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曰:身腫及四肢者,本起于水。手足瘦削腹大者,本起于脾,或脹滿或散者,氣也。然腹脹之狀。上下膨亨,或鼓之有聲。喘息不便。繇上者不降。下者不升。氣痞于中。無所歸息。三焦渾亂。若猝然脹滿。余無所苦,此繇脾胃不調。冷氣暴折?统擞谥泻,則氣收聚。壅遏不通。是以脹滿。內經云:臟寒生滿病是也。若臍凸者難治。大便利者為逆。
沉香導氣丸。順氣消腫。
黑白牽牛(各一兩炒共取末一兩) 青皮(去白同巴豆) 陳皮(去白同巴豆) 沉香 檳榔(半兩銼碎用巴豆五十粒去皮膜將三味炒黃色去巴豆不用) 全蝎(炒) 蓽澄茄 丁香 胡椒(各半兩) 續(xù)隨子(一錢研) 蘿卜子(三兩炒) 甘遂(半兩銼炒黃色)
上為細末,用蔥白研如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炒酒酵煎湯下。醋湯亦得。
神助丸。治四肢瘦。肚大。
三棱 草果子仁 川楝子(各一兩醋一碗煮干焙燥) 茴香 蘿卜子 栗子內皮(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蘿卜湯送下五十丸。虛者三十丸。
答曰:婦人月經通流。流則水血消化。若風寒搏于經脈。血結不通。血積為水,故曰血分。若先病。于后經水或斷。名曰水分,其病易治。去其水。經自下也。若病患覺腹內脹。 外視如常。大便黑。小便赤。是其證也。
椒仁丸,治因經水斷絕。后致四肢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為血。血不通則為水矣。
五靈脂 吳茱萸(湯洗七次醋浸炒) 玄胡索(各半兩) 芫花(醋浸一宿炒焦一分) 椒仁 甘遂(炒黃) 續(xù)隨子 郁李仁(去皮研) 牽牛(炒熟各半兩) 信砒(一錢研) 石膏( 通赤研細一分) 附子(炮熟半兩) 木香(半兩) 膽礬(一錢)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橘皮湯下一丸。臨臥未通空心加一丸。腹未通日午再一服。
葶藶丸,治因小便不利后。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其余逆順。并同水氣。
葶藶(炒) 續(xù)隨子(去皮研各半兩) 干漆(一兩)
上為末。棗肉和丸。桐子大。煎扁竹湯下七丸,如大便利者,減葶藶續(xù)隨子各一分。加白術半兩。
答曰:經云:五臟猝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寒氣稽留于脈外,故猝然而痛也。舉痛論中所載痛病。共有一十七證。皆繇寒氣之所致也。巢氏云:痛是臟虛受風冷。邪氣乘心也,其痛發(fā)有死者,有不m.jfsoft.net.cn/yaoshi/死成疹者,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者,名為真心痛。朝發(fā)夕死。夕發(fā)朝死。若腑臟虛弱。風邪客于其間。痛隨氣之上下,或上攻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上下相攻則心腹俱痛,或宿有風冷搏于血。血氣停結。小腹痛也。
醋煎散會計資格,治婦人血氣腹脅刺痛。及產后敗血。兒枕急痛。
高良姜(一兩) 當歸 肉桂 白芍 橘紅 烏藥(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醋各半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
木香通氣丸,治氣刺疼痛。
京三棱 莪術(各四兩) 芫花 木香 檳榔 大腹子(各一兩)上將米醋三斤同煮。令醋盡。獨去芫花。炒令干。余五味切片子。焙為末。白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橘皮湯下三十丸。以止為度。
玉抱肚,治停寒痼冷疾。心腹刺痛。常系于臍腹間甚妙。鄭主簿傳一方。用針砂如上法炒訖。止入 砂半兩。并不用余藥。
針砂(一兩鐵銚內炒用柳條或小竹不住手攪煙出為度放冷) 白礬 粉霜(各二錢) 砂(半兩)
上件。白礬等三味同研為細末,與針砂拌和作一服。以水數點灑。用匙拌擁令濃。皮紙為貼。闊二寸以上。長四五寸。貼之。外以帕子系疼處,或常系臍下,如覺太熱。即以衣襯之。若藥力過。再灑水如前拌用,其熱如初?捎盟奈宕。藥力退則將針砂再炒過。別入余藥。仍可用。
五香拈痛丸
木香 官桂 丁香 乳香 藿香葉 沉香(各半兩) 斑蝥(七枚) 巴豆(三粒去油)
上八味為細末,白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
答曰:谷入于胃。脈道乃行。水入于經,其血乃成。胃。水谷之海也。腸胃虛弱。為風邪冷熱之氣所乘。不能腐化谷食。先泄后變成利也。受熱則赤。虛寒則白。谷氣內虧。津液耗減。所以下利而經水反斷也。經云:利止經當自下,故宜先治利也。
大斷下丸,治下利不止。
附子(二兩) 細辛(去蘆一兩半) 干姜(三兩) 高良姜(五兩) 肉豆蔻 訶子皮(各二兩)龍骨 赤石脂(各三兩) 牡蠣(醋紙泥固濟火 二兩) 酸石榴皮(去穣醋炙黑心存性二兩)白礬(二兩火飛) 陽起石(火燒赤醋淬別研三兩)
上為細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空心下。
滲濕湯,治濕勝濡泄。
白術(一兩半) 蒼術(半兩炒) 濃樸 肉桂 丁香 干姜(各一兩) 陳皮 細辛 白茯苓(各一兩) 肉豆蔻(半兩) 砂仁(二兩) 附子(二只八錢者同姜炒令赤去姜先炮切片)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一盞。食前熱服。
答曰:此婦人因傷寒之病。熱入于血室也。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謂可以停止之處。人身之血室者,營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沖脈也。沖為血海。王冰云:陰靜海滿而去血。內經云: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者,是也。若經水適來。感其寒邪之所搏,則熱入血室,其證晝則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也。若施治其病者,當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地黃湯,治熱入血室。
生地(三兩) 柴胡(八兩)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半夏(湯炮七次二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 煎一盞,去滓溫服。
茯神(一兩) 人參 龍齒 琥珀 赤芍 黃 牛膝(去蘆各三分) 麥門冬(去心) 生地(各一兩半) 當歸(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柴胡加地黃湯,治傷寒發(fā)熱,或發(fā)寒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神,亦治產后惡露方來。忽然斷絕。
柴胡(一兩一分) 人參 半夏 黃芩 甘草 生地(各半兩)上咀片,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去滓溫服。
來復丹,亦名正一丹,此藥配類二氣。均調陰陽。奪天地沖和之氣。乃水火既濟之方。可冷可熱。可緩可急。善治營衛(wèi)不交養(yǎng)。心腎不升降。上實下虛。氣閉痰厥。心腹冷痛。臟腑虛滑。但有胃氣。無不獲安。
硫黃(舶上透明者一兩) 硝石(一兩同硫黃,并為細末,入定鍋內,微火炒,用木篦子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不可火太過,恐藥力竭,再研細,名二氣末) 太陰玄精石(研水飛二兩) 五靈脂(須五臺山者,水澄去砂日干研)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用五靈脂二橘皮為細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藥末拌勻。好醋打糊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粒。鹽湯下。甚者五十粒。
點擊查看:<<女科百問>>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