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脾氣通口,口之四周為吻。)足陽明胃筋、脈俱挾口,手陽明大腸脈出兩吻。
涎,(俗名口水。)脾主之,脾虛不能約束,則涎自出,脾損發(fā)熱,則涎泛濫。
滿口糜爛,色紅作痛,口干舌燥,甚者腮舌俱腫。初宜服導(dǎo)赤東加麥冬、五味子、薄荷;如湯;如口燥、大便溏,屬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最善,或兼服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外俱用珍珠散搽之。
人參 白術(shù)(各二錢,炒) 干姜(一錢) 黃連(一錢) 甘草(一錢,炙)
上水煎熱服。
導(dǎo)赤湯(通用十。)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珍珠散(見后喉癰。)
滿口白色斑點,甚者陷露龜紋,口干不渴,此屬心腎不交,虛火上炎,宜服歸芍地黃湯加麥,乃無根之火,宜服加減八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口瘡神效方(存驗。)
吳茱萸,上為末,米醋調(diào)敷兩足心,一夜即愈。不拘多少,小兒累用神驗,引虛火歸元之功也。
附方(存驗。)
用陳白螺螄殼燒灰,加兒茶少許為末,吹患處一次即愈。諸疳悉治。
歸芍地黃湯(通用三十七。)
加減八味丸(通用四十六。)
珍珠散(見后喉痛。)
多生在牙齦肉上,隆起形如菌,或如木耳,紫黑色,火盛血熱氣滯而生,宜內(nèi)服加味甘桔湯,外吹珍珠散,如火郁火熾,則生舌上,治法詳見舌部。
加味甘桔湯
甘草(三錢,生) 桔梗 荊芥 牛蒡子(炒) 貝母(去心) 薄荷(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如內(nèi)熱盛或飲食入口即吐者,加黃連一錢,如口渴唇焦舌燥便秘溺赤者,加生地、黃芩、山梔仁。如有腫處,加金銀花五錢。
珍珠散(見后喉癰。)
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漸發(fā)至七、八枚刺破,吹珍珠散。
有經(jīng)年不愈者,有時愈時發(fā)者,皆原素食肥甘所致。食肥多熱,食甘滿中,其氣上溢生疳。
珍珠散(見后喉癰。)
小孩腮內(nèi)生一紅塊,不能食乳,名螳螂子。用生地五錢,酒浸搗爛,涂腳心,男左女右,外用布縛好,干則易之,至愈乃止。
小兒口內(nèi)生黃馬牙,即螳螂子,口噤頰腫,證重者,以針微刺患處出血,即用京墨磨涂立愈。(附驗。)
口內(nèi)生肉球,有根線長四、五寸余,吐球出,方能飲食,以手輕按,痛徹心m.jfsoft.net.cn/Article/腑。每日用生麝香一分,水調(diào)頻服之,三日根化即愈。
生于上 ,形如紫李,脾經(jīng)蘊熱所致。不急治,恐毒瓦斯上攻頭腦,則不可救。宜用銀針針破癰頭,用鹽湯攪凈瘀血,吹珍珠散,內(nèi)服加味甘桔湯。
加味甘桔湯(見前目菌。)
珍珠散(見后喉癰。)
點擊查看:<<外科證治全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