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淺思雜錄二十:學習中醫(yī)的兩種途徑,你適合哪一種?
作者:黎小裕 郵箱:lichongyu103@163。com
目前學習中醫(yī)有兩種途徑:一是從易到難:一開始學習就從《湯頭歌》、《藥性賦》、《瀕湖脈學》、《醫(yī)學三字經》或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后世書籍,如《思考中醫(yī)》,《步入中醫(yī)之門》,《小說中醫(yī)》等。一是從難到易:《內經》、《
傷寒》、《金匱》、《神農本草經》等。這兩種途徑都沒錯,關鍵是你適合哪一種?
我的意見是在學校的中醫(yī)學子最好是從難到易,因為在學校有非常好的資源可以利用,圖書館的豐富藏書,諸多的學校教師及天南地北的同學等都會是您的老師,有什么艱澀難懂的地方也容易得到及時的解決,而且通過廣問和廣博獵取可以大大擴寬您的思路,可以為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而中愛好者或者是民間師帶徒形式學醫(yī)的話最好是從易到難,因為很多中醫(yī)愛好者往往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經歷去理解及運用那些經典。而且很多人沒有中醫(yī)底子或者古文不是很好,理解這個沒有注釋的白話文經典書籍就會感到很吃力,很枯燥,而如果你看那些后世那些通俗易懂的書籍的話,不但可以增加您學習的樂趣,而且在無形中提高了您的水平,象望唇診病,望耳診病,看手診病等這方面的內容易學,而且也很容易成為高手的,這個容易學,而且又很實用,很多人學了以后就是可以通過手相面相等來診病,比很多中醫(yī)生還厲害。另外的話可以看一下周爾晉先生的《人體藥庫學》三部曲:《人體×形平衡法》,《人體藥庫學》,《火柴棒醫(yī)生手記》這個易懂也實用,是可以按圖索驥的,對于中醫(yī)愛好者來說是很好的一個讀物。因為本書的作者本身就是靠自學得來的東西。如果是師帶徒的話一般都是要求背誦《湯頭歌》、《藥性賦》、《瀕湖脈學》、《醫(yī)學三字經》等,這些東西往往您的師傅比較有心得,在講解的同時把自己的經驗也告訴了您,而您自己在記憶的同時也學習了您師傅的經驗。然后再逐漸學習經典的東西。
天緣醫(yī)人說的自學中醫(yī),有兩條路可選擇跟我說的這兩條途徑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從實踐到理論,這條路的優(yōu)點是可以跟跟師傅診病,上山認藥采藥,回來切曬中草藥。。。耳聞目染,了熟于心,就是過去了數十年,此情此景晃若昨日,歷歷在目。再結合理論,更易上路,若有秘笈口訣相授,曉于時日,學得一身過目有數的本領,何須說那摸棱兩可的話。二,從理論到實踐,多是從書本上來,靠強記,進入實踐。。。。。!1】
不過由易到難學到后面會很顯得很難,由難到易學到后面就比較容易,我現(xiàn)在是從由第一種轉到第二種,因為畢業(yè)后一是覺得自己中醫(yī)很難再提高,總覺得很多地方跨不過去;二是受朋友的影響,要我從頭學起,從經典學起,但由于沒有名師指點又沒有臨床,學習經典白話文覺得有重重的障礙,學起來非常吃力。我現(xiàn)在實際上走的又可說是天緣醫(yī)人說的第二條路,雖然難于數月甚至是數年見工,但是我想我會堅持的。
參考資料:
【1】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8271
-----------感覺有些頭緒了,謝謝
-----------跟網上視頻學《中醫(yī)理論基礎》可行不?已經學了幾節(jié)課了,感覺有幫助,但同時也感覺到他里面講的有很多“現(xiàn)代中醫(yī)”的味道,我怕一直跟下去會跟錯方向。望指正!
[
本帖最后由 逆風千里 于 2009/12/1 22:23 編輯 m.jfsoft.net.cn/hushi/]
-----------《中醫(yī)理論基礎》摻雜很多現(xiàn)代的東西,可以看看,不過要真正學好中醫(yī)可以看郝萬山講解傷寒論的視頻和王正龍的內經,難經的視頻
-----------謝謝。能給個視頻鏈接嗎?
-----------h(huán)ttp://video.baidu。com/v?wd=%BA% ... C9%BD&sc=hao123 這里就是郝萬山老師的講座視頻
-----------看了兩集,非常引人入勝,讓我欲罷不能,完全沒有看"中醫(yī)基礎理論"要睡覺的感覺。嘿嘿?上揖米,不能看個過癮。趁電
驢沒關之前,我把“傷寒論”和“中醫(yī)四大基礎課程”下全了。
心里還是想把基礎打好,所以這幾天又翻了翻李老師的“中醫(yī)基礎理論”。可越看心里越覺得排斥——中醫(yī)跟基因蛋白質扯在一起講!真讓我接受不了。感覺李老師更適合講西醫(yī)。
-----------再問下版主師兄有什么正統(tǒng)點中醫(yī)入門級別的書推薦嗎?
-----------原來是這2條路,我是從“傷寒論”開始的,因為這本書的種類很多,注解很多。方也不難背。
-----------謝謝 lz 指點
看了很多 還是從近點入手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