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薯蕷
    

證類本草:薯蕷

(薯蕷_圖缺)味甘,溫,平,無毒。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主頭m.jfsoft.net.cn/hushi/面游風,風頭眼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m.jfsoft.net.cn/Article/。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

薯蕷_圖缺)

味甘,溫,平,無毒。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主頭m.jfsoft.net.cn/hushi/面游風,風頭眼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m.jfsoft.net.cn/Article/。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薯(音除。)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紫芝為之使,惡甘遂。

陶隱居云∶今近道處處有,東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糧。南康間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唐本注云∶薯蕷,日干搗細,篩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補。此有兩種∶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薯蕷,一名諸署,齊、越名山羊,一名修脆,一名兒草。神農∶甘,小溫。桐君、雷公∶甘,無毒。或生臨朐鐘山,始生赤莖細蔓,五月華白,七月實青黃,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黃,類芋。藥性論云∶薯蕷,臣。能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疼,鎮(zhèn)心神,安魂魄,開達心孔,多記事,補心氣不足,患人體虛羸,加而用之。異苑云∶薯蕷,野人謂之土薯。若欲掘取,嘿然則獲,唱名便不可得。人有植之者,隨所種之物而像之也。日華子云∶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干者功用同前。

圖經曰∶薯蕷,生嵩高山山谷,今處處有之,以北都、四明者為佳。春生苗,蔓延籬援。

莖紫葉青,有三尖角似牽牛更濃而光澤。夏開細白花,大類棗花。秋生實于葉間,狀如鈴。二月、八月采根,今人冬春采,刮之白色者為上,青黑者不堪,曝干用之。法取粗根,刮去黃皮,以水浸,末白礬少許摻水中,經宿取,凈洗去涎,焙干。近都人種之極有息。春取宿根頭,以黃沙和牛糞作畦種。苗生以竹梢作援,援高不得過一、二尺,夏月頻溉之。當年可食,極肥美。南中有一種,生山中,根細如指,極緊實,刮磨入湯煮之,作塊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過于家園種者。又江湖、閩中出一種,根如、芋之類而皮紫。極有大者,一枚可重斤余,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為單呼為薯(音若殊),亦曰山薯。而《山海經》云∶景山北望少澤,其草多薯 (音與薯蕷同)。郭璞注云∶根似芋可食。今江南人單呼薯(音儲),語或用輕重耳。據此注,則薯蕷與薯乃一種。南北之產或有不同,故其形類差別。然字音殊、儲不同,蓋相傳之訛也。一名山芋。

食療∶治頭疼,利丈夫,助陰力。和面作 ,則微動氣,為不能制面毒也。熟者和蜜,或為湯煎,或為粉,并佳。干之入藥更妙也。雷公云∶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紀內者,要經十紀者,山中生,皮赤,四面有髭生者妙。若采得,用銅刀削去上赤皮,洗去涎,蒸用。圣惠方∶補虛損,益顏色。用薯蕷于砂盆中細研,然后下于銚中,先以酥一大匙熬令香,次旋添酒一盞煎,攪令勻,空心飲之。食醫(yī)心鏡主下焦虛冷,小便數,瘦損無力。生薯蕷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細爛,于鐺中著酒,酒沸下薯蕷,不得攪,待熟著少鹽、蔥白,理添酒,空腹飲三、二杯,妙。

衍義曰∶山藥,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廟諱,下一字曰蕷,唐代宗名預,故改下一字為藥,今人遂呼為山藥。如此則盡失當曰本名,慮歲久,以山藥為別物,故書之。此物貴生干,方入藥,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剮去皮,于檐下風逕處,盛竹篩中,不得見日色。一夕干五分,俟全干收之,唯風緊則干速。所以用干之意,蓋生濕則滑,不可入藥。熟則只堪啖,亦滯氣。余如《經》。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