量生產高質量的中醫(yī)師;反之,現有中醫(yī)師的平均水準比之師徒傳承的時代大幅度下降,幾至于中醫(yī)只剩下治療慢性病,只剩下一次看病數十付藥慢慢喝的狀態(tài)。
幸有先師廖公者出,力倡丹醫(yī)心法,打破傳統(tǒng)中醫(yī)學術保守的習慣,大力教育提攜年輕學子。從師學者,各行各業(yè),各有受益。師皆予以鼓勵,寄予厚望。如余等之以西方醫(yī)學教育為始者,師亦大加勉勵,而云熟悉現代醫(yī)學者能學中醫(yī),乃未來發(fā)展之希望。
余退而思之,非但思師所授醫(yī)法,亦思師之所言。云何以現代醫(yī)學人而學中醫(yī)乃未來發(fā)展之希望?久思而稍有得,不敢私藏。愿借此公之同道,以為回報師教育之恩于萬一。
何謂現代化?余意所謂現代化者,非指機械化學、電腦自動之謂。蓋每一時代,于其當時均可稱現代。上古解繩而治,人皆自安,病者可祝由而已,此乃當時之現代化。中古人心漸濁,圣人乃制砭石、毒藥、導引等法以對治,此亦當時之現代化。以是思之,則今之現代化者,亦當據當代之現狀而為之變。
由此觀之,則所謂現代化者,即以不變之心法,應千變萬化之時代。應時而現,以對其需。譬如古圣以參苓術草而制四君子法,若身處之地竟無參苓術草之名,則四君子法無所用耶?曰否,否!所謂四君子者,蓋以其意,擇是四藥而現也。若實通其意,則于山野草叢之中,擇其數種歸煎,亦可得同等之效也。此所以丹醫(yī)居深山之中,往往遍嘗草木,以之制藥,此蓋丹醫(yī)之現代化法則也。
進而思之,則中醫(yī)豈只在針灸方藥乎?世間一切法,能現此心此意者,皆可為醫(yī)者用。是以大醫(yī)嘻笑怒罵,皆可活人;言談舉止,莫非是藥。如濟公摶身泥而為伸腿瞪眼丸者是也。
雖然,此事非躋身圣域者難能。則學者當依此意,參當今之世,制變通之法,使一般醫(yī)者,皆可法之而救困扶厄。仲景法熱論而制
傷寒方劑,蓋此意也。
當今之時代,實已較往昔又生巨變。人心在變,疾病在變,而環(huán)境亦變。往昔山野之草藥,其功用亦因此而有不同。所以如僅守古人之方,則其效或不彰;只有通達心法,應時而變,中醫(yī)才能成為真正無往而不利的醫(yī)學。
-----------丹醫(yī)心悟一
l 脈象沉弦細:心臟不好,厥陰病癥。
l 腎炎初起同外感之脈,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術湯),濕熱兩解。腎氣虧面腫之象,身中呈無序狀態(tài)十分危險。由喉扁
桃體炎癥,遷延而致腎炎。
l 中醫(yī)要成為一種熟練的手藝、藝術,應深入去學,留心細節(jié),忘卻俗事。認識脈證由經驗總結而來[1]。如夏天腳腫,由于
脾胃濕熱[2]。
l 男怕穿靴(心脾腎虛),女怕戴帽(
心包炎,大頭瘟)。
l
金銀花,
何首烏用于血脂高。
l 開的藥要盡量好喝,才療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藥,明
白藥之性,調理好自己之身體。
l 先天所賦不行,用野生藥植代替糧食,日久天長能改變人,后天改變的那部分,全在自己手中,服食修道之法[3]。生命不僅在乎運動,在于修道、吃藥、氣功。酒令人亂性、生愚、發(fā)狂。
l
腰痛在左,痛引脾臟。脈見少陽弦脈者,多為三焦與胰脾之病,非尋常之腰痛。
l 下齒痛多為大腸之證,上齒痛多為胃之證。
l 磨牙、胃痛就是腸胃痛,用
柴胡桂枝湯。
l 咽堵氣降不利者,心跳過速就是甲亢,用參附龍牡收之安神。
l 腰痛多由腹治,先腹切診斷明。
l 診斷:病、脈、證、腹診合參。
l 關于禿頂:腎氣足頭頂熱禿;
斑禿——溢脂;體質當開頂,不開則壞眼。
l 相法:全身長小紅痣,要生財。眼眉的頭側長痣,生活十分浪漫。
l 病菌說:中醫(yī)先有病后生菌,西醫(yī)菌是因后有病。
l 流鼻血:
白芨5(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茅根10、
藕節(jié)20、
桃仁10、生草10、生
石膏30、灶心土(補脾)20、
大青葉2、
牛膝10
l 陽暑:不可發(fā)汗,只可以清熱。方曰:
黨參20、
白術5、
茯苓10、生草10、
黃芩10、
川連2、
竹茹5、
防風5、
菊花5、生石膏(先)20、
車前子(包)10
l 十二筋脈皆過腎、膀胱、毛際叢,故曰“宗筋”。所以
陽痿須多方面考慮。面癱是陽明筋急,
坐骨神經痛少陽、太陽筋急。
l 處方配伍之心法:
鵝掌風-濕氣,
食鹽,用少許水搓手。尿毒癥-不可食桔,不吃生冷(三焦、胰不喜用冷),過食生冷之食有寒之害。
l 胰證的重癥在建里周圍起疹現危候。
l
元參之應用應知:腫瘤、虛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陽證轉陰證;蛟獏⒓庸鹬,元參加生
姜。
l
淋病單用生
甘草泡水飲用見效。
l 血壓高之人也眼壓高,病主在肝。眼壓高的兵刃,用草
決明煮水用。
l
西瓜食用過量,反而不利尿,同時瓜毒產生高價鐵Fe3+
l 腎炎病人,本虛,利水藥用后,要以麻細附溫化之。
l 疝氣:肝脾濕熱,經筋松弛,小腸下墜。臀部墊高,用震蕩之手法,托其復位。
l 苦夏之證(夏日乏力氣短):
人參3、甘草5、生石膏(先)30、泡水或用越脾加術湯(
麻黃5、白術5、生石膏30、甘草10、
荊芥5、防風10、銀花10-20、
連翹5、生苡仁20、
澤瀉5、車前子10、川連2-3)。
l 藥對:
茵陳、竹茹(調膽汁);
陳皮、
法夏;
丹皮、酒軍(苦寒涼血)。
l 小兒外感
發(fā)熱至手足心熱,非表證,乃轉為陽明證。
l 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嘔,尿道感染,
六一散(生草、人參、
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黃3-5、
蒼術5-10、
黃柏5、人參3、桂枝3、酒軍3-5、滑石10、生草10、荊芥5、防風10、銀花10、連翹5、
黃連2、
白芍10、石葦5-10、
海金沙5、生石膏30、焦白術5。
l 川連敗心火,入心經,外感初起不宜。
蔓荊子用外感初起兼
咳嗽者。生苡仁、澤瀉利水分但傷陰,外感初起少用,否則不易退燒。夏日高燒加霍香、
薄荷、法夏、茯苓、
生姜兩片用以發(fā)散。
l 針眼:
蟬蛻5、蔓荊子5、菊花5、
桑葉5、酒軍5、銀花10、
穿心蓮5、生石膏20、生草10
l 鵝掌風:大腸津枯,皮膚失養(yǎng),方用麻細附加陰藥,用濕鹽搓。
l 案:坐骨神經痛,脈弦洪微遲,氣虛雙寸陷。甲方:黨參20、
黃芪30、黨規(guī)10、茯苓10、
遠志10、
菖蒲10、
升麻3(升厥陰)、柴胡10(升少陽)、生草10 (用柴胡、升麻止痛);乙方:越術加桂:麻黃3、桂枝3、黃芩10、川連2、白芍10、銀花10、連翹10、四君子、臾肉10、
枸杞子10、生苡仁20、澤瀉5、車前子10、寄生10、牛膝5
l 血小板少(血虛、出血淤血):黃芪20、黨規(guī)10、銀花10、
阿膠珠2(后下)、升麻炭3、茅根10、白芍10、
熟地20、黨參20、白術5、茯苓10、甘草10
l 外傷腫痛方:
乳香、
沒藥、蒼術、黃柏、丹皮、
梔子10
l 退目屎之用:
烏賊骨、蟬蛻、
大腹皮、菊花
l 舌之前半部麻木難受,為心火所致。
l 治陰黃:茵陳為主藥,配(1)
五苓散加桂、術、澤瀉、生姜;(2)
五皮飲;(3)
附子(陰寒較好);(4)
八珍湯l
高血壓(胃氣不降,則肺氣不均,肺氣不均則氣血不均),周潛川認為痰飲留內而致肝水。
l 木土發(fā)爭,位于絳宮,劍突下寸半,左開半寸至一寸,解剖位在胃竇部位,賁門之下(
蓮花寶典記)。
l 肝氣出于左,行于右,所過為肓俞。(《蓮花寶典記》)
l 永巖法師將衣缽傳于周潛川,周在辯經大會中,慧發(fā)顯圣,被全國五大叢林之大和尚共同認定為臨濟宗第十二代嫡系傳人,周潛川法號鎮(zhèn)鍵。
l 胃為腎之關門:咽炎(1)-胃病(2)-腎病(3)
水腫。第一階段:
小青龍加石膏,
麻杏石甘湯;第二階段:越脾加術湯;第三階段:陰證,麻細附。首先治咽,再調胃、三焦,最后腎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丹醫(yī)心悟(二
l 中醫(yī)治病不以癥病為主,以脈為主,又曰“治脈”。
l 藥對:蒼術、茅根
l
血見愁:草藥,對胃腸炎癥、
便血、
腹瀉、
痢疾,有奇效。
l 舌體見胖大肥厚:小承氣下其有余之胃氣。
元明粉為引,可逐體內淤積淤血,如脾腫大等。
l 頸椎腰椎病,骨質增生:由于內臟氣虧,經筋失養(yǎng)、緊縮,導致各種癥狀。非因為骨質增生而致,且此種病人多為酒色之徒。津精走失,骨髓津空。近人以為內臟之疾為脊椎錯位而壓迫所致,十分無知,本末倒置。實因內臟病變引發(fā)。
l 寸口脈弱,女性須問其乳腺是否有增生,是否有
雌激素過剩,多為服用補藥太過。
l 面上有疙瘩,是胃不好,四君子、芩連、二陳加石膏主之。
l 口眼渦斜:附子、
天麻、
全蝎、
白芷、石膏,
四物湯。(合天全散之義,白芷引之)
l 面肌
抽搐:濕熱內動生風。越脾加術湯。麻細附加石膏、生苡仁、蔓荊子、
藁本、天麻、元明粉(用蔓荊子、藁本是發(fā)汗興陽),加白芷入陽明散風(經引,否則無效用)。
l 蝴蝶斑:治法開發(fā)心氣,
小承氣湯加
小活絡丹(小活絡丹:歸、芍、
丹參、乳香、沒藥)。熱之重者用丹參1-2兩。乳香沒藥開發(fā)心氣,強心;可用菖蒲、遠志代之。
l 另:菖蒲、遠志可治
尿血、
血尿之長期不愈者。如(四君子、芩連二陳加石膏+菖蒲、遠志)有效。
歸脾湯引血歸經,此類歸脾湯之義(中用菖蒲、遠志)。
l 斑者,血之淤也,承氣湯,酒軍除淤生新,因脾不好故新血不生,去淤血而后生新血。
l 小活絡丹又治紅腫(有人立夏前后腳腫,在于心、脾之弱),夏天心脾之氣生發(fā)不起來,用之有效。此謂
腳氣病,亦心脾病。若天人不合一,則春調肝,夏調心,秋降肺氣(
沙參、
麥冬、
枇杷葉、
蘇子、
萊菔子)。
胡麻仁有收斂作用,喻氏書中有述。
l 人與自然的類同是比配之法,如秋天葉落,人在秋天最易受孕,因秋天是打子的時候,全身能量變成腎水。道者“空”也,盡天地之玄機。
l 秋天不宜發(fā)散(從癥除外),應滋陰降氣,冬時人與動物都安靜地補腎水。
l 冬應滋陰,夏應養(yǎng)陽,以順天之時也。逆四時者亡。
l 生發(fā)太過也應收斂。冬天應收斂,但肝不好也要發(fā)散。分清陽虧、陰虧或兼之。如:歸、桂、芍、
細辛、
通草,
當歸四逆湯之義。
l 蝴蝶斑是胃不好,應開發(fā)心氣并健脾(麻細附加
芒硝)強心腎的力量,才能強胃氣!敖∑⒁a腎”,“強心要健脾”。注:心氣發(fā)散至多太過也致面黑,類于蝴蝶斑陰虧之人。要補陰收斂心氣,六味
地黃丸。
l
珍珠母可使心腎之力收斂一些,面色會好,新陳代謝下降,生陰氣才能生長。陰虛之火燒人十分厲害,“雷龍之火”如肝經火旺
頭痛(當歸、龍牡、桂枝、附子)。
l
萬年青強心去火。白芍苦平收斂。黃連、焦梔子也是去心火的。掌握陰陽,從脈象之上看。
l 牙齦黑是脾不好(濕熱),越術加發(fā)散藥、酒軍10
l
鼻衄:鼻屬陽明,陽明有熱者出血,刺三里、合谷瀉下。方:茅根、
藕節(jié)、桃仁、白芨(收斂止血)、
小薊(血熱可用小薊,寒不用)、灶心土(補脾)。流鼻血,有水土問題,或食物、辛燥用得多。藕節(jié)調氣止血。桃仁潤腸止血。灶心土可用凈黃土,澄水煎藥代之,有養(yǎng)脾胃之用。白芨有止血之用。水土不服用灶心土效。含鐵質多的土令人長血脈,血中熱多。白芨有增血小板的作用。調節(jié)脾胃宜用家鄉(xiāng)之灶心土。阿膠、黑
木耳、灶心土、白芨均有增血小板的作用,清胃中之熱,清脾臟之濕。
l
桂枝湯熱,用小柴胡合之正好。
柴胡桂枝湯調和經絡血脈。桂枝為太陽之藥,柴胡為少陽之藥。柴胡湯中加
萊菔子下氣,使肺氣與腎水溝通,如不能緩解加全栝蔞通便潤腸(比例為柴胡5、桂枝2、栝蔞20)。若無寒氣,血脈亦好,只有氣結,用小柴胡加萊菔子、焦三仙,可有效。有寒象加桂枝溫化。如腹中有硬塊加
吳萸子和桂枝。
l
柴桂能夠解痙。剛痙用
葛根湯發(fā)汗,
破傷風有汗為柔痙,無汗為剛痙,熱重用桂枝、栝蔞,大便不通加栝蔞潤之可通,總之在治三焦、胰臟之病(柴桂瓜入胰臟治病)。
l 三焦通則尿通暢(三焦為腳瀆之官),抽筋非桂、瓜不可。
l 桂枝強心利尿,加
木通又是利尿之品。
l 經方之法要先斷是哪一經的病,再開藥,依經辨證。
l 尿毒癥,忌食酸,辛辣稍可。此中病人夏天出汗可好點,冬天較重。
l 風池、百會、肩髃用于四肢血脈不同,外感頭痛皆效。腋下背闊肌,捏點祛濕。
l 夏日“伏陰在內”,腹內為陰所至。懷孕2-3月,脈有結脈,非為心臟之病。
l 眼科內障凡屬陰證者,宜大量用附子。注:周潛川用藥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補藥,且方中多有發(fā)散之藥,因其理論“汗法即是興陽”。
l 青城丹藥派,以熱藥為瀉藥,發(fā)散藥為補藥。青城派弟子:周潛川,肖鳳來,張覺人,廖靜庵,蒲補一,成都李老頭(先問病人好人壞人)-接骨絕技。
l
麻黃堿,先作用于中樞,再作用于氣管平滑肌。麻黃加石膏則發(fā)汗力差。
l 很簡單之配伍:蛇膽、川貝、陳皮、
枇杷葉。
l
小柴胡湯中柴胡提升作用,高血壓用之不行,或加赭石、蘇子即可。
l
呃逆:
胃寒、心氣虧用
丁香、
柿蒂;濕氣重嘔用陳皮、竹茹。
l 血見愁(草藥)治淋病、性病,治泌尿系統(tǒng)特效。
l 治
腹水:(1)九頭
獅子草烤干,研末為蜜丸;(2)桂香平
胃散;(3)
雞內金研末吞服。
l 蹻脈維持周身氣場。走路平地摔跤則為蹻脈病。三陽經盛則入陽蹻,三陰經盛則入陰蹻。
l 按摩手法:龍?zhí)阶Γ拍,適于陰證;十指踴動,使適用于炎癥(陽證)。
l 陰黃:腹內郁結,用桂枝加
大黃。
l 柴胡桂枝證:同為少陽脈,都是柴胡桂枝湯。(1)陽證有熱:祛桂或加陰藥;(2)陰證:加桂枝;(3)
便秘:加大黃、栝蔞、去桂枝;(4)便溏:加白術、茯苓。
l
肉桂、川連、
紫石英,可用于心臟病。
l 越脾加術湯加
桑枝、
桑寄生,祛濕力好。
l 麻杏石甘湯加
香薷、
地龍、蔓荊子治鼻竇炎(鼻塞,偶爾通氣,常流涕濁,發(fā)綠,有臭氣,時頭額脹悶)。
l 荊防敗毒對春陽氣不振之溫病效好。麻杏石甘湯加味,表里兩解,風寒、風熱全面。
l 梳木加
紅花,治婦女經前
腹痛。乳房脹痛,用蒼術加黃柏。
l 三焦胰臟病,低血糖,低血壓,晨起惡心
嘔吐,如缺糖
營養(yǎng)不良,用四君
子芩連二陳加石膏補氣清熱。
l 丹醫(yī):用陰藥者先行溫化。
l 治
羊角風:
朱砂4-6厘(1-2克)、生石膏1-2克,上兩味壓為面,生石膏變紅即可。絕不可以此方收錢,不帶任何功利之目的,否則絕對無效,腦中要一片空白。
l 胃者腎之關門,按蹻術中,按胃、三焦俞即調其周身的水液循環(huán)代謝,解決排尿問題。
l 癲、狂、癇:人參、浙貝5、法夏、萊菔子、蟬蛻5、生石膏、赭石5(或生石膏2、朱砂0.1吞服之效)。主方:(1)越術;(2)麻細附;(3)
蘇合香丸(石朱丸)
l 小腹痛(有寒者):(1)
香附、
蘇葉(引經藥)加
平胃散(陳、蒼、草、枳);(2)肉桂、香附、蘇葉加平胃散;(3)附子理中加酒軍。
l 寸脈小,按脈,抬手脈隨之起則彈手;抬手脈不隨上則反彈弱,為寒證,不可用涼藥。
l 先天癸水:不僅指男精女經,還包括內分泌的某些液體,如卵巢、前列腺等。
l
艾滋病表現:(1)
帶狀皰疹;(2)發(fā)癢劇烈咳;(3)卡勃齊氏肉瘤(硬結潰爛)
l 甲狀腺。喊着肿,脖子粗,脈大。吐酸水,反胃,乃胃中有熱非寒也,用四君子芩連二陳加石膏。
l 診法要點:(1)看脈,弦脈少陽;(2)腹診(少陽)膽部血墟有反應。胰部,腹上橫杠;(3)經絡,頭痛,耳后遠耳-膽證,耳后近耳-胰證。
l 傅青主云:治胃必先強心,治脾必先補腎。
l 熱傷風:夏患。蒼術
白虎湯加
三仁湯。炒蒼術10、茯苓10、黃柏3、酒軍5、草10、石20-30、茅根10、生苡仁20、
杏仁10、車前子10、滑石10、麥冬10、元參20、
知母5
-----------丹醫(yī)心悟(三)(
l 蔓荊子,疏散頭面之風,或用于外感(蔓荊子、菊花、石膏),治少白頭。
l 內障眼病在眼底-補氣強心,滋陰(麻細附);外障(屈光復視)-血調;眼鞏膜上有白點為腎水不足;眼珠脹大,收斂用草決明(緩下劑,降眼壓)、
珍珠母。
l 收斂藥:脾經-
龍骨;腎-
牡蠣;肝經-珍珠母、
石決明。
l
青葙子(益
母草子)即充蔚子,降肺氣入腎。
l 諸子皆降:蘇子治咽癢,下肺氣。萊菔子治腹脹,下胃氣。蘇子、萊菔子、
白芥子(三子養(yǎng)親)變?yōu)殪钐祫,治?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jfsoft.net.cn/tcm/2009/20090113020303_74942.shtml" target="_blank">癰、結核之類。
l 浙
貝母:開竅,調氣,恢復肌纖維彈性(止咳反弱)。
l
夏枯草:破積,軟堅(如脛骨腫)。聰明益氣用蔓荊子。當歸、熟地、蔓荊子、生芪治少白頭。
l 小兒倒天樁(柱):痿證,用單味丹參60克,清熱活血。
l
柔肝方:丹參10、沙參10 (養(yǎng)肝胃之陰)、夏枯草5、白蒺
藜10、
柏子仁5 (芳香化濁)、珍珠母30、
黑芝麻10、雞內金5、枸杞子10 (補腎壯陽,刺激性腺)、
女貞子10 (補腎但無刺激)、fo手3 (調氣)、焦三仙10-15。
l 丹參與桂枝可代用四物湯。
l 《串雅》麻腰丹:
川烏、
草烏、
白花蛇。
l 草決明:治高血壓,大便不通。
l 喻嘉言變麻杏石甘為桑杏石甘,治秋時燥咳,與
咳血。桑
白皮斂汗。
l 百味散:五種性味變成一種堿,幾十種上百種藥清齊,長時間煎煮變?yōu)閺望},咸味也治病。
l 李東垣治便秘用20斤
牛肉熬濃湯即可。
l 甲亢:甲狀腺氣陰虧,眼脹,頸兩側腫,天突平,胸悶,壓迫感,夢多,心跳過速,手足燒,汗多,咽干,咽堵,多饑善食。(1)甲亢:隨癥選用,四君子芩連二陳石膏或柴桂;越術加元麥桔下氣藥;參附龍牡;(2)甲亢晚期變?yōu)榧姿ァS梅剑翰窆,加八珍、升麻?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jfsoft.net.cn/pharm/2009/20090113045358_89110.shtml" target="_blank">玄胡、全蝎、白芨、浙貝、小承氣,或加蘇子、萊菔子。
l 甲亢、甲衰鑒別:脈癥,甲亢:弦洪數動(陽脈);甲衰:沉弦洪數(脈小,陰脈)。
l 開鬼門(使毛孔汗水出汗)用麻黃。潔凈府(脾胃、小便通暢)用生石膏,越脾加術。
l 水腫:(1)越術加味(麻、芩、石、荊、防、銀、翹、苡、澤、車、生姜、木通、通草、小承氣、四君);(2)麻細附、八珍、小承氣、萸苡澤車、六分散。
l 外傷腫痛淤血,疑有
骨折:乳香5、沒藥5、蒼術5、當歸10、
自然銅5、丹皮10、丹參10、豨簽草10、生梔子5-10。
l 法夏與生龍牡,破積軟堅。
l 尿下痛,滑石,甘草,人參(六一散),木通。
l 脈癥:寸脈小,陽氣陷,有癌變之危險。浮而洪-胰臟病。洪而沉-脾病。弦洪沉,左關。闻K病。三陽脈:太陽-浮,少陽-弦,陽明-洪。三陰脈:太陰-沉洪,少陰-弦細小、沉弱,厥陰-沉弦遲。右脈:寸大-陽氣亢,關大-胰脾,尺小、寸。枤馓潯⒉簧。又:弦細弱-乳增生,弦細沉-胰痞,弦而粗(雙關弱)-小腹用硬餅子(切診)。
l 武當山太和丸(治肝郁結):桂枝湯加
銀翹散(銀、翹、荊、竹、牛蒡、薄荷、
桔梗、豉、草)+五子衍宗。
l
月經過多:弦濡,芩連清熱;沉洪遲,攻下(攻陽明)。
l 紅眼。(1)玉丹化水外用;(2)桑5、菊5、荊5、防5、銀10、翹10、芩10、連2、軍3、蟬3、石20、草10、蔓荊子5、桑葉5、麥冬10、元參20;(3)脈大加元、麥。
l 尿崩反而要用利尿之藥。腫瘤最怕用寒涼之藥,麻桂為佳。血。窆鸺友姵。
l 痃癖脈:寸大,關小,尺更小。胃小,胠、肚臍一定更有硬塊。
l 脾脈:微滑軟,如雞舉足,慢一點,沉洪彈手弱。大腸脈:洪、動、寬,彈手加舌紅苔黃。
l 少陰:面紅,五官大是心臟證。沉弦細-心力虧。
l 血脂高:
芍藥(排油收斂)、銀花(解毒)、首烏(作用好,味差)、黨參(補氣強心)。
l 夏日貪涼:陽暑,霍香正氣。陰暑:霍香、二陳、術、茯苓、六一散。車前子、荊防銀翹、香薷、石膏。
l 高熱:麻杏石甘+元麥甘桔+薄荷、
佩蘭。
l 月經腹痛伴瀉下:
香連丸、
木香、蘇葉、川連、茯苓、吳萸子、當歸、香附子、
香蘇飲,加黨參。
l 附子辛溫通十二經,麻黃、細辛有興奮作用。
l 八珍湯補腎陽,黃柏去腎火。利水下焦用苡仁、澤瀉、車前子,腎虧加臾肉合之。
l 脾虛用附子、
干姜、生甘草,另加元明粉。
l 附子理中(附、干姜、草、白術、茯苓),心脾虛伴熱加大黃,加麻細通十二經,藁本、蔓荊子、天麻、白芷、木通、通草,形成青城十四味方(
大發(fā)散)。
l 一味用補藥不能補,要用金石藥,搞動全身經通才能有效。如腎炎用黃芪則無汗,補而無功,反而見壞。青城派把補之義研究透了,關鍵在通即是補。汗、吐、下、和、補、通,青城六法,御諸法于其中。
-----------丹醫(yī)心悟(四)(
l 中醫(yī)不能用死方,臨床自己形成方。一病一方均是專利。表面看用陽藥,經過配伍變成陰藥,不以熱藥論,有引火歸元之用。用藥刺激不行,
海馬補腎使人亢進,不能見效,面黑囊腫,腹痛隨之[1]。
l 總的講,十四味是寒冷的利尿。如熱加桂香平胃散(調肝),可以香附子代
麝香。因為麝香略熱。香附分四制、七制、九制之分,濕氣重用白術同炒,白芍、陳皮同炒。
l 如
紅斑狼瘡之熱大,用六分散,加石膏、芒硝,清大熱。人參白虎湯僅起暫時退熱作用。三三飲(黃芪、當歸、銀花)為輔,六分散令其恢復起元氣來[2]。
l 承氣湯入大腸之分,炒
小茴香入小腸之分。
l 腸栓塞:芩連二陳。芩連加小茴香,麻細附加小茴香。
l 桑寄生、桑枝、
桑皮:手腳麻木,其性質差不多。
獨活是下行的藥(但本草講獨活上行,
羌活下行)。桑枝入手太陽。桑寄生入足太陽,
五加皮去濕痹、治腰腿痛;真五加皮香味較濃。
l 定痛之法:調氣,平肝,散寒,活血,強心。清熱之法:
青皮茯苓丸,香連丸,
檳榔,吳萸子,青皮。
l 柴胡解腹結氣,
秦艽通四肢活血脈。
僵蠶以僵化僵,化解包塊,
烏頭比附子緩和。
l 太陰病用烏頭,少陰病用附子,附子纖維少津多。
l 肉桂2、川連2 (
交泰丸)治
心腎不交。桂附強心溫經,干姜、附子興脾作用。用藥太熱是無效的。量要用功效大,巧用量。桃仁緩下劑,用10-15克,大黃、
枳實。
l 治三焦病用
刺五加。
l 治療三步功:(1)下手功-通便去毒-柴桂瓜可;(2)治病功-治病本;(3)善后功。
l 腎炎-扁桃腺炎入手,尿頻-龍牡。
l 氣虧-腰腿痛;
頸椎病-脾濕
胃熱。補氣、強心、清熱除濕(越術可);膽石-清熱除濕(補氣、強心,下氣利濕)
l 下便-柴桂瓜(半身不遂-
牛黃安宮-中宮寒甚[3])
l
偏頭痛-胰膽-黃芩(湯中順氣,消導方可參)
l 慢性浮腫-真武湯(芩、芍、姜、術、附),利小便。
l 厥陰。簩嵱
四逆散(柴、芍、枳、草),虛用
當歸四逆湯(當歸、歸、芍、辛、
炙草、木通、棗)溫化或六分散加桂、歸、苡、澤、車)。
l 心臟供血不好-當歸、白芍、丹參、丹皮、遠志、栝蔞(解痙)、桂枝;下氣-小承氣、法夏;舌苔-尖紅,后2/3厚膩用石膏,苔微黃用參、術苓。
l 由咽至膈,癢、疼-元麥桔,蘇、萊、小承、陳皮、法夏、車前子,有熱加石膏、生草。
l 腹主動脈大洪,上火熱重。以越術加小承氣,清熱除濕,下氣才松快。
l 小承氣-降氣,使肺、胃、腎、大腸之氣相承。
l 甲亢:增液(元參、麥冬)+小承氣(也治高血壓)。成法:越術加元麥桔、小承氣、蘇子、萊菔子。濕重尿不通-海金沙、石葦。按摩引氣下行。
l 用劍指點絳宮,急救復脈。
l 咽炎:滋陰水自生。麻杏石甘元麥桔、荊防銀翹,滋陰水自生。
l 陰陽就是理論依據,治療就是治陰陽,上工就是知陰陽而曉變通,以施人。
l 大漢
亡陽必死-人參之類無用,必附子理中補中陽,不必用俗法。
l 心下有小心(命門),與心臟有關。
l 腰痛加尿黃-內熱重(少陽、相火)。右陷脈,氣虧。太陰脈在臍內,脾虧。口咸-腎內有火。脈太長-氣太虧。
l 內有淤結,師用柴桂瓜、芩、香附、法夏、藕節(jié)、桃仁、蟬蛻、酒軍、黨參、焦三仙、石膏、甘草。
l 月經將至,
升藥要少,加歸、芍之類補血。舌身暗,發(fā)烏色-用歸、桂、芍。
l 蕩邪湯:當歸、白芍、桃仁、丹皮、枳實、酒軍,去淤血生新血,下一方可用越術。
l 視物不清(同飛蠅癥),可用越術加陰藥。
l
沉香燥,一般配石膏同用;粝、赭石去穢,(赭石與
旋覆花同用),
胃潰瘍,口中有菌。潰瘍病為腎虧,用麻細附、八珍,補腎、補氣血。
l 玄胡調血,調氣。浙貝解痙,使肌肉有彈性。白芷止血。
甘松調氣。全蝎解痙,使胃管收縮。
l 《傷寒》中以
小陷胸湯治老人便秘。(老人不可攻下)方:黃連、法夏、栝蔞根、陳皮,加滋陰品(熟地等)
l 草決明有緩下作用,降眼壓。不用白術類,因其燥,車前子利水下行,麻細附益陽氣,補腎,治目。
l 丹參二兩治倒天柱。氣不通(陽明)-藕節(jié)20、敗
醬20
l 脈很沉,不宜猛下,宜芩連二陳,小陷胸之類,附子
敗醬苡仁加大黃、芒硝。
l 東北地區(qū)大腸病特多。(栝蔞、川連、法夏、陳皮)。小陷胸加熟地、潤腸而下便。
l 燥:陽明府實;濕:脾經;痞:胰三焦證;滿:肛脹,腸子證。
l 月經剛過,芩連、八珍或芩連四物理氣血。
l 腎炎,透析者不可滋陰(已腎衰),如用熟地加芒硝令腫瀉毒作用。
l 麻桂加熟地(陰藥),會改變藥性,使陰證變陽證,而無發(fā)散作用,通血脈之用也。扶陽攻下:大黃,丹皮、桃仁、川連、芒硝(扶陽攻下加附子),大便干者仍不下,加熟地、黨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2] 青城、峨嵋之學派是中醫(yī)丹醫(yī)中之極至。
[3] 注:此云若半身不遂者妄用牛黃安宮,可致中宮寒甚。
-----------丹醫(yī)心悟(五)(
l 右手寸脈好,不會是惡性病,如癌。
l 升麻炭(止血,升血脈)、
川芎(升血脈)、阿膠(止血)、當歸,愈合血脈。
l 婦女白帶多是胃不好,黃帶有濕熱。舌滿苔是濕氣重,舌中心紅是心氣虧,心力差。舌無苔是胃陰傷。
l 周潛川用大劑生石膏煎水沖芒硝30-60克取快利而愈者。
l 腸癰(含
慢性闌尾炎)附子敗醬苡仁湯合大
黃丹皮湯(軍、丹、桃、
冬瓜子、芒硝)。
l 案:
感冒兼火,全身高燒,皮膚燙人。面色好像吃了酒一樣?诟捎聸鏊(陽明熱),頭痛,有汗或無汗(外證),小便少,且十分赤黃,苔干燥,色小黃,或白膩當中夾雜黃色。處方:
生地15、川芎6、羌活6、葛根6、防風6、白芷6、柴胡6、黃芩15、薄荷6、生姜三片、生石膏30、甘草3。(周先生方案)
l 感冒兼
傷食,惡寒、發(fā)燒、身痛、頭痛,有汗、無汗,呃氣,打飽食,不畏飲食。處方:紫蘇9、
橘皮9、白
蘿卜子9、焦
山楂9。(有汗加桑葉9)
l 感冒咳嗽-咳嗽、吐白沫、鼻流清涕,鼻塞不通。處方:枇杷葉30、五爪風9 (類似麻黃)、
兔耳風9、
車前草9。
l 牙齒痛用
地骨皮,牙縫出血用茅根。(以上為周先生方案)
l 面陰黃,哮喘是脾濕,咳白泡痰是手太陰肺經之故。
l 心臟
怔忡。有一種病者,除長期
失眠外,隨時自覺氣短,走路上樓更覺氣短,同時心跳急,心慌,口苦,臉色時常發(fā)紅(陰虛陽越),手心出汗,手心又常發(fā)熱,又是心慌抽痛。處方:白芍30、炒梔子9、菖蒲1.5、木香3、
萬年青葉9、
芭蕉花9
l 外傷丘墟可致內傷屬臟。
l 鼻衄:藕節(jié)20、桃仁10、代黃3、白芨10、小薊5、灶心土20、黃芩10、生草10、生石膏(先)20、(川連2)
l 參
三七與人參同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都可治三焦之疾。
l 陰虛皆可曰
腎陰虛。腎非解剖之腎,亦指一種功能狀態(tài)。
l 右關脈大是脾胰之病,月經七天是氣提升不起(如大腸沒有病的話),舌暗加桂枝強心力。月經來時,芩連、八珍湯。
l 治西醫(yī)所謂
慢性咽炎:
小青龍湯(麻、桂、芍、姜、草、細辛)、
五味子,加杏仁、石膏、元麥桔、蘇子、萊菔子、車前子、陳皮、法夏、蟬蛻、僵蠶。
l 骨折用方:四君子湯加
菟絲子、女貞子、
續(xù)斷、桃仁、當歸、芍藥、酒軍、乳香、沒藥、生甘草。
l 脈大者用龍牡收治。脈長者-弦濡而長,在上,端直:各疸;在下,大便先干后稀。
l 茵陳+四君子、桂枝、滑石-利膽。咽炎-元麥桔加入越脾加術湯。
l 打呃-法夏、
厚樸、生姜。(實證)。呃逆-
吳茱萸湯加人參、法夏、干姜(厥陰之虛證)
l 脈之底弱-胃氣不足,苔。戈幉蛔。尿混-脾濕胃熱,筋松。胃寒者少用黃芩或與生姜同用。
l 胖子要問咳,足太陰、手太陰之不調。胖子多見心脾病(眼大,五官大)
l 圓臉,細皮嫩肉,色白,是陰虛,甲狀腺亢進。
l 木型人,木克土,常見
肝胃不和。
l 口臭-非腸胃病,即胰病(合谷、三里)
l 合谷脫肉,曲池脫肉,大腸胃之疾。
l 紅胖(或飲酒者)年少,不患心臟病而有胃病。著重治胃:芩連、木香、
秦皮、
敗醬草、苡仁、遠志(治心、胃)。脈不規(guī)則:菖蒲、遠志。(因胃不好生病)
l 尿中有蛋白:四君子芩連二陳。
l 長年便血-用歸脾湯,或加菖蒲、遠志。治心必治胃,胃者腎之關門也。
l 開鬼門(使邪從汗而出)-越脾加術。潔凈府(治腎)-八正散。
l 脈沉洪遲是心脈,玫瑰手是肝病。
l 旋覆花降氣。菊花清上。
l 脈端直以上(分不出寸關尺)查肝是否有疾。(如摸腹軟,可能肝變小)
l 脹脈-沉取洪寬,浮取無。(腹脹之象)
l 面烏黑,牙齦黑,唇黑(脾病)。越術加苡澤車、蒼術、茅根。
l 食肉無味,脾胰不好,但知糖、醋味。
l 夜里頭昏,胰脈緊(脈弦),低血糖,甜咸水飲之可愈。(解腹中結氣-柴、三仙、桂、瓜、萊菔)
l 麻細附使心腎此兩極振蕩激發(fā)活力。
l 腎病,由外之內-解表;由內之外-心脾之力不足-腫,越脾加術。發(fā)動脾之起買加利尿劑,后可加附子,以強心健脾。
l 扁桃腺,健康人不見,有病會鼓起蜂窩組織。
l 漏底傷寒-上燒,下泄利。(葛根芩連湯)
l 80-90%胃病轉成胰。窆(治寒又治熱,祛實又治虛)
l 佑土湯(王慈臣用),即加味越脾加術湯,道理實越術湯之理也。
l 大腸發(fā)病多,小腸少;心發(fā)病少,胃發(fā)病多。
l 小腸有寒用理中類。肚臍疼(小腸梗,絞腸痧)附子理中加大黃為引。臍下病用真武湯。
l 小兒肚痛-附子理中(參、術、姜、草)+大黃
l 膀胱疼-尿蓄留(胰證),“津液藏焉”,“氣化出焉”。針水分穴,臍上或臍下。
l 利尿用五苓散(要有桂枝)。
尿崩癥-腦被傷后所致。用雙氫利尿劑反而不下為何。可能刺激中樞起作用。中醫(yī)的整體觀很了不起。
l 膀胱氣化,又主升降!秲冉洝芬治鋈プx,其中有誤處。
l 痃癖,氣血上沖,應急用大補之劑。黨參30、附子10之類。此證乃寒裹血。
l 黃芪、桂枝可代為甲狀腺素。氣脈上行多,聚于喉部故為陰虛白胖。
氣癭之類。
l 舌為心(根)之苗,舌尖紅(心火)。耳為心(根)之竅,耳心疼(心火)。耳為腎(根)之竅,耳心疼(腎水虧)。根、苗、竅之關系(黃庭經言之)
l 脈長在肝為氣淤,在肺為氣虧。
l 心中有火為少陽火,用芩連瀉之。
l 行時脾痛-越術+白芍(和營)、川連(清心熱)、fo手調氣。
l
密陀僧殼治瘰癘。
l 面如噀血,胃膽之疾應疑,不論有無病,應將血色去下(血脈在上不在下),用陰藥。
l 霍香2,治脾胃吐逆最要之藥。胃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好,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一惟舌有濁垢面漾漾欲反者最佳。
l
代赭石-赭石入手少陰、足厥陰經,怯則氣浮,重以鎮(zhèn)之。以鎮(zhèn)虛逆,故仲景治傷寒、吐下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l 白帶多,宮頸糜爛,胃胰不好。
l 脈弦遲,右長,無根(氣血虧),要查腹中有無包塊。
-----------丹醫(yī)心悟(六
l 麻黃可用
芝麻桿代之,發(fā)表亦可。
l 天食人以陽氣:羌活、藁本、麻黃、荊芥、防風、蔓荊子、天麻。氣補陽氣。地食人以五味:質不足者補之以味,味補陰,四物之類。
l 周潛川方中多用風藥。(如東垣升陽益胃,不復其陽氣,胃就不好。)
l 中西方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本來是一樣的,但從巴斯德之后,偏于認識病毒、細菌。
l 葛根芩連湯,桂枝
黃連湯均可治痢。須……一病必有兩證(一曰陽,一曰陰)
l 白通湯,若無
蔥白可用通氣藥代之,不必守死方。
l 望診至為重要。
l 養(yǎng)身不如養(yǎng)心,養(yǎng)心不如養(yǎng)神。
l 附子、干姜純陰證可用。
l 慢性咽炎治療模式:(1)麻、杏、元參、麥冬、桔梗、桂枝、蘇子、萊菔子(消導下氣)、陳皮、法夏、小承氣(厚樸10、
枳殼3、酒軍3)、蟬蛻、僵蠶(散風化膿)、生石膏、荊防銀翹;(2)加味六分散(麻、細、附、軍、干姜、草)-八珍、苡澤車、元明;(3)另有它病,有從脈法治,從癥而治或脈癥同治之法。慎需仔細!
l 望診-望面色,五官,神氣。望舌象。如患者張瑞祥,面烏黃,唇黑,切其腹知為胰微結,心下脹(肝小葉處合膽囊),太淵弦,少陽,微洪動。知少陽為主病,而內熱稍甚。(少陽、陽明合證)。方:柴10、桂3、黨20、木香5、防風5、黃芪10、焦三仙20、草10、姜二、石30、軍5(金匱用黃汗、用生芪、桂枝治之-治脾證)
l 氣虧提不住,月經期多于4-5天而長。
l 先刺歷兌理氣下行,先刺合谷氣在胃而不出。“經”穴(動脈跳動處)所動為經,一般不刺,或避開動脈。井穴氣剛出行淺刺,合穴氣往里去了,深刺。
l 論人之根性:圣、賢、才、智、平、庸、愚、劣
l 十二原穴在中醫(yī)診斷上很有作用。
l 三三飲(當歸、生芪、銀花),治氣血虧。
l 芩連-桂枝-熟地、元參(配伍)
l
天花粉(栝蔞根)清熱排膿。
l 陳皮(燥濕)、法夏(祛痰)加黃芩調胰、胃。加蒼術治寒痰。(陰陽相應,寒熱互用)
l 脈弦-柴胡。洪滑(
眩暈)-芩連。遲-桂枝。底脈弱(發(fā)汗)-生姜。嘔呃-法夏。面陰黃-茵陳、竹茹、桂枝。
l 蟬蛻-降壓;胃陰不足-舌裂;石決明-斂肝;龍骨-斂脾;牡蠣-斂腎。
l
絲瓜藤近根之汁-主中耳炎。尿堿主治發(fā)頤。黑目仁有白點者腎水枯。
l 抽筋:歸脾湯加石膏(去濕熱)
l 白
豆蔻作用平散,
肉豆蔻作用溫中。
l 肺
鼠疫:咳、高熱、流鼻血,在2-3天,用麻杏石甘。腺鼠疫:淋巴腺腫,伴高熱。先用麻杏石甘退熱,后用:越術+
絲瓜絡、
橘絡。
l 舌尖紅屬心,根絲[1]是胃火(焦三仙)
l 參附龍牡,補氣收斂,其效優(yōu)于止血之藥。
l 小兒12歲尿床,去濕清熱可。
l 脈中間大,兩頭(寸、尺)小,關脈結是氣結(肝或脾之氣脈不通)
l 胰不好則口淡嘗不出味道?诳嗄懼怀龉。
l 眼紅,心門狹窄之故,忌用酸物。眼紅久轉為火,身上起斑,為陽毒。(不宜食水果)
l 吃
大活絡丹,久而上火,大便不易出。
l 欲某不能某(欲吐而不吐,欲嘔而不嘔……)心力不足之故。
l 發(fā)燒不宜食肉,內而化濕熱病。
l 夏天穿棉畏冷,周潛川先生用三仁湯、木通、滑石、生草。后用六分散+
童便服之愈。(典型濕熱為病)
l 濕熱病為證最為復雜,證見多端。但又不外脾濕胃熱,只是熱與濕之比量不同而已。內熱重者反畏冷,此為醫(yī)者記!
l 患者月經時間長,用提升法;月經過多,或每月二次,應泄陽明之熱(腸);月經剛完用八珍。
l 舌診無苔是虛證,表現為內火重。敗火同時把溫
化藥加上(如桂枝)。人參、黨參作用是養(yǎng)胃氣。
l 越術加桂5同時用芩連,反佐桂之過熱。
l 腳跟痛是心腦血管病之先兆。
l 生石膏用不傷胃,其性微寒,不必煅用。不是大寒品。
l 記住病是氣虧是濕重而引起。
脾氣虛,頸生
疣贅,消化不良。
l 舌尖中部是“心”,根是脾胃三焦。
l 參附龍牡治咳血,止便血比止血藥都有用,也可用當歸
黃土湯。龍牡收斂血壓、降壓。人參收斂口愈合。附子補之人虧虛,強心。(人不太虧,用柴、桂、合龍牡也可以)
l 珍珠母-肝火,龍骨-脾火,牡蠣-腎火。
l 小兒夜尿,并非認為腎虧,一般敗火即可除之。
l 寸脈緊,身上有痞塊。脈弦洪緊(厥陰脈),老年人常見。老年人口渴,舌干裂,宜溫化使水液生。
l 腹中有水微腫是厥陰證。
l 帥角痛,少陽有熱,用黃芩、菊花、全蝎。
-----------丹醫(yī)心悟(七
l 珍珠母類龍牡,但收斂力弱,配丹參、沙參。
l 耳癢是少陽有熱,耳背是風。小青龍加石膏。
l 尖下巴女人-胃不好,不可單一健脾。
l 尿崩,膀胱萎縮故。
l
增液承氣湯治高血壓。
l 香附子-溫小腹(微溫,偏涼,辛溫可代麝香)
l 山里人固執(zhí),依海之人滑頭,但公允。
l 胰不好喜糖、
糯米。肝不好喜食
大棗。
l 光健脾不行(人參健脾,白術),只圖口氣,有失消導亦阻。靜能令血歸元,做好腸子之功夫,腸胃好才能供養(yǎng)頭腦(小練形,內練形),小練形用之胰、膀胱均可。尿多膀胱痿,用溫化藥使之大(因寒之收引)。
l 血壓高可用元明粉。加姜附溫陽。
l 絞痛于心是肝氣結。
l 重要生蟲補腎,生霉不可用。
l 當歸炭治月經不來。當歸先煮一陣有活血之用,長時間煮當歸,揮發(fā)油完了,形成于堿,有破血作用。
l 鼻孔:左名蘭臺,右稱庭尉。
l 小腹痛。吳萸子、豬膀胱加滑石敷于臍,使尿下。
l 舌中心洪,氣虧兼熱,四君子、石膏、
荷梗清熱代麻黃。
l 柴胡無芩、栝蔞不消炎、清熱;柴無芍藥不寬胸。薄荷治少陰頭痛。柴無桂不消痞(寒凝或陽虧)。柴胡加法夏才降胃氣。
l 太中血痛-肝病。用川芎升肝氣(血枯宜用)。頭角痛用川芎,血壓高者不用。弦洪動:陽明。
l 月經過去或將完,柴胡可多用點10g。
l 川芎煮水可墮胎。
l 血小板減少(脈弦微洪動、上逆):(1)柴桂瓜+歸芍(少用陰藥,如地黃);(2)升麻、阿膠(炭)、女貞子。單用阿膠之類不效。平時用黑木耳加糖沖服治血小板減少。
l 肝有病的面紅,于腎火紅不同。前者黑紅,陰紅。后者亮紅,陽紅。
l
法羅海,黃酒、水酒各半煮-治胃痛。
l 秋天霜降后應下氣,補藥(芪)參之類少用,否則肛氣不利。
l 秋宜下藥多用,溫燥藥少用,但因人而異。
l 血氣枯故身癢,補氣補血。
l 夏天腿肌肉痛(多用燥濕品),黃芪、桂枝。秋冬用獨活、桑寄生。亦因人異。
l 去濕熱最好用越脾加術,(佐土湯)亦可用。二妙(蒼、柏)散加白虎湯。
l 元20、麥10、桔10、術5、苓10、葛5、桑葉5、澤5、車10、陳3、草10。利溫濕,滋陰,解痙。
l 香附子20-30、黃芩10-黃鶴丹。婦科常用調三焦。香附子20-30、川連3-5,調腸胃。
l 桑葉熄肝火名目。
l 性病用清熱除濕法:越術+芩連、蒼術、柏、石葦、海金沙、桂、滑石。
l 臍上三寸為胰,先查部位,再查經絡上之反應。
l 香
榧子10、
使君子10、川棟皮3、川連2、酒軍3、蔥白2寸、貫仲5、焦檳榔5、生草5、
烏梅3、
冬瓜子10。此驅蟲藥也。
l 喜笑是
心氣虛。
l 心力不足(傻頭傻腦):當歸、丹參、菖蒲、遠志、乳香、沒藥、肉桂、附子,或六分散之類也。強心去火。成方用歸脾湯,
天王補心丹。脾火之人貪、自私。
l
肺氣腫多由腎虧。涌泉通照海,撥照海之筋通至涌泉。舌絳為熱,舌暗血行不好。三三飲可扶正。
l
枳椇子,強心解酒,泡酒好喝。與
金櫻子、大棗、黨參、人參、枸杞、臾肉,共泡酒好喝,十分甜。青梅、
竹葉、
菟絲子藤可配綠色酒。若加地黃則為黑酒。
l 朱
雀丸:肉桂1、川連5、紫石英10、生草10。(紫石英為主藥)使坎離相交,治
心痛、痛病。起命門火,治十年
絕孕,小腹寒,宮冷不孕。(使人絕孕,亦可服冷宮之藥)
l 生姜配石膏調腸胃,生姜配桂枝發(fā)表。
l 飲食過多易致陰虧,心力不足。
l 醫(yī)者小術者也,但可以以小見大,小小積功德。
l 老子思想小國寡民,絕圣棄智。
l 《內經》-《黃庭經》-fo學修持。
l 《黃庭經》真正臟象關系,五臟各有其神,病者可見。
l 麥冬涼滋肺陰,
天冬補肺。
l 頭頂燒用龍牡,下氣養(yǎng)陰。
l 心有間歇用參附龍牡強心。
l
馬錢子制法:49天(冬)以尿浸之,二天一換;去殼(殼傷人)炒至焦黃,研細末。
l 信石(
砒霜)以牛黃之寒防其過熱。信石、硫磺起命門火。
l 跳骨丹吃過多,用肉桂補氣虛,過興奮是內虛。
l 多用麻細附,夜間小便會少。夜尿多者,用
山藥。喜食甘,胰病,其脈長,肝氣虧,肝苦急,(甘以緩之)。
l 麻細附中加桂,可利小便。因桂可上,可下,可散。其下可直通腎系。
l 沙參-如恐人參太熱可以代之。如
白血病者發(fā)熱(胃陰虧、肺陰虧),小柴胡湯中加沙參代人參。
l 蟅蟲3-10,破血逐淤,續(xù)筋接骨。急腰扭傷,研末吞服甚效。
l 厚樸:當煙吸可促進腸之蠕動。
l 霍香: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l 麻腰丹(周先生方):生附子、生
半夏、
檀香。
l 桂枝(使血管充血,屬補類藥)、生石膏(武當山傳的方子)。此方使陽氣聚于腹,并不致過熱。通腎利小便。
l 舌上長物,多正氣不足,宜補(三三飲之屬)。舌瘡、舌癰之類皆然,扶正祛邪。
l 大便稀溏忌用栝蔞(因已用小承氣),可用桂枝。
l 道-重人貴生;釋-普度眾生;儒-天地之大德曰生。
l 點按合谷治胸悶憋氣。
l 楊曉霞案:蛇頭疔(瘭疽),南人謂之著毒,方:生芪60、當歸10、赤白芍各10、洋參5、丹皮10、
石斛10、山藥10、生苡仁20、銀翹10、銀花10、公英10、白芷10 (止汗)、
浮小麥10、肉桂2 (畏寒),健脾(術、苓、黨參、丹參)、除穢(霍香、
花粉),三七(活血),加強微循環(huán)。
l 大五行-形、聲、色、氣(臊、焦、腥、香、腐)、味。內合萬物,外應天地。
l 滿月受孕最易。女子月經不好是胃不好,包括少陽胰膽之病。
l 青龍、白虎戰(zhàn)于玄黃(脾):捧得白虎歸家養(yǎng),捉個青龍踞土洼(大腿內側兩筋)
l 調胃承氣(硝、軍、草),只敗火不瀉。小承氣,下肺氣。
l 國之將亡,必出妖孽。禮失求諸野-陳修園。
l 當歸炭-破血(用于月經不來),含當歸堿。當歸少煮止血,久煮破血。
l 瘈疭-俗名雞爪風。
-----------丹醫(yī)心悟(八
l 腫瘤發(fā)熱,外有熱而內可有寒。白通湯之類可矣(附子、干姜、蔥白、甘草),其總原則扶正(姜桂附)
l 兩感于寒(太陽、少陰)無陽證-附子、肉桂、干姜。
l 精神病“鬼爪子”,冬裸體。此內有熱,四逆散(柴、枳、芍、草)加味。
l 艾滋。
久咳,久癢,腰部
濕疹,皮下瘤,免疫力低,白血球高。秦艽、
鱉甲,治久咳(鱉甲30、地骨皮30、柴胡30、秦艽15、當歸15、知母15、
青蒿5葉、烏梅5個)
l 兩感于寒者,古人研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散。陶潔安(節(jié)庵)
再造散(參3、芪3、桂3、羌24、防24、芎24、附1.5、細辛1.5、草3、煨姜三片、棗2枚)
l 厥陰、少陽合證(感于寒)-柴胡輩(隨虛實加減)
l 太陰、陽明(兩感于寒):實熱,防風通圣;虛寒,
五積散(寒、食、氣、血、痰積),方:白芷、川芎、
炙甘草、茯苓、當歸、肉桂或桂枝、白芍、半夏、陳皮、枳殼、麻黃、蒼術、干姜、桔梗、厚樸、焦三仙、人參、白術。
l 表證解:無畏寒之謂也。
l 谷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之根,此少陽祖氣也。
l 宗氣-虛里脈(脾肺之交會也)。脾之大絡,絡之虛里,貫膈,絡肺,出左乳下,其動應衣者,宗氣泄也。宜大用補藥。(1)黃芪、黨參、當歸幾兩;(2)參附龍牡。
l 半邊身疼,刺之大包(脾之大絡)。刺長強(督絡)主子宮疼。產后氣包刺長強則愈。法:進針于子午,行針卯酉。
l 周潛川藥中常加發(fā)散藥(興陽之義)。用升陽益胃距離:參、術、芪、連、夏、草、陳皮、苓、瀉、防風、羌活、獨活(三味發(fā)散)、柴胡、白芍、姜棗。其作用:(1)引經,可使諸藥入經。防、升麻;(2)振奮陽氣,有一兩味就可以。
l 獨活引入少陽;羌活引入太陽;葛根引入陽明;柴胡引入少陽;足少陰-細辛-可直往督沖。
l 麻、桂:中國西南治疾不離之。
l 李時珍:脈沉而弱需溫補。
l 由升陽益胃-
玉屏風散(芪6、術2、防風2),主風證:氣虧外感,破傷風。
l
當歸補血湯(冬垣)方義:(當歸6、黃芪30)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
l 經曰:辛甘發(fā)散為陽,辛味與甘味相合。酸味與苦味同用,酸苦涌泄為陰。
l 甘寒:生地、麥冬、元參;苦寒:芩連之流;辛寒:石膏。
l 脾胃關系:(1)脾有虛陽而胃氣不足,(脾包括胰)即為饕餮癥,婦女蛋形面(火型)多此。(2)胃好,脾虧,能飲食,但不知饑,每日三餐并不因饑餓而食。(嚴重者老年
癡呆癥)。(3)脾胃均傷。方藥:四君子(健脾)+芩連二陳(治胃)+石膏。興脾陽:草、姜、桂、附(益火生土之法)。老年人長年拉稀-附子
理中丸(草、術、黑姜、川附片)
l 脾腫,脾胰有包塊之類。用桂枝湯加大黃,或
溫脾湯(參、附、干姜、草、歸、硝、軍)
l 胰,化食丹,“少陽樞紐之官”。不足:法夏、陳皮、玄胡、全蟲、(姜、桂、附)。過亢:芩、連、龍牡;车げ蛔,不思飲食;化食丹亢進,不知饑飽。
l 理脾:清理脾臟之濕氣垃圾。理脾:三仁湯(杏仁、苡仁、
白蔻仁、半夏、厚樸、通草、滑石、竹葉);二妙散(蒼術、黃柏)、越術湯(麻、石、姜、棗、草、白術)
l 生苡仁、荊防銀翹、可自然理脾解毒。
l 血病由脾治。
l 胰脾有結氣,唇烏黑、舌白、腳腫、腹水。
l 黑疸病,面由小面積黑,轉為大面積黑,均是脾病。
l 知母抑制腎上腺,節(jié)欲。
l 刺風池、風府,通四肢-主手腳麻木,半身不遂。
l 酒疾-小臂以下麻木,小腿以下麻木。越術加人參、桂枝等補藥治之。
l 金鉤梨(西南曰:拐椒),當水果吃可戒酒。
l 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胃寒畏寒涼者益。(面色不好)可加黃芩、石膏、焦梔子5、銀花10(桂枝湯+黃芩10-陰旦湯)。桂枝湯有溫脾之功,不必用肉桂、附、姜,以之代也。
l 治胃腸證:柴桂瓜可與敗醬附子苡仁合用,再過渡到附子敗醬苡仁湯,大黃丹皮湯。
l 腎炎晚期:桂枝+銀翹之類可利尿。
l 大黃3加入桂枝湯中不可以下藥認之,其作用在于清理脾臟。(如:治血液病)
l 陽氣虧-煩,陰氣虧-躁。故曰:陽煩陰躁。
l
癃閉-以水壺倒水于盆中,可感攝引尿。
l 頭昏:蟬蛻3、菊花2、薄荷2
l 補肺:四君子+天冬、麥冬、五味子、
百合、貝母、
玉竹參
l 調氣:肝氣(香附、桃仁),脾、胃、胰(玄胡、全蟲、甘松)
l 沖壬脈:枸杞、女貞子、菟絲子、
巴戟天、山臾肉、
覆盆子、yin羊藿,+細辛、懷牛膝、
杜仲?芍尾辉邪Y(輸卵管不通,以諸子降之)?珊喕癁椋(1)女子:八珍+沉香3 (長期低熱);(2)男子:附子、干姜、生草+沉香(體壯:附子+沉香);(3)共用:菟絲子藤根處,加玉米內皮。五子衍宗: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
丹醫(yī)心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