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瘡(圖缺)
陳實功曰∶楊梅瘡者,又名時瘡,俗名歹瘡,因其形類楊梅耳?傆蓾駸嵝盎鹚,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不疼,其形小而干者,是氣化傳染,乃脾肺受毒。毒在皮膚,不曾傳里為輕,宜萬靈丹發(fā)汗自解。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痛,小水澀淋,其形大而硬者,是精化欲深,乃肝腎受毒。毒在骨髓,未透肌膚為重,宜九龍丹通利以瀉骨中之毒,須內(nèi)毒已解,筋骨不疼,瘡根淡白,方可搽藥。若求速效,妄用藥熏擦,必貽后患,醫(yī)家、病家均慎用之。(《正宗》)
馮魯瞻曰∶楊梅瘡者,因形相似而名之也。凡氣受之而得者,堅實凸起,又名棉花瘡;若血受之而得者,其形扁折而潰,又名果子瘡;皆類其像而俗呼之。北方名曰天泡瘡,雖名異而實同,然治療須別。凡自致者重,傳染者輕。自致者欲欲太妄,以致陰處先見,及縱口恣味,三焦皆熱,精竭血結(jié),遺滯諸經(jīng)而成也。傳染者中氣不足,外染稍輕。然患此者,切不可用毒物發(fā)之,亦不可用涼藥遏之并求速效,須用煎藥解毒,補益托散,外用煎藥洗浴,仍以膏藥搽貼,拔毒出外,方無后患。(《錦囊》)
申斗垣曰∶陰楊梅瘡與陽楊梅瘡大不相同。陰楊梅瘡色紅而不起不破,乃血中受風(fēng)熱之毒。又云男子受婦人梅瘡毒穢起相感而生。(《啟玄》)
又曰∶翻花楊梅瘡,是表虛毒瓦斯猖獗而成。
又曰∶楊梅豆子,是毒瓦斯之微,感之輕也。
又曰∶楊梅癬是患瘡時食了牛肉,或洗浴當(dāng)風(fēng)抓癢,有犯房欲,致令渾身腥臭,或干而起白屑,或腥水淋漓,治當(dāng)分氣血、身之上下多少。
又曰∶楊梅瘡食豬腸臟,致令愈后復(fù)生楊梅圈子瘡也。
陳遠(yuǎn)公曰∶有嫖妓戀爐酣戰(zhàn),覺馬口間如針刺痛,此毒瓦斯已過也。未幾生魚口矣,生疳瘡矣,遍身生瘡矣。黃膿泛濫,臭腐不堪,人以為毒盛,多用敗毒之味,不知日事敗毒而毒益盛,瘡益多,有腐爛而死者。夫楊梅之毒中于泄精之時,必元氣虧損,故毒乘虛之入;若元氣大旺,毒難深入,即有傳染,不過輕微之毒,可一瀉而愈。遍身毒瘡乃大虛而毒深中也,不補虛而瀉毒,何能奏功乎!若止服敗毒,無異下石也。二生湯∶生黃 、土茯苓各三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四劑瘡漸紅,又四劑干燥,又四劑痊愈。此方不去解毒,只以黃 補氣,氣旺邪自難留,得甘草之化毒,土茯苓之引毒,毒去而正氣無虧,氣生而血又能養(yǎng),此治之巧,無如人不知也,可勝嘆息云。(《辨證冰鑒》)
胡公弼云∶楊梅瘡又名砂仁瘡。其患皆因色欲過度,染受穢污之惡毒,或先患下疳,或先患橫 ,然后始發(fā)此瘡。此瘡將萌,手掌心隱隱當(dāng)見紅點。治之者切不可茍圖財帛,暗用輕粉等藥隱之,梅瘡一服輕粉,如油入面,毒入筋骨而莫能解也。
不但終身骨中疼痛,結(jié)毒潰爛,上至五官頭顱,下至玉莖元首,蟲蝕無存,噫!輕粉之為害,可勝道哉!患此瘡者,亦不畏人物議而求速效。醫(yī)者當(dāng)盡發(fā)其毒,使之外出,務(wù)使永無遺患。(《無愧青囊》)
又曰∶有患楊梅瘡遍身,獨有一二個形色紫黑如熏梅,疼痛特甚,多令通身瘡不起發(fā),此乃楊梅疔也。即如痘疔阻遏,不能起發(fā)行漿無異。須用針刺出血,服托里土茯苓等劑。
又曰∶楊梅瘡初起似肉泡,其人起白皮,層層揭去,直揭至三四十層方能穿破,宜服人參茯苓湯。毒未穿不用膏藥。如已破,貼梅漏膏,待肉平去膏藥。
蔣示吉曰∶總之楊梅瘡宜發(fā)不宜遏,貴在除根,莫求速愈。得其旨矣。(《說約》)
《廣筆記》云∶有以水銀、番 搓擦五心醫(yī)楊梅瘡,致令患者三日間舌爛、齒脫、喉潰,穢氣滿室,吐出腐肉如豬肝色,二便不通,湯水不入,腹脹幾死,證已危急矣。醫(yī)斯證者,須以手按病患之腹,不痛者,知雖脹未堅,毒未及心,其毒尚淺,速治可效。法用鉛二斤,分百余塊,加大劑甘桔湯料∶銀花、甘草各四兩,水三十碗,煎濃汁,先服三四碗,徐澆舌上,任其自流,澆灌一個時辰,其舌即可轉(zhuǎn)動,口內(nèi)即可洗凈,隨令飲汁數(shù)盞,將前渣再煎,連前剩汁攙和一處,頻頻洗濯手足,次日二便出黑水無數(shù),始安。然后用吹口藥及內(nèi)服敗毒內(nèi)托之劑而痊。
澄曰∶楊梅瘡又名棉花瘡,因其綿綿難絕也。又名肘瘡,乃時氣乖變,邪氣湊襲,形如楊梅,或上或下,綿綿不絕,皆由入房不凈,yin火郁結(jié)之毒。若瘡毒傳染氣化者輕,先入脾肺,其瘡先見于上部,皮膚作癢,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毒在皮膚,未經(jīng)入里,治宜發(fā)散。若yin女媾精,精化欲染者重,流于肝腎,先發(fā)下疳,次生魚口,先從下部見之,漸至遍身,大而且硬,筋骨多疼,小水澀淋,此證最重。因其毒瓦斯內(nèi)入骨髓,外達(dá)皮毛,若非汗下兼行,將何以洗濯其臟腑乎!若瘡發(fā)已久,血氣已虛,毒猶未退,宜解毒托散為主,總以醫(yī)至筋骨俱已不痛,瘡根淡白,內(nèi)毒已散,方用點藥。輕者半年,重者一載方可痊愈。若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后患者多矣。
首用第一煎方
全當(dāng)歸 穿山甲(切碎,微炒) 甘草節(jié) 沒藥(去油) 柴胡 乳香(去油) 天花粉 川貝母 皂角刺 赤芍(各三錢) 防風(fēng) 連翹 肉桂(各二錢四分) 金銀花 廣陳皮(各七錢五分) 白芷(二錢一分)
上各稱準(zhǔn),分作三劑,每日一劑。用黃酒一斤,水一斤,煎至一斤為度。宜砂罐煎之,溫服取汗二次。水酒減半,照上溫服取汗,戒口味,不過三服即愈?春尾课,照后加味治之,神效。頭上加 本;面上加升麻、白芷;頂上加升麻、桔梗、羌活;腹加白芷、柴胡;背加皂角刺;胸加栝蔞;腰加羌活、獨活;脅肘加柴胡、青皮;臂上加肉桂、羌活;耳后加升麻、柴胡、獨活、桔梗;四肢加肉桂、金銀花;肩膊加肉桂、升麻∶腳底加肉桂、牛膝;瘡成加肉桂、皂角刺。以上引經(jīng)藥各加一錢。
煮棗神方。(《家秘》)
何首烏(半斤) 天花粉 威靈仙 鱉甲(炙) 金銀花 皂角刺 川萆 白僵蠶 木通 白芷 麻黃 蟬退 當(dāng)歸 蒼術(shù) 川芎(各二兩) 生大黃 生地(各四兩) 全蛇蛻(一兩)
上藥用水一斗,磁鍋內(nèi)煎至五六升,去渣凈,揀大黑棗五斤入汁,再煎收至藥汁干為度,將棗曬干,不時食數(shù)枚。毒漸消,口自收,落靨而愈。
消風(fēng)敗毒散
歸尾 川芎 生地 赤芍 黃芩 干葛 升麻(各一錢) 川黃連 防風(fēng) 黃柏 連翹(各八分) 羌活 金銀花 蟬蛻 甘草(各五分)
水煎二三劑熱服。
初起必加大黃二錢,芒硝一錢五分。通利,惡物去凈后即勿用。
廿四味風(fēng)勝飲(《說約》)毒發(fā)出時用。
防風(fēng) 荊芥 白芷梢 連翹 苦參 赤芍 黃連 地骨皮 白鮮皮 黃芩 山梔子 歸尾 木瓜 金銀花 蟬蛻 薏苡仁 黃柏 僵蠶 五加皮 甘草 白蒺藜 皂角刺(各一兩) 土茯苓(白實者,三斤)
上部瘡多,倍加川芎;下部瘡多,倍加木通;瘡?fù)醇忧蓟、獨活;體虛加人參、茯苓,去梔子。分作五六十劑,每日水煎二劑服。忌牛肉、燒酒,豬肝腸,鹽宜炒過食,不炒恐生癬。此方起死回生,活人甚眾。
羊肉發(fā)藥(《說約》)。梅瘡初起,皮膚燥癢,上部多者。
蟬蛻 川芎 當(dāng)歸(各三錢) 威靈仙(一兩) 麻黃(春用七錢,夏用五錢,秋用九錢,冬用二兩二錢)
先用羊肉一斤,水十碗,煎七碗,去羊肉入前藥于汁內(nèi),煎至三碗去渣。一日內(nèi)早、午、晚分三次服完。用羊肉好酒過口,吃盡被蓋取汗,或吐或瀉三四次,以粥補住,內(nèi)毒日解,外毒自發(fā)。忌牛、狗、鵝、雞,火酒、茶、醋等物。每早食仙棗三枚。如病患不能飲酒,或虛極者,服胰子湯。
仙棗方 大黑棗二十一枚去核,入胡粉三分,逐用線扎緊,放小砂罐,略放水煮熟,露一宿,空心吃三枚,冷茶送下。
胰子湯(《說約》)。楊梅人虛氣弱,不能汗下,用此解毒托散,方能送毒外出。
薏苡米 川芎 金銀花 牛膝 木通 胡黃連 當(dāng)歸 川黃連 防風(fēng)(各一錢) 甘草(六分) 白僵蠶(七條,炒,研) 土茯苓(二斤,米泔浸一二時,打豆大,勿犯鐵器,井花水洗凈) 肥皂子(七粒,打去黑皮)
陳酒、河水各二碗,煎一半,入前藥并胰子一付去油凈,同煎一碗,空心服,取汗。忌口如前,虛弱甚者,加人參。
豬肉茯苓湯(《說約》)。梅毒下體先見,遂及遍身,筋骨酸痛,二便澀滯。
牛膝 蒼耳子 甘草 全當(dāng)歸 蛤粉 金銀花 紅花 天花粉 皂角刺(各二錢)
蟬蛻(二十一個) 土茯苓(洗凈,木槌打碎) 精豬肉(各四兩) 穿山甲(二十一片,土炒,研) 大黃(大便結(jié),用一兩,如常者,用五錢,自利者,不用)
生白酒三碗煎一半,空心服。豬肉過口,大便利三四次后,以粥補住。
仙遺糧湯(《說約》)
土茯苓(即仙遺糧,洗凈,木槌打碎,二兩) 皂角子(五個,切片,微炒) 當(dāng)歸 白鮮皮 川芎 薏苡仁 木通 威靈仙 防風(fēng) 金銀花 木瓜 茅蒼術(shù)(各一錢) 甘草(五分) 人參(瘡久氣分虛者加入)
水二碗,煎八分,看病上下,食前后服。腿腳之下加牛膝一錢。病淺者一月可退;病深者百日可痊。此瘡欲發(fā),先發(fā)下疳,預(yù)服此方,能免發(fā)瘡也。此治梅瘡初起,筋骨疼痛,數(shù)月延綿不已,并治楊梅風(fēng)毒,誤服輕粉,癱瘓不能動履之良方也。食忌同前。
解毒天漿飲 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痛者。
土茯苓(二兩) 防風(fēng) 當(dāng)歸身 蟬蛻 防己 白鮮皮 連翹 海風(fēng)藤 皂角針 金銀花 川芎 木瓜 苡仁(各一錢) 天花粉(二錢) 甘草(五分,下部加牛膝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臨服入酒一杯,量病上下服之。
楊梅結(jié)毒。(王明宇。)
天花粉(二錢) 白僵蠶 蟬蛻(去兩眼珠、腳尖) 杏仁 肥皂子(獨核者) 皂莢子(以上各七個)
金銀花(五錢) 土茯苓(取牽連疙瘩,長者名鉆筋透骨草,四兩,實者六兩)
忌見鐵器,用井水六碗煎三碗,任服。忌醋、鹽,戒房事。如無獨核肥皂子,便用肥皂子七個,打開看內(nèi)有黑色、黃色,油膩味的,俱不可用,只揀青草色的方可用;皂莢子如蟲蛀的,便用十個。如初生魚口,渾身筋骨疼痛,即宜服此,便可不發(fā)梅瘡。
此方得之異傳,活人千萬,功效甚捷。但服是藥,日日須吃白水肉,以免心嘈,不可少也。
經(jīng)驗梅瘡方(《錦囊》)
麻黃 穿山甲 白芷 威靈仙 蟬蛻(各二錢) 生黃 (一錢)
生羊肉一斤,水五碗煎三碗,將藥取起,入藥在湯內(nèi)煎至二碗,熱服蓋被,出汗為度。
楊梅瘡楊梅風(fēng)方(《錦囊》)
土茯苓(四兩) 川當(dāng)歸 金銀花 牛膝(各二錢) 皂莢子 甘草 防風(fēng) 羌活 川芎(各一錢) 熟地(三錢)
水煎三盅,三次服。
又方(《錦囊》)
土茯苓(四兩) 金銀花 皂角(各五錢)
水煎湯,另用大肥皂核燒存性為末,每用三分調(diào)服。
梅瘡神方(《啟玄》)
川黃連 川芎 胡黃連 當(dāng)歸(各一錢) 土茯苓(二兩) 豬胰子(一個)
酒水各盅半,煎一盅,看瘡上下分食前后服。
二皂飲(沈員嶠。)
肥皂子(獨核者二十粒) 皂角子(三十粒) 苦參 金銀花(各一兩)
河水碗半,井水碗半,煎一碗,露一宿,次早空心熱服,其毒自消。
又方
土茯苓(四兩) 蟬蛻 皂角刺 肥皂子 僵蠶(各一錢)
水三碗,煎一碗,服一七除根。
人參 苓湯
土茯苓(四兩) 人參(一分) 土黃 (三錢,如無以黃 代之)
水十五茶盅,煎湯當(dāng)茶,只食淡肉,忌咸。
楊梅瘡服此,永無結(jié)毒之患。(《濟(jì)生》)
胡黃連(三錢) 牛膝 川黃連(酒炒,各一錢)
加新鮮土茯苓一斤,洗凈木槌子打碎,水八碗,瓦罐內(nèi)煎至四碗,入豬胰子一個,再煎至二碗,再將豬胰子一個鏟碎入藥內(nèi),同胰子一日服盡。
寶靈丹 毋論梅瘡初起已潰,服此神效。并治結(jié)毒下疳串毒,以及男女內(nèi)外不可明言之處惡毒等證。
珍珠(豆腐包,煮透,研) 滴乳香(去油) 廣木香 真血珀(另研) 沒藥(去油) 沉香 冰片(各一錢) 西牛黃(五分) 辰砂(水飛,五錢) 真胎骨(不拘多少,沉香煎水制過) 滴乳石(三錢,用零陵香、紫背天葵、甘草、茅香各三錢,水煎一伏時收取研用)
上藥各味另研,照分兩配合,再研千余下,瓷瓶收貯。每用丹三分加飛白面二分和研極勻,分作三服,每服用新鮮土茯苓一斤,刮去粗皮,以木槌打碎入砂銚內(nèi),加河水十碗,煎至六碗,每用二碗調(diào)服上丹一分七厘。如患者中氣不足,土茯苓只用十兩,大便不通加百草霜五分調(diào)服;膿水多加當(dāng)歸、白芷各一錢五分;毒在上部,加川芎、桔梗各三錢;在咽喉加玄參三錢;在腰加杜仲三錢;在脅加柴胡、防風(fēng)各三錢;在下部加牛膝、苡仁、防己各三錢。俱加入土茯苓湯中煎服。服過如毒瓦斯不行,小便不利,可于土茯苓湯中加利水等味,服之自利,一料除根。
琥珀 豬牙皂 木香(各一錢) 人中白( ) 輕粉 雄黃 朱砂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白芷(各三錢) 當(dāng)歸(二錢) 西牛黃(三分) 槐花(炒,一兩) 丁香(春夏一錢五分,秋冬三錢)
上為極細(xì)末,酒糊為丸如蘿卜子大,初服五丸,五日后服七丸,又五日后服九丸,又五日后仍服七丸,又五日后只服五丸,周而復(fù)始,俱用土茯苓甘草煎湯下,其毒消散如神。
又方
同炒研細(xì),每清晨白湯調(diào)服二合,七日即愈。
又方 陳琉璃陰陽瓦焙研極細(xì),土茯苓煎湯調(diào)服二錢。
又方
共搗為丸,每早土茯苓湯送下三錢。
又方 羊糞不拘多少,陰陽瓦焙存性,每服三錢,好酒送下,數(shù)服自愈。
又方
紅棗肉 核桃肉 輕粉(各三錢)
共研細(xì)作丸,分九服。每服三十丸,朱砂為衣,瘡上食后服,瘡下空心服。七日瘡愈,換用花椒七粒泡湯送下。
梅瘡神效丸(《錦囊》)
棉花核(炒) 肥皂核(炒黃) 廣膠(麩皮拌,炒)
槐花米(炒) 馬料豆(炒) 麻子(炒,各半升)
為末,雄豬膽汁為丸,每服五錢,酒送下,生在上身者加穿山甲土炒,二兩。
又方(《錦囊》)
朱砂(二錢) 雄黃(一錢五分) 苦參 荊芥 天麻 麻黃 面粉 牛蒡子 槐角子(各三錢)
上為末,用糖心雞蛋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雞湯或羊肉湯送下,一日一服,表出毒瓦斯,再不發(fā)。忌一月房室。神效。
楊梅瘡后腫塊方(《錦囊》)
冷飯團(tuán)(十五兩) 防風(fēng) 薏苡仁 木通 金銀花 防己 白鮮皮 木瓜 皂角刺 茯苓(各五錢) 白芥子(四錢) 歸身(七錢)
分二十服。每用水煎,空心、午飯后、晚飯前各一服。忌雞、魚、生冷、房事及煎炒、茶酒,十余日立效。虛弱人加人參五錢,其妙不可盡述。
梅瘡遍身臭爛 大蛤蟆一只,竹刀腹上割一小孔,將大紅棗填滿,再加蟾酥五分,用線扎好,麻油半斤入砂鍋內(nèi)炙至黃色為度,取出研細(xì),瓷瓶收貯。每服三分,無灰酒調(diào)服取汗,五日痊愈。
忍冬湯
金銀花(一兩) 黑料豆(二兩) 土茯苓(四兩) 甘草(三錢)
白水煎。每日一劑,酒助藥力。
金蟬脫甲酒 梅瘡不拘新久輕重,皆驗。并治結(jié)毒,筋骨疼痛,諸藥不效者更妙。好酒五斤,大蛤蟆一個浸酒內(nèi),封瓶口,煮兩柱香取起。待次日隨量之大小飲醉為度。冬夏蓋被出汗為效;所剩之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盡瘡愈。服酒后七日不見風(fēng),要緊。忌口味、房事,百日除根。
久不收口 陳肥臘肉切薄片粘貼,日三易,先以千里光煎水洗之。
神應(yīng)散
何首烏 天花粉 荊芥穗 苦參 防風(fēng)(各一兩) 肥皂核(燒存性) 薄荷葉(各五錢)
共為末,分十服。每日用新鮮白土茯苓八兩,雄豬肉四兩,入前藥,一服用水七碗煮爛去渣,其肉聽食,其湯代茶飲之,不過十日痊愈,再無余毒。如善啖肉者,可作大劑與之。
先天一氣酒 治楊梅瘡筋骨疼痛。鉛七斤打成片,剪碎,用上好堆花燒酒十五斤,將鉛片浸酒內(nèi),泥封壇口,隔湯文武火煮一晝夜,埋土中,一七退火氣,早晚任服一二杯。待筋骨不痛,然后服八寶丹收功。
蜒蝣槐花丸(沈員嶠);被⊕䞍舫,研細(xì),用蜒蝣搗丸,空心酒服三錢。
口上楊梅瘡 先將豆腐渣焙熱,將布囊盛之。熨嘴,俟作癢時以膽礬涂之即愈。
翠云散
共研極細(xì)末,瓷瓶收貯,濕瘡干摻。干瘡公豬膽汁調(diào)點,一日點三次,自愈。
又方 杏仁四十九粒,泡去皮、尖,壓去油取霜,研極細(xì),入輕粉三錢,冰片五分,再研勻,豬脊髓調(diào)點。若瘡一二個既大且硬,可先用白降丹少許拔去毒瓦斯,后用此藥收功。
鵝黃散(《正宗》) 梅瘡潰爛成片,膿穢多而疼甚者宜之。
石膏( ) 黃柏(炒) 輕粉(各等分)
研為細(xì)末,干摻爛上,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乃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妙藥也。
梅瘡點藥(《啟玄》)
白砒 精豬肉(各一兩) 紅棗肉(五錢)
共搗如泥,外用黃泥固好, 紅取出研細(xì)末,用鵝膽調(diào)搽如神。
又不疼點藥(《啟玄》)
真輕粉 杏仁皮 松花粉(各一錢) 冰片(一分)
用鵝膽汁調(diào)搽。
梅瘡靈藥(《啟玄》)
共研,入陽城罐內(nèi),鹽泥固濟(jì),先文后武,打三炷香,取出冷定聽用,點梅瘡神效。一方多雄黃、朱砂各三錢。
白粉霜(點楊梅瘡。)
水銀(一兩) 食鹽 明礬 皂礬 火硝(各二兩) 雄黃 朱砂(各三錢)
除水銀不研,將六味研末,入陽城罐內(nèi),中間放水銀,上以鐵盞蓋好,再用鐵線扎緊,以牡蠣鹽泥封口,曬干,裂縫補好,照升藥法,升打三蛀香為度。冷定取開,刮下盞內(nèi)靈藥,每用一二厘,冷水調(diào)點,三四次愈。
梅瘡膏藥 豬油熬去渣一兩,加香油三錢同熬,離火稍冷,加乳香、沒藥各五錢,兒茶七錢,研細(xì)攪勻,又入冰片、麝香各一分,輕粉五分,臨用攤貼神效。
又膏方 老松香一斤,河井水煮九次,先用麻油四兩煉滴水成珠,入煮過松香,膽礬、銅綠二味只各用一兩,研細(xì)攪勻,收膏攤貼。
梅漏膏 麻油半斤熬至滴水成珠,入白蠟五錢熔盡,入血竭、兒茶、乳香、沒藥各五錢,膽礬一錢,再下飛丹二兩,鉛粉五錢,離火入冰片一分,麝香二分,攪勻成膏,欲去污肉,加龍骨、赤石脂各二錢。
五寶丹(丁惠生。)
杏仁(五粒,去皮,乳霜) 輕粉(五分) 銀珠(三分) 冰片(一分) 麝香(五厘)
共研極細(xì)末。破者干摻,未破者水調(diào)涂之,隔日痂脫自愈。
洗梅瘡法
黃連 黃芩 黃柏 黃蠟 白芨(各五錢) 川椒(三錢) 食鹽(少許) 煎湯洗之。
又方 用前湯入好醋少許,加冬青葉三四十斤同煎,取葉貼瘡上。渣再煎湯洗。
又方 土菖蒲煎湯洗瘡,易于收口。
又方
通仙五寶散(王范泉傳。)
鐘乳粉(三錢六分) 琥珀 冰片(各六分) 大丹砂(二錢四分) 飛白面(炒,一錢八分)
各稱足和勻,分十二服,每日用土茯苓一斤,水煎十二碗,清晨一碗入藥一服,服其土茯苓湯,須一日服盡。不可別飲湯水并茶,重者再服一料,無不愈者。忌雞、鵝、牛、羊、房事。此方古今第一。
初起熏法(《秘本》)。辰砂末一錢,綿紙分作七條,香油浸透,每次熏二條,熏時板凳坐著,夏天用單被,冬天用夾被蓋之,不可出氣,要口含水,恐傷口皮,熏完吐去,不可咽下,其效如神。(此方弱人不宜輕試。)
搜風(fēng)解毒湯(《泮霞仙秘錄》)。治梅瘡不犯輕粉,重者月余,輕者半月余。
土茯苓(一兩) 薏苡仁 金銀花 防風(fēng) 白鮮皮 木瓜(各五分) 皂莢子(四分) 氣虛加人參(七分),血虛加當(dāng)歸(七分)。
白水煎,日三服。忌茶并毒物房事。
西圣復(fù)煎丸(扶溝寶林僧傳)。已破危篤,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丁香(焙)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兒茶(各一兩) 血竭 阿魏 白花蛇(各四兩) 飛白面(一斤,炒) 白蜜(六兩) 香油(四兩) 棗肉(八兩,研末)
搗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土茯苓四兩煎湯化服。
五寶霜(《懷德堂秘方》)
水銀(一兩) 朱砂 雄黃(各二錢五分) 白礬 綠礬(各二兩五錢)
研勻罐盛,燈盞蓋定,鹽泥固濟(jì),文武火煉升,罐口掃收。每以升藥三錢,入乳香、沒藥各五分,研細(xì)末摻太乙膏貼之,絕效。
楊梅結(jié)毒。(秘方。)
皂莢 五加皮 當(dāng)歸 白鮮皮 金銀花(各二兩)
分八貼,每貼加土茯苓四兩煎服。
楊梅瘡經(jīng)驗方(周鶴仙方。)
牛角 羊角 穿山甲(各二兩) 皂角刺(三錢) 生大黃(十二兩)
牛羊角、穿山甲三味用濕紙裹,煨焦取凈末如前數(shù),同皂角刺、生大黃合為細(xì)末,每服五錢,陳酒調(diào)服。出恭時宜于空地上解完即將土掩之,恐惡氣害他人也。間二日再服一服,最重者不過三服,神驗。
又方(周鶴仙方)。土茯苓二斤,用石打碎,豬胰子一個去油,水四升,同熬成二升,去渣,再兌入好酒二斤,金銀花、生地、桔梗、當(dāng)歸各五錢,熬成二升,溫服。
渣再煎減半,四服痊愈。此天下第一奇方也。
神方(周鶴仙方。)
生大黃 麻黃 黃 蟬蛻 陳皮(各四兩) 豬肉(一斤四兩為六塊)
作一劑,酒六碗,水六碗,煎六碗。每日食肉一塊,湯一碗,分作六日吃,三天發(fā)汗,三天長齊,三天貫漿,三天結(jié)靨,共十二天痊愈。并無回毒,屢驗。只用一劑,不可以平易忽之。
又方(周鶴仙方。)
雄黃(一錢五分) 輕粉(一錢) 杏仁(去皮、尖,三十粒)
共為末,先將瘡洗凈,用雄豬膽汁調(diào)搽,二三日即愈。百發(fā)百中,天下第一方也。
小兒梅瘡起于口內(nèi),延及身膚。(《外科發(fā)揮》)。土茯苓末,乳汁調(diào)服,月余自愈。
楊梅瘡神方(潘大章)。
石膏 飛滑石(各一錢八分) 生甘草(一錢) 朱砂 生明礬 血竭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六分) 冰片(一分) 麝香(八厘)
上乳細(xì)末約重七錢,分作七服。每用土茯苓一斤打碎,一半鋪瓦銚內(nèi),將藥放土茯苓上;又將這一半土茯苓蓋上,水四碗,以二碗分二次,一日服完。七日七服,自效。
楊梅瘡初起先服三四劑,升發(fā)毒瓦斯。
川芎 升麻 連翹 金銀花 當(dāng)歸尾 甘草節(jié) 黃芩 羌活 黃柏 生地黃 白葛根 穿山甲 白芷 蟬蛻 赤芍 防風(fēng) 水酒同煎服。
后服此方三四劑痊愈。
人參(五分) 川芎 防風(fēng) 薏苡仁 金銀花 牛蒡子 甘草 牛膝 蒼術(shù)(同陳皮炒,去陳皮) 土茯苓 皂角刺 生地黃 當(dāng)歸 羌活 木通 水酒同煎服。
梅瘡搓藥
膽礬(五錢,研碎,紙包,面裹,煨熟,取研細(xì)末一錢) 沒藥(八分) 京墨調(diào)搓。
劉氏楊瘡秘方
蟬蛻(二兩五錢) 威靈仙 白蒺藜(炒,去刺,各二兩) 防風(fēng)(五錢) 麻黃(頭一劑冬用一兩,夏用三錢,春秋只用五錢)
先用羊肉一斤,煮爛,將羊肉取起只用湯,吹去湯上浮油,患人每歲加胡椒一粒為引,將藥入湯內(nèi),煎成一大碗。再將前煨湯的熟羊肉入醬油,用酒飯任意吃之;再服煎藥,蓋被取大汗透,次日必要洗浴,連頭發(fā)內(nèi)都要洗透,不然恐有落發(fā)之患。第二劑去麻黃加大黃,(年幼、壯實者用五錢,年紀(jì)大弱者用三錢。)藥用水煎,不用羊肉湯,藥煎好,方下大黃一二十沸即服,俟行過四五次,即以溫粥補之即止。第三劑去大黃加人參(多寡聽用)煎服,渣再煎服。第四劑去人參加土茯苓半斤,犍豬肉四兩同煎服,再服三劑,共七劑痊愈。
老君丹(祁道士門人張元履傳,邵宗堯用之,屢驗。)
白粉霜(一兩) 蜈蚣(去足) 全蝎(酒洗) 直僵蠶(炒去絲) 穿山甲(土炒) 朱砂(水飛) 雄黃(水飛) 廣三七 蟾酥(各五錢)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防風(fēng) 荊芥(各三錢) 牛黃(三分) 或加竹青蛇末、蒼龍末各五錢更妙。
各研細(xì)末,稱準(zhǔn)和勻,老米糊為丸如綠豆大,陰干。(凡靈藥為丸之藥,俱要陰干,不可烘曬,烘則有毒,曬則必吐,宜知之。)此丹專治楊梅結(jié)毒,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疔毒對口,痰核瘰 ,濕痰流注,每服一分或二三分,黃酒送下,看人壯弱,病之重輕,全在人之機(jī)變增減,用之如神。如治結(jié)毒,常服不比暫用,當(dāng)每服數(shù)厘,以免口齒之患。升白粉霜法∶火硝、明礬、水銀、食鹽各一兩,如升藥法升三柱香,取出靈藥以紗囊包扎好,用犍豬蹄一只入鍋內(nèi),以水十五碗,煮蹄半熟,去蹄取湯,加生甘草一兩,同紗囊入湯內(nèi)煮,水干為度,將靈藥袋埋土中三日,取出研細(xì),配前藥用。
點梅瘡(丁郁文)。兼敷大毒癭瘤。
紅升丹(五分) 輕粉(一錢) 鉛粉( 紅,一錢五分) 膽礬( ,四分)
乳極細(xì),用人乳或鵝膽調(diào),以羊毛筆蘸掃,二三次即愈。
透頂神功散(水利道憲王)。治楊梅瘡、魚口瘡、惡瘡已出者,七八日好;未出者半月后手足心起一豆大泡,即是毒從此出。
鹿茸(蜜炙) 穿山甲(炮,各一錢五分) 大貝母 知母 白芷(各四錢) 僵蠶(三錢)
用河水二大碗,煎一大碗,將熟,入生熟大黃各五錢,略煎數(shù)十滾,傾出露一宿。再用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錢,麝香一分,研細(xì)末放碗內(nèi),五更時將藥溫?zé)釠_服,蓋被出微汗,行過次,以溫粥止之。忌豬肉。
三三丸(孫北權(quán))。 楊梅等瘡。
兒茶(一分) 輕粉(五分) 砒(八厘,壯者用一分)
共研細(xì),面糊丸,如綠豆大,分作九服。一日三服,水茶送下,三日后無形跡。
楊梅瘡。
生大黃 生地 金銀花 甘草(各五錢) 豬胰(一具) 河水煨服。
又方
土茯苓(八兩) 杜仲 皂角末 金銀花(各五錢) 五加皮(一錢) 甘草(二錢)
水煎服。至重者,十劑痊愈。
又方
川烏 黃柏(各五錢)
研細(xì),豬膽調(diào)搓。
茯苓糕 治楊梅瘡。
土茯苓(去粗皮為末) 白礬 糯米粉(各一斤)
和勻,蒸糕食之。常以土茯苓煎湯當(dāng)茶。宜忌茶。
楊梅下疳臭爛不堪者。
百草霜(乃燒百草人家灶門口煙煤,輕虛成片者以雞翎掃下) 箭頭砂(各一錢)
共乳極細(xì),以桑皮紙鋪藥捻成三條。每條作三次用,每次點著,以紙遮住眉目,將煙熏入鼻中,每日熏三次。但此煙入鼻,令人心內(nèi)作攪,可先煨爛肉湯,不時呷之。至重者不過三條即愈。
靈藥方(梁毓秀)。
水銀(一兩) 劈朱砂 明雄黃(各五錢) 硫黃(三錢) 白礬(一錢)
上研細(xì)末,入陽城罐內(nèi),用鐵盞合好,鹽鹵和泥封固,以鐵絲扎緊,用銀炭十斤,先文后武火,升三柱香為度,取起冷定開看,取鐵盞上藥重約二兩七錢;如楊梅毒爛喉者,用靈藥五分加人中白、青黛各八分,乳香、沒藥各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藥珠一分五厘,共研細(xì)末,吹入喉內(nèi),日五六次,三日即痊愈。
如爛嘴鼻,再加龍骨、象皮、血竭、兒茶各五錢,琥珀二分,研細(xì)摻之,外以清涼拔毒膏貼之。
清涼拔毒膏 麻油二斤,入鍋內(nèi)熬至滴水成珠,再入杭粉一斤,入廣鍋內(nèi)炭火炒紅黃色為度。篩下,用桃柳棍攪成膏,傾水中拔去火毒,任攤用。此膏諸瘡皆可用,但靈藥不可用。
楊梅點藥
番木鱉(火炙成性) 輕粉(各五分) 杏仁霜(一錢)
共乳細(xì)。豬膽調(diào)搽。
鶴頂紅 點楊梅瘡。
杏仁 輕粉 銀朱(各五分)
共乳細(xì),鵝膽汁調(diào)點。并治雞冠痔,痔干以唾津潤濕干摻,痔潮干搽。
楊梅初起 麻油四兩入蜈蚣三條,穿山甲三片,熬至山甲浮起為度,冷定,加川烏、草烏末各三分,壯實人用五分;次早將油頓熱服下,蓋被出汗即愈。愈后宜服防風(fēng)通圣散以利其毒。
又方 大鯽魚一尾,半斤以上者。用紫背浮萍二三斤,包著鯽魚入甑內(nèi),蒸極熟。令患者先從魚嘴吃起,并魚鱗、肚、腸吃至魚尾,細(xì)細(xì)嚼爛,好酒飲醉,絮一條濃被蓋出汗自愈。蓋過綿絮,須于無人處以火熏透,免毒貽害他人。
又方 臭牡丹根皮干研細(xì)末每服三錢,好酒調(diào)服,濃蓋取汗,汗出透,從頭撤被,漸撤至足,不可見風(fēng),所用衣被,一概換去,方除后患。
又方
生地 白鮮皮 熟地 金銀花 當(dāng)歸 大楓藤 川芎 薏苡仁 羌活 五加皮 木瓜 穿山甲 藿香 槐花 防風(fēng) 荊芥(各一兩) 土茯苓(四兩,木槌打碎)
水五碗,煎三碗。每日早晚服一碗,十劑痊愈。忌茶、牛肉、蛋、鵝、肝、腸、火酒。
又方
乳香(箬葉,焙去油) 沒藥(箬葉焙去油) 銀朱 水銀 兒茶(各一錢) 冰片 麝香(各一分)
共研細(xì)末。用紅棗二兩火煨去皮,搗膏。和丸,作四圓,如彈子大。每日用木斗一個,內(nèi)放碗一只,碗內(nèi)置灶m.jfsoft.net.cn/shiti/灰,放炭火,將藥一圓放火內(nèi)燒煙,將患者口含冷水,以被圍住,只將鼻孔聞藥味,如口含之水一熱則吐去,另換冷水含之,四天熏完四圓,第五日再將燒過四圓放在一處,做一天熏之,梅瘡輕者七八日愈,重者半月痊愈。忌雞、鵝、魚、肝、腸、花椒、發(fā)物。
外治楊梅。(吳 )。
血丹 輕粉(各等分)
研勻,豬膽汁調(diào)搓。
楊梅秘方(吳 )。
龜板(醋炙、研末) 明礬(研)
先用龜板三兩,明礬七兩,米糊為丸,每服五錢,早晚二服,服至五日,即用龜板、明礬各五兩為丸,再服四五日;即用龜板七兩、明礬三兩為丸,又服三四日;即用龜板九兩、明礬一兩為圓,服至瘡已痊愈,再以龜板為丸服數(shù)日。前后總以每日服丸藥一兩為率。忌豬首、公雞、鯉魚、雞、鴨、鵝蛋、綠豆等物,戒房事。
護(hù)面散 可保楊梅瘡不上臉。
女頭發(fā)( ) 明雄(各三分)
研勻,用香油半酒盅調(diào)勻,以滾酒沖服,一日三次。
槐花蕊(張景岳)。凡棉花瘡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經(jīng)久難愈者,速用新槐蕊揀凈,不必炒,每早、午、晚食前清酒吞下三錢,服至二三升,則熱毒盡去,可免終身余毒之患,亦無寒涼敗脾之慮,此經(jīng)驗神方也。如不能飲,即用滾水鹽湯,但不及酒服之效捷也。
棉花瘡點藥
杏仁(取霜) 輕粉(各等分)
研細(xì)敷上二三日,即痂脫而落。
紫霞丹(一切楊梅惡瘡。)
龜板(醋炙,十五兩) 石決明(炙,四兩五錢) 朱砂(飛,三兩)
共為細(xì)末,水疊為圓,每服一錢,土茯苓煎湯下。
楊梅瘡 真水安息搽即愈。
又方(汪玉亭《普救》)。楊梅瘡者,皆由風(fēng)流所致,間有侵染觸犯而得者,百無一二。治之不得其法,不但一身為害,而且殃及妻兒,甚有乏嗣,悔之莫及。然所治之法,各有不同,有遏抑其毒而不令其出者;有重用行藥而行去其毒者;有用升發(fā)之劑而發(fā)出其毒者;有用解托之劑而敗去其毒者。四者之中,惟升發(fā)解托可用,至于遏抑內(nèi)收,將來必致結(jié)毒。若重用行藥,必致大傷元氣。予有一方,藥止數(shù)味,即非行托,更覺和平,且無論新久,不二十劑而收全功,不獨永除后患,更且無礙生育,但恐收功之后,視為容易,又復(fù)姿情縱欲,是誰之過歟?相勸患者全愈之后,當(dāng)痛改前非,力行善事,免鬼神之鑒臨,保父母之遺體,蘇妻子之遺毒,培子孫之福壽,所得不更多乎!
何首烏(忌鐵,木棒打碎) 防風(fēng) 凈銀花(各三錢) 荊芥(二錢) 當(dāng)歸(五錢) 肥皂子(九個、打碎) 豬胰(一付) 土茯苓(磁鋒刮去皮,木棒打碎,四兩)
河水六碗,砂銚內(nèi)煎至三碗,每日空心及午飯后、晚飯前各溫服一碗。忌醬、鹽、醋、茶、雞、魚、鵝、鴨、蝦、蛋、鮮物,止宜土茯苓煨肉,豆腐、青菜,其余一切當(dāng)忌。用土茯苓湯代茶。
又方
川芎 威靈仙 蟬蛻 大黃(各一錢) 麻黃(六錢) 羊肉(剔骨凈,一斤,切碎)
水八碗,煮爛去肉,煎藥三碗,分三次服,上身多飽服,下體多饑服,三劑痊愈。
秘方 治梅癬,并多年頑癬。
真阿膠三錢,入桐油四兩,熬數(shù)沸,去阿膠,即下研細(xì)密陀僧二兩,收成膏藥,再入乳香、沒藥、血竭、兒茶、輕粉各凈末二錢,離火和勻攤貼。每張加紅升丹一二分,摻上貼之。百發(fā)百中。
楊梅瘡后遺癬毒,一層又一層,頑皮癢不可當(dāng)。
牛油 地瀝青 香油 黃蠟(各一兩)
共熔化,待冷入銀朱一錢五分,官粉二錢,麝香五分,入油攪勻,俟癬癢抓破擦之。
楊梅瘡愈后,發(fā)癬瘡及鵝掌瘋。(王中城。)
牛油 豬油(各二兩) 香油 黃蠟(各一兩)
共熔化,加鉛粉二錢,銀朱一錢五分,麝香五分,研細(xì)攪勻成膏,抹癬上火烤,再擦再烤,如掃。
驗方 生大黃、白礬各等分同研,擦之即消,肉色如舊。
又方 青果核磨汁,搓上即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