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諸虛見癥
    

虛損啟微:諸虛見癥

兩顴紅或唇紅,陰虛于下,逼陽于上也。仲景先生云∶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虛而渴欲多飲,腎水不足,引水自救也,又火乘金位也。足心如烙,虛火爍陰,涌泉涸竭也。喑啞聲不出,腎氣竭也。蓋聲出于喉,而根于腎。經曰∶內奪而厥,則為喑俳,腎氣虛而喘急,陰虛肺格,氣無…

兩顴紅或唇紅,陰虛于下,逼陽于上也。仲景先生云∶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

虛而渴欲多飲,腎水不足,引水自救也,又火乘金位也。

足心如烙,虛火爍陰,涌泉涸竭也。

喑啞聲不出,腎氣竭也。蓋聲出于喉,而根于腎。經曰∶內奪而厥,則為喑俳,腎氣虛而喘急,陰虛肺格,氣無所歸也。又水不制火,沖脈上沖也。

喉干咽痛,真水虧,虛火上炎也。

不眠恍惚,血不養(yǎng)心,神不能藏也。又腎不交心,心火無制也。

時多煩躁,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

易生嗔怒,水虧木燥也。

盜汗不止,有火則陰不能守,無火則陽不能固也。

骨痛如折,腎主骨,真陰敗竭也。尋常痛,骨衰而火乘之也。

筋急酸痛,肝失所滋也。

痰如清水,而口不渴,水泛為痰,脾不制水也。

痰多白沫而口渴,水沸為痰,陰火煎熬也。宜壯水以制相火。

心下跳動,氣不歸精也。經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欲納氣歸原者,惟有補陰以配陽一法。

小便黃澀淋瀝,真陰虧,氣不化水也。

消瘦,精不生氣也。又燥萬物者,莫HT 乎火,陰火盛也。若肉極者,陰火久灼難治,若勞倦傷脾而然,宜用十全大補湯。

善驚,火起于心也,或心傷而神不安也。

爪甲痛,木極筋虧,金氣乘之也。用豬膏養(yǎng)筋。

脅痛,肝腎虛也。

不能久立,筋不束骨也。當滋腎生肝。

不能獨臥,肝腎虛也。

皮毛枯,無津液以充澤皮毛也。

心痛,肝腎傷也。

手指微脹,言語急遽,真陰虧也。當清金滋水。

合目恍惚不寧,陰虛而三焦包絡之火游行也。

內熱,五心熱,水虧火炎也。

虛損呃逆,水不制火,木挾火勢,m.jfsoft.net.cn/zhuyuan/沖逆而上也。

口瘡,心火上炎也。宜天王補心丸。

目昏,腎虛也。宜六味地黃,加柴胡、五味。

虛而大便結,水虧液涸也,宜地六湯。

胸膈隱痛,腎虛不能納氣歸源,氣滯于上,而不流暢也。補陰之中須納氣。

虛損頭運,上焦陽氣虛也,或陰虛血損,氣逆上沖也。

怔忡不寧,血虛或有痰也。各臟有疾,皆能與包絡之火合動而為怔忡,隨其所犯而補瀉之,更須從包絡而調之平之。如各臟移熱于心,以致包絡火動,治亦如之。

健忘,心血不足,而痰與火亂其神明也。又腎不足而志衰,不能上通于心也。

膻中不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一怒一恐,拂于膻中也。宜用柴胡、苓、澤以升降之,亦有可用連以平其逆者。

胸中痞塞,居暗避人,病名卑 ,血不足也。宜養(yǎng)營湯加減治之。

自覺吾身之外,更有一我,病為離魂,心氣虛也。單補其心,心足而魂自定。

須發(fā)脫落,腎枯火炎,肺失治節(jié),而內風妄動也。

虛人頭頂出汗,腎水不足,而腎火有余也。宜滋腎清肺,用桑葉、熟地、五味、麥冬蜜丸,服二月愈。若用止?jié),則目昏耳聾矣。

虛人每飯頭汗,胃火勝也。宜用固本,加元參、五味、棗仁。

兩足不能步履,肝腎虛,精血不足也;蛞驓馓摬荒苓\動,宜用補中益氣湯,及牛膝、釵斛、黃 。

舌根苦直,不能咽唾,脾不能行氣于三陰也。

手足煩痛,不欲行動,骨肉空虛也。

飲食不甘,肌肉漸削,脾元失守,化機日敗也。

懸心,胃陰不足,胃火消爍心血,而懸懸不寧也。

虛損善谷,陰虛火盛,則速于傳化也。

氣短口干,氣不足,無以化液也,又金受火制也。

氣逆左脅,上嘔酸水,脈弦數而濡,此火郁肝血燥也。

按之至骨,其熱烙手,骨困不任腎熱也。惟烏梅能引諸藥入骨,而收其熱。

面黑羸瘦,肌膚甲錯,不能飲食,此血積胃中,而中土失其灌溉,虛極也。

汗出淋漓,一晝夜津液隨熱勢外越也,速用人參。

夢與鬼交,真陰敗也,血海瘀積,經斷蒸熱,亦有是癥。宜補血加參以行之。

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腎水虧極也,重用杞子。

少腹拘急,小便牽痛,真陽內衰也。

惡寒不樂,而五心煩熱,重陰覆其陽,火不得伸也。宜用升柴以舉之。

下唇生瘡,此血瘀營虛發(fā)熱,蒸其所瘀之血,化而為蟲,遂成此癥,蓋即傳尸勞之謂足m.jfsoft.net.cn/kuaiji/寒無論陰陽,凡下虛者,皆能致此,治須辨別。又肺氣虛則逆而不行,無以及于四虛而氣哽,火盛則津枯,津枯則氣哽也。

膝下冷,火不歸源也。若上氣喘,命門衰絕也。

不時溏泄,脾腎虛弱也,或心火不生脾土也。

發(fā)尖生穗,血虛火炎也。

身冷,營衛(wèi)虛寒也。宜用當歸、干。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