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癸亥二月二十九日 六十日之幼孩,痙已二十余日,現(xiàn)下脈不數(shù),額上涼汗,并無外感可知,乃雜藥亂投,致傷脾胃。故乳食有不化之形,恐成柔痙,俗所謂慢脾風。議護中焦,乃實土制風法,又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義也。
明天麻(三錢) 干姜(二錢) 茯苓(五錢) 廣木香(五分) 炙甘草(三錢) 生苡仁(五錢) 焦于術(shù)(錢半) 煨肉果(一錢) 煨姜(一片)
甘瀾水五茶杯,煎成兩茶杯,小兒服十之一二,乳母服十之八九。渣再煎一茶杯,服如前。
三月初一日 赤子不赤而刮白兼青,脈遲涼汗,舌苔白滑而濃,食物不化,洞泄者必中寒。
按∶痙必因于濕,古所謂柔痙是也。議從中治。經(jīng)謂有者求之,無者求之。此癥全無風火之象,純?nèi)惶摵,乳中之濕不化,土愈虛則肝中內(nèi)風愈動,若不崇土而惟肝是求,恐日見窮蹴矣。
人參(四分) 廣皮炭(三分) 廣木香(五分) 生于術(shù)(一錢) 焦白芍(一錢) 煨肉果(五分) 炙甘草(錢) 明天麻(三錢) 生苡仁(一錢)
初二日 風濕相搏,有汗為柔痙。形若反弓者,病在太陽,俯視目珠向下者,病在陽明,以陽明為目下綱也。今久病為雜藥困傷脾胃,大便泄,乳食不化,為濕多風少,痙時俯時多,為病在陽明。故此癥以脾胃為主,議補中益氣法,滲濕下行,內(nèi)用風藥,領(lǐng)邪外出。
人參(三分) 桂枝(二分) 茯苓塊(三錢) 白術(shù)(一錢) 葛根(二分) 山藥(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苡仁(錢半) 焦白芍(一錢)
初三日 寒濕柔痙,昨用升陽益氣法,從陽明提出太陽,茲精神倍昔,顏色生動,舌上白濁化凈,大便已實,甚為可喜,但痙家有炙瘡者難治。
人參(三分) 茯苓塊(一錢) 嫩桂枝(三分) 生于術(shù)(m.jfsoft.net.cn一錢) 焦杭白芍(一錢) 葛根(二分) 廣皮炭(二分) 蓮子(三粒m.jfsoft.net.cn/sanji/,去心不去皮,打碎) 生苡仁(一錢) 炙甘草(五分)
初四日 痙家自汗,有炙瘡者難治?滔虑易∑⑽福瑥钠⑽钢辛⒁詶l連四肢,是久痙一定之至理。若鏤治其痙,是速之也。
人參(三分) 廣皮(三分) 桂枝(二分) 茯苓塊(一錢) 焦于術(shù)(八分) 煨肉果(三分)生苡仁(一錢) 炙甘草(八分) 訶子肉(五分,煨) 茅術(shù)炭(六分)
初五日 痙家為苦寒所傷,脾陽下陷,又有炙瘡,其痙萬萬不能即愈。議護中陽,勿致虛脫為要,非深讀錢仲陽、陳文仲、薛立齋、葉天士之書者,不知此恙。
人參(四分) 訶子肉(六分,煨) 白芍(二錢) 于術(shù)(一錢,炒) 桂枝(三分) 廣木香(四分) 茯苓(一錢) 煨肉果(六分) 廣皮炭(三錢) 炙甘草(八分) 苡仁(錢半)
濃煎。
初七日 脈仍不數(shù),大便猶溏,但舌苔微黃,神氣漸復(fù),不似前虛寒太甚之象,宜退剛藥,少進柔藥。醫(yī)經(jīng)謂上守神,粗守形,兵法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此之謂也。
人參(三分) 麥冬(一錢,米炒) 茯苓(一錢) 整蓮子(一錢) 于術(shù)(一錢,炒) 白芍(一錢,炒) 炙甘草(七分) 陳皮(四分,鹽炒黑)
初九日 諸證漸退,神氣亦佳,但舌上復(fù)起重濁之白苔,乳濕之過,暫停參藥,且用疏補法。
生苡仁(錢半) 整蓮子(一錢) 麥冬(一錢,帶心) 濃樸(五分) 茯苓(一錢) 焦神曲(八分) 木香(四分) 廣皮炭(五分)
□
張 十三歲 乙酉六月初三日 脈沉細而弱,舌苔白,滑幼童體,濃純?nèi)粷裥爸,痙一年有余。
蒼術(shù)炭(三錢) 云苓皮(五錢) 川椒炭(三分) 白蔻仁(一錢) 生苡仁(六錢) 廣皮(三錢) 桂枝(三錢)
四帖。
初八日 痙癥發(fā)來漸稀,效不更方。
八帖。
十六日 脈至沉至細至緩,舌白滑甚,濕氣太重,故效而不愈。于前方中加劫濕而通補脾陽之草果,調(diào)和營衛(wèi)之桂枝、白芍、甘草。
五帖。
二十一日 痙癥脈沉細,舌白滑,與濕淡法,發(fā)來漸稀,未得除根,于前方內(nèi)去剛燥,加化痰。
桂枝(四錢) 苡仁(五錢) 半夏(六錢) 白芍(三錢,炒) 益智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云苓(五錢) 姜汁(三匙,沖)
二十五日 服前方四帖已效,舌苔仍然白滑,六脈陽微,照前方再服四帖。
二十九日 前方已服四帖,諸癥皆安,惟痰尚多,再四帖。
七月初九日 前方又服九帖,痙癥只發(fā)一次甚輕,已不嘔吐,痰尚多,脈甚小,照前方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