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諸蔬部 上課筆記
    

本草綱目拾遺 教程:卷八 諸蔬部

卷八 諸蔬部(四十種 附十八種)甘儲粳粉 甘儲酒一作甘薯,又名朱薯,以其皮有紅者也。一名金薯,今俗通呼為番薯、或作番茹,有紅皮、白皮二色,紅皮者,心黃而味甜;白皮者,心白而味淡。南方各省俱植之,沿海及島中居民以此代谷。其入藥之功用亦廣,而諸家本草皆未載,…

卷八 諸蔬部

(四十種 附十八種)

甘儲

粳粉 甘儲酒一作甘薯,又名朱薯,以其皮有紅者也。一名金薯,今俗通呼為番薯、或作番茹,有紅皮、白皮二色,紅皮者,心黃而味甜;白皮者,心白而味淡。南方各省俱植之,沿海及島中居民以此代谷。其入藥之功用亦廣,而諸家本草皆未載,李瀕湖特補列綱目中。惜其所言者,惟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而已,他皆未之及焉。乾隆五十一年冬,今上特允閣學侍郎張若 之請,敕直省廣勸栽植甘薯,以為救荒之備。陸中丞耀有甘薯錄之輯,所載衛(wèi)生一門,實足補李氏所未及,因擇錄之,以補其遺。陸公原序云∶甘薯,即薯蕷之屬,見于陳祈暢異物志、嵇含南方草木狀。中土之有此物,其來舊矣。第不甚貴重,栽植者少。明季有閩人陳經綸,復自呂宋移其種歸,巡撫金公學曾勸民樹藝,閩人德之,號為金薯;然自是長樂謝肇浙、黃州李時珍、新城王象晉,各有論述,皆不及經綸事。而其裔孫世元父子,復為金薯傳習錄盛侈其先世傳自呂宋之功,一似中國素非所產者,此考證之疏也。夫以一物之微,足以備荒療疾,而又不費功力,其為功于民食,實不淺鮮。前任布政使李公渭,嘗舉以教山東之民。其性又喜沙土高地,于山海之區(qū),尤屬相宜。五雜俎∶百谷之外,有可以當谷者,芋也、薯蕷也。而閩中有番薯,似山藥,而肥白過之,種沙地易生而極蕃衍,饑饉之民,多賴全活,此物北方亦可種也。群芳譜∶朱薯,一名番薯,大者名玉枕薯,形圓而長,本末皆銳,皮紫肉白,質理膩潤,與芋及薯蕷自有各種氣香,生時似桂花,熟者似薔薇露。撲地纏生,一莖蔓延數(shù)十百莖,節(jié)節(jié)生根,一畝種數(shù)十石,勝種谷二十倍。閩廣人以當米谷,有謂性冷者,非。二、三月及七、八月俱可種,但卵有大小耳。卵八、九月始生,冬至乃止,生便可食。若未大者,勿頓掘,令居土中,日漸大,到冬至須盡掘出,不則敗爛。金氏學曾曰∶薯傳外番,因名番薯。形如王瓜臂,如拳如指,如卵如棗,大小不一,實同種別,皮有紫有白,有深淺紅,有濃淡黃,肉亦如之。蒸熟勻膩如脂,甘平益胃,性同薯蕷,海隅人以供饔飧。蔓延極速,節(jié)節(jié)有根入地即結,每畝可得數(shù)千斤,勝種五谷幾倍。徐氏元扈曰∶昔人謂蔓菁有六利、柿有七絕,予謂甘薯有十二勝,收入多,一也;白色味甘,諸土種中特為絕,二也;益人與薯蕷同功,三也;遍地傳生,剪莖作種,今歲一莖,次年便可種數(shù)十畝,四也;枝葉附地,隨節(jié)生根,風雨不能侵損,五也;可當米,兇歲不能災,六也;可充籩實,七也;可釀酒,八也;干久收藏,屑之旋作餅餌,勝用餳蜜,九也;生熟皆可食,十也;用地少,易于灌溉,十一也;春夏下種,初冬收入,枝葉極盛,草穢不容,但須壅培,不用鋤耘,不妨農,十二也。陸公薯錄有溉、種、藏、制諸法,雖無關于藥病,而有濟于備荒,故并錄之。種薯宜高地、沙地,起脊尺余,種在脊上,遇旱可汲井澆灌;即遇澇年,若水退在七月中,氣候既不及藝五谷,即可剪藤種薯。至于蝗蝻為害,草禾蕩盡,惟薯根在地,薦食不及,縱令莖葉皆盡,尚能發(fā)生。若蝗信到時,急令人發(fā)土遍壅,蝗去之后,滋生更易,是天災物害皆不能為之損。人家凡有隙地,但只數(shù)尺,仰見天日,便可種得石許,此救荒第一義也。歲前深耕,以大糞壅之,春分后下種。若地非沙土,先用柴灰或牛馬糞和土中,使土脈散緩與沙土同,可行根,重耕起要極深。將薯根每段截三、四寸長,覆土深半寸許,每株相去縱七、八尺,橫二、三尺;俟蔓生既盛,苗長一丈,留二尺作老根,余剪三葉為一段,插入土中,每栽苗相去一尺,大約二分入土,一分在外,即又生薯,隨長隨剪隨種隨生,蔓延與原種者不異。凡栽薯須順栽,若倒栽則不生。節(jié)在土上則生枝,在土下則生卵。約各節(jié)生根,即從其連綴處斷之,令各成根苗,每節(jié)可得卵三、五枚。凡藤蔓已遍地不能容者,即為游藤,宜剪去之,及掘根時卷去藤蔓,俱可飼牛羊豕,或曬干冬月喂,皆能令肥脂。

二、三月種者,每株用地方二步有半,而卵遍焉,每官畝約用薯三十六株;四、五月種者,地方二步,而卵遍焉,畝約六十株;六月種者,地方一步有半,而卵遍焉,約一百六株有奇;七月種者,地方三尺以內,得卵細細小矣,畝約九百六十株,種種疏密,略以此準之;九月畦種,生卵如箸如棗,擬作種,此松江法也。金氏曰∶薯苗入地即活,東西南北,無地不宜,得沙土高地,結尤多;天時旱澇,俱能有秋。養(yǎng)苗地宜松,耕過須起町,高四、五寸。

春分后,取薯種科置町內,發(fā)土薄蓋,縱橫相去尺許。半月即發(fā)芽,日漸蔓延,長一丈或五、六尺,割七、八寸為一莖,勿割盡,留半寸許,當割處復發(fā),生生不息。若養(yǎng)蔓作苗,須用稍長尺許,密密栽豎,如養(yǎng)蔥蒜法。栽莖使牛耕町,寬二尺許,高五、六寸,將莖斜插町心,約以七分在町內,三分在町外,町內者結實,町外者滋蔓,每莖相去一尺余,十余日,町兩旁使牛耕開令曬;又七、八日,以糞壅之,乃使牛培土,每町可得薯三、四斤。若雨多,須將蔓掇町上,毋令浮根匝地,然實結地內。蟲不能災,葉如食盡,亦能復發(fā)。早栽宜稀,晚栽宜密。三、四月栽者,實粗大;七、八月栽者,實細小。秋末實始加大,冬至前當掘盡,不掘盡,亦不能大。熟時須先割蔓置町下,俟干卷起,冬月銼喂牲畜。若北地早寒,則遲一個月栽,早一個月掘,宜遲宜早,亦看天氣寒暖耳。甘薯疏云∶江南田污下者不宜薯,若高仰之地,平時種藍、種豆者,易以種薯,有數(shù)倍之獲。大江以北,土更高,地更廣,即其利百倍不啻矣。倘慮天旱,則此種畝收十石,數(shù)口之家,止種一畝,縱旱甚而汲井灌溉,一至成熟,終歲足食,又何不可。取種之法,群芳譜云∶九月、十月間掘薯卵近根先生者,勿令損傷,用軟草包裹,掛通風處陰干;一法,于八月中揀近根老藤,剪七、八寸長,每七、八根作一小束,耕地作畦,將藤束栽如栽韭法,過月余,每條下生小卵如蒜頭狀,冬月畏寒,稍用草蓋覆,至來春分種;一法,霜降前取近根卵稍堅實者,陰干,以軟草作襯,另以軟草裹之,置無風和暖、不近霜雪、不受冰凍處;一法,霜降前收取根藤,曬令干,于灶下掘窖,約深一尺五、六寸,先用稻糠三、四寸,次置種其上,更加稻糠三、四寸,以土蓋之;一法,七、八月取老藤,種入木筒或磁瓦器中,至霜降前,置草 中,以稻糠襯置向陽近火處,至春分后,依前法種。金氏曰∶存薯之法不一,在人變通,或存木斛、草囤、瓷甕、竹籠中俱可,但性畏寒又畏熱,置避風和暖處,用草浮蓋,俾通氣;若封固,則發(fā)熱壞爛。

敏∶前在東甌玉環(huán),見其島民少谷食,多以茹為糧。彼土有地,m.jfsoft.net.cn率多種茹,土人云,其利十倍于谷,以茹糧多者為富。其收茹之法,多曝干切條,以竹席圍如囤儲之,久亦不蛀,用則以水煮代飯。云食之多力鮮病,蓋其味甘,能補脾土故也。金氏曰∶薯初結即可食,味淡多汁,及時則甜,煨食、煮食、爆食、蒸食、亦可生食,切片曬干,碾作 粥,磨作粉餌,滾水灼,可作丸;拌面,可作酒。舂細,水濾去渣,澄曬成粉,其葉可作蔬。范咸臺灣府志∶長而色白者是舊種,圓而黃赤者出自文來國,金姓者攜回,故名金薯。 諸羅縣志∶他物不種,必用子、用仁,或原物根芽,獨薯不然,取一條片片切之,只留皮一面,種之發(fā)根生苗,亦一異也。

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中活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津,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煮時加生一片,調中,與姜棗同功。紅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敏按∶甘儲俗傳能發(fā)諸病,患漏者,愈后食之復發(fā),亦以性能下行而滯氣故也。)痢疾下血 傳習錄云∶痢疾之起,多因脾胃先虛,而后積滯成痢。其有脾氣虛甚,欲健中焦者,必宜甘溫之藥;其有命門不暖,欲實下焦者,必宜純熱之藥;至若濕熱所致,煩熱口燥,腹痛純紅、小水黃赤以及下血者,用此薯蒸熟,以芍藥湯頻頻嚼服,或薯粉調冬蜜服,亦愈。

酒積熱瀉 傳習錄云∶泄瀉之癥不一,或水土相亂,并歸大腸而瀉;或土不制水,清濁不分而瀉;或小腸受傷,氣化無權而瀉;或真陰虧損,元陽枯涸而瀉者,此皆各從其類治之。若酒濕入脾,因而飧泄者,用此薯煨熱食。

濕熱黃膽 黃膽之癥有四∶一曰陰黃,由氣血敗也;一曰表邪發(fā)黃,即傷寒癥也;一曰膽黃,驚恐所致也;更有陽黃一癥,或風濕外感,或酒食內傷,因濕成熱,因熱成黃者,用此薯煮食,其黃自退。

遺精淋濁 遺精之與淋濁,癥有不同,故治亦不同。然大要責在心、脾、腎,故凡遇此癥,無論有夢無夢,有火無火,或氣淋、血淋、膏淋、勞淋,總宜調養(yǎng)心脾,每早晚用此粉調服,大有奇功。

血虛經亂 婦人血虛,或遲或早,經多不定,故陽虛補其陽,陰虛補其陰,氣滯順其氣。

其有不宜辛燥寒涼而宜于清和者,用此薯饔飧頻服,調養(yǎng)其脾,使脾健生化,經期自定。

小兒疳積 疳者,干也。在小兒為五疳,在大人為五勞。其病由于哺食干燥之品,嗜啖肥濃之物,妄服峻利之藥以致津液干涸,延而成疳。此薯最能潤燥生津,安神養(yǎng)胃,使常服之,甘薯粳 群芳譜云∶造粳,將糯米水浸五七日,以米酸為度,淘凈曬干,搗成細粉;看晴天,將糯米粉入生水,和作團子如杯口大;即將薯根拭去皮,洗凈沙石土,徐徐磨作漿,要極細,勿攙水;將糯團煮熟,撈入瓶中,用木杖盡力攪作糜,候熱得所,大約以可入手為度,將薯漿傾入,每糯粉三斗,入薯漿一斤,攪極勻;先將干小粉篩平板上,次將糜置粉上,又著干粉捍薄,曬半干,切如骰子樣,曬極干,收藏。用時慢火燒鍋令熱,下二合許,慢火炒,少刻漸軟,漸發(fā)成圓球子,次下白糖、芝麻,或更加香料炒勻,候冷極浮脆。每粳二升,可炒一斗,芋漿、山藥漿俱可作。按此物食之,濃腸胃,健腳力,縮痰涎,解毒活血,甚妙。

甘薯粉 功同甘薯。造法∶用薯根,粗布拭去皮,水洗凈,和水磨細,入水中,淘去浮渣,取澄下細粉曬干,同豆粉用。此粉水作丸,與珍珠沙谷米無異。按∶此粉余前在閩中及玉環(huán)俱有,土人造以售客,販行遠方。近日寧波及乍浦多有販客市粉,價賤于面粉。近日餅餌鋪中,率多買此攙和麥面中,作果餌以售。其粉亦高低不同,有曰凈粉,則依前法所造者,滾水沖之,儼如藕粉,故藕粉店中亦多買此攙和,非有識者莫辨;有曰行粉,則連浮渣一切皆磨細和入,只可作餅餌用,其色亦黃而不白。然其又有甜苦二種,沙土細潔者,則其茹作粉甜;倘先一年種煙,其地次年種茹,則苦澀,人不售之,惟堪作粉,味亦苦矣。但以味甘有清香,化開色如玉者佳。

甘薯酒 和脾暖胃,止瀉益精。造法∶用薯根不拘多少,寸截斷,曬干,甑炊熟,取出揉爛,入瓶中,用酒藥研細搜和按實,中作小坎,候漿到看老,如法下水,用絹袋濾過,或生或煮熟任用。其入甑寒暖,酒藥分兩,下水升斗,或用曲 ,或加藥物,悉與米酒同法。若造燒酒,即用薯酒入鍋如法滴糟成;頭子燒酒即用薯糟造,當用燒酒,亦與酒糟造燒酒同。此酒福建最多,土人名土瓜酒,燒酒曰土瓜燒,其酒味微帶苦,峻烈不醇,不善飲者,食之頭目微有昏眩,亦無大害,閩中紹酒價貴,此酒值廉,土人相率飲此,亦以餉客。

百合

此百合之野生者,瓣狹長而味甘,山人采貨之。 藻異云∶百合有三種∶一名山百合,花遲不香;二名檀香百合,可食;三名虎皮百合,食之殺人。 百草鏡∶百合白花者入藥;紅花者名山丹,黃花者名夜合,今惟作盆玩,不入藥。百合以野生者良,有甜、苦二種,甜者可用,取如荷花瓣無蒂無根者佳。能利二便,氣虛下陷者忌之。

逢原云∶余親見包山土罅中,蚓化百合,有變化未全者,大略野生百合,蚓化有之,其清熱解毒、散積消瘀,乃蚓之本性耳; 應驗方∶疽無頭,野百合約鹽搗爛敷。

甘入肺,清痰火,補虛損,治肺癰。救生苦!萌“谆ㄕ呷齼蓳v爛,白酒和絞,取汁一碗。

石衣

石耳臺州仙居有之,生峻嶺絕壁海崖高處,乃受陰陽雨露之氣,漸漬石上,年久則生衣,鮮者翠碧可愛,干者面黝黑,背白如雪,土人以作羹餉客,最為珍品。煮法∶用滾水一碗,投鹽少許,泡石衣于中,用手細細擺揉,去其細砂,待軟如綿,其細砂去凈,色即變紫如玫瑰,必得鹽水,則所銜細砂,始能吐盡,再過清水二、三次,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最香甘,為山蔬第一。臺州六屬,惟仙居有之;蛟疲魈幧钌浇杂,非仙居人不能取,故仙居人有專業(yè)此為生者。近則一二百里,遠則數(shù)百里外,向深巖危壑人跡莫能躋攀者,壁上始有此物。其取之法∶人則藤兜飛架,衣雞毳,躡鞋 ,捷如猿猱,取之則 鉤鋒鏟輪 ,入山有祭,買路有楮,非仙土人莫能盡其術也。然結侶雖多,其采取只許一人往,不得兩人并采,亦奇也。每年必損人,故其值昂,而貪利者且競趨之。

味甘氣清,性寒無毒,清膈熱,利小水,化痰,消癭結滯氣,有補血明目之功。婦人食之,能潔子宮,易于受胎;男子食,益精增髓。

石耳

群芳譜∶石耳,一名靈芝,生天臺四明河南宣州黃山巴西邊徼諸山石巖上,遠望如煙,廬山亦有之。狀如地耳,山僧采暴饋遠,洗去沙土,作茹,勝于木耳。 粵志∶韶陽諸洞多石耳,其生必于青石。當大雪后,石滋潤,微見日色,則石生耳。大者成片如苔蘚碧色,望之如煙,亦微有蒂,大小朵朵如花,烹之面青紫如芙蓉,每當昧爽擷取則肥濃,見日漸薄,亦微化為水。凡香蕈感陰濕之氣而成,善發(fā)冷氣,多和生姜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無毒,多食飫人,能潤肌童顏,在木耳、地耳之上。 南粵瑣記;凡青石以烈日輒出汗,汗凝結則成石耳。青為木氣故生耳,若白石則否;蛟唬艘噢χ,濃者蕈,薄者耳;蛟,凡乳床必因石脈而出,不自頑石出,其在陰洞者為乳床,在陽巖者為石耳。石耳之美,見稱于伊芳尹,其言曰∶漢上石耳,蓋上古已珍之矣。

性寒,或曰平,味甘腴,無毒。 藥性考石耳寒平,石崖懸珥,氣并靈芝。久食色美,益精悅神,至老不毀。瀉血脫肛,灰服愈矣。 名勝志安吉州梅溪石門中產石耳,食之止熱。

野芋

青芋 土芋藤 野芋頭 鬼芋汜勝之農書∶芋有六種,五野芋、六青芋,野芋有大m.jfsoft.net.cn/zhuyuan/毒,殺人。凡芋三年不收,即成野芋性滑,下石毒,服食皆忌之。青芋亦有毒,必須灰汁易水煮之,堪食,只宜蒸啖之。中野芋毒者,令人戟喉音啞、煩悶垂死,以大豆?jié){或糞汁解之,姜汁亦可。

葛祖遺方∶合麻藥,治跌打損傷,痔漏麻風,敷腫毒,止痛,治瘡癬,搗敷腫傷。

乳癰野芋頭和香糟搗敷。

青芋

療冷熱,止渴。

土芋藤

土芋即黃獨,俗名香芋,肉白皮黃,形如小芋,一名土卵,與野芋不同。綱目野芋附家芋內,土芋另立一條,可知。然所引僅據陳藏器一說,不知其功能稀痘,小兒熟食,大解痘毒;其藤燒灰敷痘爛成瘡,可無瘢痕。 群芳譜∶土芋,其根惟一顆而色黃,故名黃獨。

野芋頭

文堂集驗∶一名仙人掌,同野芋一種。但此種葉較小,略似慈菇,葉有尖,此又與草本形如鞋底者不同。(仙人掌形如鞋底。)治諸物食積,已成痞塊者,用野芋頭磨爛,和糯米粉淡煮粥,每早食一茶鐘,不用油鹽。

十無害(集驗)。

鬼芋

羅浮志∶深谷中產,物如薯芋狀,山人得之,剖作四片,入砂盆磨作膠漿,鍋煮成膏,待冷則凝結如餅塊,一復剖為四片,添水再煮成膏,膏成,照前三煮四煮,乃可食令飽,一芋所煮,可充數(shù)十人之腹,故稱鬼芋焉。芋有四異,初生不借根苗,葉上朝露著地,即成種子,一異也;采制不令婦人雞狗見之,見即化水,二異也;磨時煮時匕須順旋,逆之即化水,三異也;一芋之成,由一而四,四而十六,十六而六十有四,如卦象之數(shù),四異也。聞廬山衡岳各有鬼芋,采制又不同。

野毛豆

野毛豆生園隰中,蔓生,枝細弱,葉細尖,兩兩排枝對生,清明后開淡紫細花,結實如毛豆,立夏后可采,初生苗絕似金鳳花苗葉,其莢儼似角蒿,中有子二,圓如小綠豆,小滿前后皆黑,老便枯落矣。 生田塍間,莖葉及莢較家者細小,一名勞豆。

沈氏效方∶性微寒,平肝火,治疳疾目疾。 百草鏡∶治黃白疸,性能發(fā)汗,救生苦海;治痘毒。八九月時,田塍邊采,連莖根用, 存性研,單用其豆更妙,麻油和敷,不問初起日久、未潰已潰,俱效。

按∶通雅引焦弱侯曰,野田小豆曰 (音勞)。陳留耆舊傳云∶赤眉以 豆與桓牧,隋末子通攻江都,夏侯端采 豆食之。身之曰,野豆也。魯?shù)肚,勞豆,?、 二字之訛也。然考古今注∶ 豆,一名治豆,葉似葛,而實長尺余,可蒸食;一名 菽,綱目鹿藿一名 豆,又名鹿豆,即今野綠豆。爾雅釋草∶ 鹿藿,注,今鹿豆也。唐書夏侯端傳擷 豆以食,則似又非野毛豆之屬。今野毛豆亦名 豆,豈名同而物異歟,并與之以俟考。

肝疳初起 百草鏡∶野毛豆鮮者七錢、干者五錢,雞肝一具,同煮食,煎服亦可。

蘿卜

地骷髏 三生蘿卜一名紫金皮,又名巴壁虎。 百草鏡云∶野萊菔苗、葉、根形與家種者無二,肉雖白,而皮色帶黃為異。 王氏博濟方以干萊菔為仙人骨,俗又呼地骷髏。

雁山志∶山蘿卜性寒,狀如圃種者,土人用治癰疽,搗汁服之,渣涂亦可。(庚戎,予來臨安,署內有廢圃,多商陸,土人呼為山蘿卜,與此名同物異。)治肺癰 百草鏡∶以七枚搗汁服。

地骷髏

按∶地骷髏,乃刈萊菔時偶遺未盡者,根入地,瘦而無肉,老而多筋;如骷髏然,故名。

能大通肺氣,解煤炭熏人毒,非干萊菔也。王禺中所言,尚未明晰。

痞塊 醫(yī)宗匯編∶陳年木瓜一個,地骷髏即蘿卜種枯根四兩,煎汁,時常服一小盞,數(shù)日除萬應丹 海昌方∶治黃膽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jfsoft.net.cn/tcm/2009/20090113023338_77539.shtml" target="_blank">臌脹,氣喘翻胃,胸膈飽悶,中脘疼痛,并小兒疳疾結熱,噤口痢疾,結胸傷寒,傷力黃腫,并脫力黃各癥。用人中白(以露天不見糞者方佳,火 醋淬七次)一兩,神曲、白卜子、地骷髏(即土中蘿卜)各五錢,砂仁二錢,以上俱炒,陳香櫞一個,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七丸,或燈草湯下,或酒下。

三生蘿卜

此乃人工制造者。唐正聲傳此法,云得自秘授∶取水蘿卜一枚,周遭鉆七孔,入巴豆七粒,入土種之,待其結子,取子又種,待蘿卜成,仍鉆七孔,入巴豆七粒再種,如此三次,至第四次,將開花時,連根拔起,陰干,收貯罐內。遇臌脹者,取一枚捶碎煎湯服之,極重者二枚立愈。

南瓜

瓤附綱目南瓜主治,只言補中益氣而已,至其子食之脫發(fā),今人以為蔬,多食反壅氣滯膈,昔人皆未知也。吳秀峰言∶凡瓜熟皆蒂落,惟南瓜其蒂堅牢不可脫;昔人曾用以入保胎藥中,大妙。蓋東方甲乙木屬肝,生氣也,其味酸,胎必借肝血滋養(yǎng),胎欲墮則腹酸,干氣離也。南瓜色黃味甘,中央脾土之精,能生肝氣,益肝血,故保胎有效。

神妙湯∶保胎,用黃牛鼻一條 灰存性,瓜蒂一兩,煎湯服,永不墮。

疔瘡 行篋檢秘∶用老南瓜蒂數(shù)個,焙研為末,麻油調涂,立效。

南瓜瓤

治湯火傷。慈航活人書∶伏月收老南瓜,瓤連子裝入瓶內,愈久愈佳,凡遇湯火傷者,以此敷之,即定疼如神。

辣茄

人家園圃多種之,深秋山人挑入市貨賣,取以熬辣及洗凍瘡用之,所用甚廣,而綱目不載其功用。陳靈堯食物宜忌云∶食茱萸即辣茄,陳者良。其種類大小方圓黃紅不一,惟一種尖長名象牙辣茄,入藥用; 又一種木本者,名番姜。范咸臺灣府志∶番姜木本,種自荷蘭,開花白瓣,綠實尖長,熟時朱紅奪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帶殼啖之,內地名番椒;更有一種結實圓而微尖,似柰種,出咬 吧,內地所無也。 藥檢云∶辣茄,一名臘茄,臘月熟,故名,亦入食料。苗葉似茄葉而小,莖高尺許,至夏乃花,白色五出,倒垂如茄花,結實青色,其實有如柿形,如秤錘形,有小如豆者,有大如橘者,有仰生如頂者,有倒垂葉下者,種種不一。入藥惟取細長如象牙,又如人指者,作食料皆可用。

食物宜忌云∶性辛苦大熱,溫中下氣,散寒除濕,開郁去痰消食,殺蟲解毒。治嘔逆,療噎膈,止瀉痢,祛腳氣,食之走風動火,病目發(fā)瘡痔,凡血虛有火者忌服。 藥檢云∶味辛,性大熱,入口即辣舌,能祛風行血,散寒解郁,導滯止 瀉,擦癬。

百草鏡∶熏壁虱,洗凍瘃,浴冷疥,瀉大腸,經寒 。

外痔 百草鏡∶以象牙辣茄紅熟者,挫細,甜醬拌食。

毒蛇傷 百草鏡∶用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腫定痛,傷處起小泡出黃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蚪罓敷傷口,亦消腫定痛。

祛臭蟲方 經驗廣集∶用羊骨頭一個,秦椒半斤,共入火盆內,同鋸木屑燒之,門窗閉緊,勿令出煙,其蟲自死。敏按∶木屑用樟木者佳。

凍瘃 蔡云白方∶剝辣茄皮貼上,即愈。

痢積水瀉 醫(yī)宗匯編∶辣茄一個為丸,清晨熱豆腐皮裹吞下,即愈。

敏按∶花鏡,番椒一名海瘋藤,俗呼辣茄,本高一、二尺,叢生白花,秋來結子,儼如禿筆頭倒垂,初綠后朱紅,懸掛可觀,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極細,冬月以代胡椒。蓋其性熱而散,能入心脾二經,亦能祛水濕;癸亥,予在臨安,有小仆于暑月食冷水臥陰地,至秋瘧發(fā),百藥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醬,頗適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

良由胸膈積水變?yōu)槔涮,得辛以散之,故如湯沃雪耳。又名秦椒。李成裕遼載∶秦椒,一名番椒,形如馬乳,色似珊瑚,非本草秦地之花椒,即中土辣茄也。

龍柏藥性考∶秦地乃草本辣椒,綱目諸注,誤為秦地花椒,不知即今之辣茄,又名辣虎。

性熱味辣,溫中散寒,除風發(fā)汗,去冷癖,行痰逐濕。多食眩旋,動火故也。久食發(fā)痔,令人齒痛咽腫。

刀豆

殼附綱目殼部刀豆條發(fā)明下注∶刀豆本草失載,惟近時小書載其暖而補元陽。近有人燒其子存性,白湯調服,止呃逆有效,故瀕湖特為增入,而不知其用甚廣,今悉補之。

治頭風集聽云∶刀豆根乃治頭風之神藥,每用須五錢,酒煎服。

鼻淵 年希堯集驗方∶老刀豆文火焙干為末,酒服三錢,重不過三服即愈。

殼 治腰痛。萬氏家抄∶用刀豆殼化灰,好酒調服,外以皂角燒煙熏之。

牙根臭爛 洪氏一盤珠∶刀豆殼燒灰,加冰片,擦涎出,即安。

治久痢 種福堂方∶用刀豆莢飯上蒸熟,洋糖蘸食,一二日即愈。

治婦女經閉,腹脅脹痛欲死,并消血痞經驗廣集∶陳年刀豆殼,焙燥為末,好酒服一錢,加喉癬 張氏必效方∶刀豆殼燒灰,以二、三厘吹之,立效。

楊梅瘡 萬氏濟世方∶當歸川芎、苡仁、木通、木瓜、生地熟地、銀花防己、防風、荊芥黃柏、白芷知母、甘草、皂莢、豬苓去皮各二兩,人參二錢,山紅花、刀豆殼各五錢,硬飯團二兩,水煎一鍋濃汁,不拘時當茶服,忌魚腥生冷,四劑全愈。

地腎

粵志∶羅浮多地腎,一名松黃。但松黃未落為松實,已落而英華未散為地腎。其狀若彈丸,大者如雞卵,紅黃相錯,一一晶瑩,熟之可入饌。其生無根蒂,散布松下,土松石潤處有之,或亦松蕈之類也。乍浦九山補志∶松花蕈,山之有松者皆產,惟陳山東麓為多。三月間松花入土,至四、五月經雨后即生,至八、九月又生,鮮肥滑嫩,素品之上味也。

味甘性平,生津消痰,治溲濁不禁。

葛乳

一名葛花菜,名山皆有,亦產高州。粵志∶高州多種葛,雷州人市之為 。秋霜時,有葛乳涌生地上,如芝如菌,赤色,味甘脆、微苦,乃葛之精華也,亦曰葛蕈。瀕湖僅據太和山志載其醒酒、與酒積成疾,他皆未及,故特補之。

性涼,解肌熱,散風火及陽明風熱 疹。

草果

粵志∶人多種之為香料,即杜若,非藥中草果也。其苗似縮砂,三月開花作穗,色白微紅,五六月結子,其根勝于葉。

味辛溫,能除瘴氣,久服益精明目,令人不忘。

真珠

六安有真珠菜,如真珠; 益部方物略記∶真珠菜,戎瀘等州有之,生水中石上,翠縷纖蔓首貫珠,蜀人以蜜熬食之,或以醯煮,可致千里不壞。 黃山志∶真珠菜藤本蔓生,暮春發(fā)芽,每芽端綴一二蕊,圓白如珠,葉翠綠如茶,連蕊葉臘之,香甘鮮滑,他蔬讓美。

利水,通淋結,消腹脹,下氣癃閉。

鷓鴣

連江志∶生海石上,色微黑。 漳州府志∶鷓鴣菜散碎花,微黑,出漳浦。

療小兒腹中蟲積,食之即下如神。

葛仙米

生湖廣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沖開穴口,此米隨流而出,土人撈出,初取時如小鮮木耳,紫綠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則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與肉同煮,作木耳味。大約山洞內石髓滴石所成。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沖乃得,歲不常有。他如深山背陰處,大雨后石上亦間生,然形質甚薄,見日即化,或干如紙,不可食矣。 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北流縣勾漏洞石上,為水所漬而成,石耳類也。采得曝干,仍漬以水,如米狀,以酒泛之,清爽襲人。此原非谷屬,而名為米,傳云∶晉葛洪隱此乏糧,采以為食,故名。 嶺南雜記∶韶州仁化縣丹霞山產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綠,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 宦游筆記∶出粵東葛仙洞外,有流泉噴薄石上,遂生苔菌之類,其狀如米粒,青色, 以為羹,味極鮮美,土人呼為葛仙米。有未識者,疑是青螺。按韶州府志∶丹霞出仙米,頗與此相類,但一生沙土,一生水石,為異耳。陸祚蕃粵西偶記∶道書寶圭洞天,即今北流縣勾漏山;洞口前后產葛仙米,采而干之,粒圓如黍,揉面釀酒,極芳香,性寒,味甘爽,解熱清膈,利腸胃。

按∶葛仙米本屬石耳之類。憶庚子歲曾于劉明府席間食之,時以為羹,儼如青螺狀,翠碧可愛,味極甘鮮,滑脆適口,入蔬為宜。藥性考云∶清神解熱,痰火能療;或云,久服延年,蓋亦能清臟熱者。

黃矮菜

一名黃芽菜。咸淳臨安志∶冬間取巨菜覆以草,積久而去其腐,葉黃白鮮瑩,故名黃菜。

萬歷杭州府志∶杭人訛為黃雅菜。戒庵漫筆∶黃矮菜,杭州呼為花交菜。 群芳譜∶燕京圃人以馬糞入窖,壅培菘菜,令不久見風日,長生苗葉,皆嫩黃色,脆美無滓,謂之黃芽菜,乃白菜別種,莖葉皆扁。

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冬汁尤佳。 食物宜忌∶味甘按∶黃矮菜有南、北二種,南產者,惟杭城太平門外沙地產者為最,他處悉高碩粗松,絕無卷心密葉,味亦較遜;北產糧艘?guī)碚,味更美,質更細,且無粗筋,有重至十余斤一顆者,南中亦不易得也。陳確齋云∶食之潤肌膚,利五臟,且能降氣清音聲。惟性滑泄,患痢人勿服。

白茄

葉、蒂汪連仕方∶一名玉盤茄,有大、小兩種,大者如雞卵,小者如指頭,初生色白,老則皮黃;能入骨追風,治一切癱瘓。根名白風藤,合酒蒸服,茄實蘸硫黃,擦白癜風,除大麻風。東粵茄園產者良,名茄丸。

葉 治腸紅大便下血。劉羽儀驗方∶用白茄子葉,經霜方采,刷凈毛,去焦黃葉,陰干,取三、四葉,煎濃湯,如此吃三、四次,其血即止,永不復發(fā)。此方,曾經邪犬咬過之人勿服。

蒂治發(fā)背及一切毒癰初起。味水軒雜記∶用白茄蒂七個、生首烏等分,酒煎服,即消。

天茄

出廣中,如大拇指,其形如茄而有棱,堅如石,擊之不得碎,其蒂黃黑如醬色。一種牽;圩樱K人采為蜜餞入食品者,亦名天茄,大能破氣,與此迥別。

胃脘痛 救生苦!盟シ糠幻兑娦。

蝎毒 五雜俎記∶關中有天茄,可治蝎毒。

牛心茄子

產瓊州,一核者入口立死,兩核者可以糞清解之。入外科膏藥用、麻藥用,此藥只可外敷,

緬茄

高濂珍異藥品云∶緬茄,一作沔茄,形如大栗,上有罩帽,如畫皮樣,出滇南緬甸地方,堅如石。 滇略∶緬茄枝葉皆類家茄,結實似荔枝核而有蒂,土人雕刻其上而系之,拭眼去翳,亦解瘡毒。 滇南雜記∶緬茄出緬甸,大而色紫,蒂圓整,蠟色者佳。 粵志∶廣東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緬茄也。水磨涂,治牙痛,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藥毒。

疔瘡走黃 良朋匯集∶此方出寶坻張相公,百發(fā)百中,真神效方;凡疔瘡走黃,毒攻入內,不知人事,但有氣者可救。用緬茄一枚以瓷碗盛黃酒,將茄放碗內,磨得下磨不下,只管于酒內磨一鐘,約熟茶時,將酒裝入長頸錫壺內;再入連須蔥兩根(牙咬不令斷),白豇豆七粒,如蕎麥開花時,加蕎麥七粒,別時不用;又用小麥,令眾人口嚼成面筋,封固壺口,放水鍋內,煮一炷香取出,熱服,出汗即愈。

醬茄

糟茄此即人家醬中食茄,入藥宜陳年者佳。

治耳癢出膿 妙藥方∶醬茄擠汁滴之。

治牙痛周氏家寶方∶醬茄燒灰存性為末,掩患處。

腹內鱉瘕 壽域方∶陳年醬茄燒存性,入麝香、輕粉少許,脂調貼之。

糟茄

山海草函∶燒灰存性,治鵝口疳。

玉瓜

即廣昌土瓜,出江西。常中丞宦游筆記∶廣昌土瓜,本草不載,形甚拙,圓者如瓠,或磊如贅,無瓣無瓤,長沙土中,外污內潔,細肌密理,剖之白如冰玉,入口清甘無滓,消煩釋滯,或熟食之,亦佳,殆瓜中異品也;其性蔓生,春種而秋成,冬初始入市。無種,春深后,切瓜連皮成小塊,用沙土覆于室內,久之芽生,于是就沙地為窖,令深而寬,借以茅,欲其中通而根可旁達;既長,密葉蔓生累累,插竹引之上行,培以雞糞,乃繁碩,土人又名玉瓜。抱樸子云∶五原蔡誕入山而還,語家人曰∶予至昆侖得玉瓜,以玉瓜井水洗之,乃軟可食,是豈其遺種耶。江西他縣亦有產者,然小而渣多,惟廣昌附郭五里內為佳。予食于元宵后,喜其味美,至郡覓之,東風送暖,瓜即不可留矣。

味甘性平,調中益氣,舒郁化滯消食,清大小腸火,生津滋血,和營衛(wèi),熟食補脾健胃。

節(jié)瓜

粵草志∶節(jié)瓜乃冬瓜中一種小者,白皮,蔓地生,一節(jié)生一瓜,得水氣最多,故解暑毒。

止渴生津,驅暑健脾,利大小腸。

穿腸瓜

吉云旅鈔∶穿腸瓜乃大便解出甜瓜子,生苗結實,土人名糞甜瓜,不拘大小,皆可入藥。

采來曬干,新瓦焙焦為末,乳缽研極細,攤地上,出火毒,收貯聽用。但此瓜不易有,須以人力制造,其法∶將爛熟甜瓜與七、八歲小兒空心帶子食之,令其勿嚼碎子,次日解出大便,子裹糞內,帶糞曝干,時早即于本年下出;倘時晚不及生瓜,花亦可用,否則藏于次年下種更好。大人便出者,子亦可種。此瓜生在夏秋,若春冬要用,必須預備。

治痔漏 吉云旅鈔∶有秘授消痔神方,不論遠年近日痔漏,三服除根。用穿腸瓜焙存性
為末,每末一兩,加蟬蛻末三錢五分;以金銀花五錢,浸酒一、二日,煎數(shù)滾,調藥末,每服二錢七分,空心金銀花酒下。外以白海南花并根葉煎湯,不時先熏先洗,三日即愈。海南花春冬無鮮者,預收陰干備用。蓋痔漏乃大腸郁火,臟腑積熱,發(fā)而為腫為痛為瘡,久而成管,今用此藥以散火消毒,去積除壅,其管自退,不問新久,屢試屢驗。忌房事惱怒、煎炒辛辣物并發(fā)氣之類,百日永不再發(fā)。此方傳自西洋僧,有洋客患痔漏痛甚,不能上海船,其僧出此藥與服,三日即愈。求其方,送洋布十匹、黃金五兩,始得此方,用無不效。

天骷髏

此乃鄉(xiāng)野村中桑樹及屋籬上所掛霜打絲瓜也,其子名烏牛子。

治婦人白帶血淋,臌脹積聚,一切筋骨疼痛,并宜服之(汪連仕方)。

鬼骷髏

汪連仕云∶乃殘老之向日葵,其子性烈,通氣透膿,合麝香、急性子搗爛為膏,貼臍,能落胎。

敏按∶冬日園中有樹上干枯殘?zhí),亦名鬼骷髏,與此名同物異。

白鼓釘

宦游筆記∶口外白鼓釘,即內地蒲公英,葉有鋸齒,婆娑鋪地,與內地生者迥殊。內地者,花早開單瓣;生沙漠者,花開于夏至前,宛似黃菊,一望燦然滿地,其蕊瓣重疊,顏色嬌媚,暮春草甫萌芽。口外啖此味,用之不竭,不啻春韭秋菘也。采食之,清火,亦為通淋妙品。其莖中折斷有白汁,諸蟲盛夏孕育,人手觸之成疾,百藥難效,取汁濃涂,即愈。鄭方升云∶一莖兩花,高尺余者,掘下數(shù)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服,治噎膈如神。

按上所載,皆綱目未及言者。且口外所產,又與內地異,綱目蒲公英入柔滑類,歸草部;今沙漠所產,人以作菜茹,故入菜部,亦各從其類也。

清火毒郁熱,通乳通淋,消腫,治膈噎,療一切毒蟲蛇傷。

三寶姜

香祖筆記∶產臺灣鳳山縣,相傳明初三寶太監(jiān)所植,治百病有效。

彎姜

滇南記,產云南百夷中,餌一刀圭,終其世斷絕人道,土人以飼牧馬,不之宦也。

川姜

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辛辣,絕不類姜形,亦可入食料用。 包汝楫南中紀聞云∶扶叢鄉(xiāng)人,攜木姜土茶餉余,受其木姜,作羹,味如茱萸醬,即此物也。

味辛性熱,治胃寒,散冷積寒 痰氣。

沙蔥

西北游記∶口外沙石中生野蔥,一名楞蔥,一名沙蔥,石楞中所產,故名楞;沙磧中所產,故名沙。其葉與家蔥同,大更過之,味辣于家蔥。根絕似蒜頭,大更過之,味亦辣于蒜,善食辣辛者,不能罄一枚。雖細如草莛,拈生于沙磧甚密。腌之調羹,勝如韭,羹尤宜。又有沙蔥草,與沙蔥相似,人食之,心迷亂;馬食之,腹隱痛,惟宜于橐駝。采者折以辨之,沙蔥本脆折易斷,此草柔韌難折。入藥取根。 西域聞見錄∶丕雅斯類野蒜,頭大如雞子,葉如蔥而不中空,味辛,甘肅人呼為沙蔥,回人嗜之。

寬中下氣,消食解肌,活血發(fā)汗,表風寒,滌宿滯。

風蔥

臺志∶出臺灣。療風疾。

番蒜

徐昆柳崖外編∶番蒜出臺灣番地,外形似木瓜,中似柿。有浮山張氏,宦于閩,一婢食鱉肉后誤食莧,遂病面黃腹脹, 欲死者數(shù)矣。半載后,有饋番蒜者,婢偶食之,遂大瀉,有物如小鱉者數(shù)十,少頃,爽然疾若失,方知番蒜可治鱉莧毒也。

治鱉瘕,解食毒水毒。

蒜梗

大蒜近瓣處中心短梗也,干者入藥用。

治瘡成管年希堯集驗方∶用大蒜梗燒灰存性,搽患處,其管自消。

坐板瘡 黃氏醫(yī)抄∶用蒜梗燒灰為末,先洗凈去靨,將藥末搽上。

洗漏立驗 良朋匯集云∶夏應遴試效過,防風、荊芥、地骨皮、川椒、蘄艾瓦松各五錢,槐條一兩,陳蒜梗二兩,共入麻布袋內,熬滾熱蕩,止痛神效。

熏痔瘡救生苦!盟夤j幐,以火盆置微火,將梗投入,移火盆于木桶中;令患者坐熏之,四圍以衣被塞緊,勿走泄煙,三次自愈。

凍瘡 種福堂方∶大蒜煎湯洗之。

刺兒菜

西北游記∶即內地之紫花地丁,俗呼刺兒菜。葉如柳,有刺毛,夏開紫花,生平地者起莖,生溝壑者起蔓,內地在在有之。生口外沙漠者,花開于夏至后,大如蒜頭,色紫可愛,人多采食之。暮春萌芽之際,挖其根,狀如大枝人參,色較微白,巨者如蘆菔,烹調適口,誠塞外鮮品。然干其根,帶回內地入藥,其清火之功,勝于金銀花;解毒之用,更捷于山慈菇,一物而兼二物之用如此。

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疔瘡癰疽腫毒如神。

波斯菜

即今紅菜,一名洋菜。汪連仕云∶生長海陽者佳。根本紅艷,色鮮麗。

止血。治刑杖瘀血攻心,搗汁沖酒服,即散,可理跌打。

干冬菜

陳冬菜鹵 陳芥菜鹵 糞金子冬菜乃白菜。杭俗小雪前后,居人率市白菜,以鹽腌之作齏,藏為御冬及春時所食,名曰冬菜。頗利膈下氣,其鹵汁煮豆及豆腐食,能清火益肺,誠食中佳品也。至春分后,天漸暖,菜亦漸變黑色,味苦不堪食,以之曬作干,飯鍋上蒸黑,再曬再蒸,如此數(shù)次,乃曝之極燥,貯缶器中,可久藏不壞,名曰霉干菜,即干冬菜也。年久者,出之頗香烈開胃,噤口痢及產褥,以之下粥,大有補益;蓋白菜本能和中下氣,利三焦,通二便,含土德之精,有生金之用;干之則苦,返其初而從母化也;久蒸久曬,則味反甘,全其德,故有中和之運,功與參耆等。惜乎世多忽而不知,余故特為表之。瀕湖綱目菘下無干菜之用,殊為缺略。近日筧橋人所市者,乃蘿卜英所干,與芥菜干蒸曬成者,皆不入藥。須人家冬白菜腌作,蒸曬年久者為佳。 群芳譜∶有造黑腌齏法∶用白菜如法腌透,取出,掛于桁上,曬極干,上甑蒸熟,再曬干收之,極耐久藏,夏月以此齏和肉炒,可以久留不臭,即今干冬菜也。

開胃下氣,益血生津,補虛勞,已痰嗽。年久者泡湯飲,治聲音不出;和酒搗爛,涂湯火傷白火丹 黃氏傳方∶此癥形如水脹,肢體俱腫,皮膚色白,飽脹不食,畏見燈火,用冬菜勿落水,陰干,陳三年者可用,愈陳愈妙,煎湯洗浴,并煎服之,立消如神。

陳冬菜鹵汁

清肺火痰嗽,解咽喉腫毒。

(物理小識∶鹽干菜水滴蜈蚣即死。以鹽菜炒雞,蜈蚣亦不食。)

陳芥菜鹵汁

味咸性涼,治肺癰喘脹。用陳久色如泉水,緩呷之,下痰清熱定嗽,真能起死回生。作法處,三、五年取用。

糞金子

凡油白菜收子作種者,其中心老根內,必有一子,枯時搖之有聲,剖出,名糞金子;以其得糞力,而花實干中子,又得菜之生氣,大能益人。曰金子,重之也。田種者,其子更佳。

王圣俞云∶糞金子在收菜種子時,其中干內剖出,形如鼠糞而黑色,如麥粒大小,千百干中不過數(shù)十粒,蓋有生不生之別,不能每干皆產也。

治血癥,取三錢炒研,白湯調服,立愈。

治慢驚神效(王圣俞)。

麒麟菜

出海濱石上,亦如 枝菜之類,瓊州府海濱亦產。周海山煌琉璃國志載∶雞腳菜、麒麟菜,皆生海邊沙地上,又名鹿角菜。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為膏,切片食。

綱目鹿角菜云∶甘大寒滑。陳芝山食物宜忌云∶微咸性平,大有消痰功用。瀕湖反引孟詵一說,以為有微毒,不可久食,能發(fā)痼疾;且其主治,只載下食風氣,小兒骨蒸,治丹石熱結,解面毒,何昧其功用乃爾耶,茲特表之;朱排山園小識∶石花菜生海中沙石間,高丑B三寸,狀如珊瑚,有紅、白二種,洗去沙土,煮化凝成膏,糟醬俱佳。又有細如牛毛者,呼牛毛石花,味稍劣。郭璞海賦所謂土肉石華是也。

味咸性平,消痰如神,能化一切痰結痞積痔毒。 敏按∶盛京志龍須菜生于東南海濱石上,叢生,狀如柳根,長者至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亦佳蔬也,土人呼為麒麟菜,出金州海邊。鹿角菜生東南海中,大如鐵線,分丫如鹿角,紫黃色,干之為海錯,水洗醋拌,則如新味,今金州海邊有之,據志則似一類二種也。

石花膏 毛世洪養(yǎng)生集∶治辛苦勞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發(fā)作疼痛,步履難移。

服此,或大便瀉一遍,或不瀉,亦即止痛,可以行走;再用搽洗等藥,自能斷根。用麒麟菜洗去灰一兩,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錢食之。此方乃李治運臬司傳靈隱寺僧。杭人蕭成子患此癥,僧往候,授以此方,服之隨愈。予記之,后治數(shù)人多效。

諸筍

干筍綱目竹入苞木類,以筍附菜部,所載亦只苦竹、 竹、淡竹、冬竹諸筍,且于義類多未詳盡。不知春、冬所出,性皆各別,鮮干諸品,味亦迥殊,則入經絡主治,自不能合一。陳芝山食品真一筍譜及食纂所載較詳,頗近時尚,即取以補之。

春筍 筍譜∶其佳者曰豬蹄紅,冬月即生,埋頭土中,以鋤掘之,可三寸許,其味極鮮,甲于他筍,未出土名豬蹄紅;若長尺許,則其籜圓,故人名圓筍,亦名蚤筍,蓋冠諸筍而先出者。

味甘辛微寒,下氣養(yǎng)血,利膈消痰,化熱爽胃,解渴利水,療風邪,止喘嗽。

毛筍 即茅竹筍,筍之大者。筍譜∶毛筍為諸筍之王,其籜有毛,故名。俗呼為筍者,非也。大者重幾二十余斤,猶未出土,肉白如霜,墮地即碎,以指掐之,其軟嫩如腐,嗅之作蘭花香。毛筍大者,清明后方有,其出于臘月及正月者;形短小,籜亦有毛,土人名貓兒頭,食之多嘈心,然消痰之力,較勝他筍。味甘性平,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多食令人易饑。

鞭筍 即發(fā)于竹邊者,夏秋有之。其生于四月者,曰梅邊,蓋感梅雨濕蒸之氣,而生頗早,味淡肉硬,不如秋生者。筍譜∶邊筍,即毛筍之旁出者。方筍盛時,生氣上升,筍皆豎;生氣既衰,根既橫生,盡其力可橫亙十余丈,至地之邊際,與竹之長短相稱,謂之竹邊,故名邊筍。其狀類鞭,亦名鞭筍。地肥者軟嫩,長尺許,其籜紫色而兼白,其味恬淡而鮮,其氣醇而有蘊借,不類毛竹之精英盡發(fā)泄于外也。

味甘性寒,開胃利腸,消痰渴。

冬筍 即潭筍。沈云將食纂∶貓竹冬生筍,不出土者名冬筍,又名潭筍。

味甘溫(陳芝山宜忌云∶味甘性寒),利九竅,通血脈,治吐血衄血,及產后心腹痛,一切血癥,食之肥白人(食纂)。消痰滑腸,透毒解酲,發(fā)痘疹;中諸筍毒者,生姜、麻油解。小兒及脾虛者,多食難化(食物宜忌)。痘疹不出,采未出土冬筍煮粥食,即有生發(fā)之意(不藥良方)。

青筍 即青竹筍。竹細小,故出筍色青。山間遍地有之,系野竹所生筍也,即時下俗呼水竹者是也。(胡承謀湖州府志∶天目出筍干,其色綠,聞其煮法∶旋湯使急轉下筍,再不犯器,即綠矣。)味甘,止肺痿吐血鼻衄,治五痔并妊娠(食纂)。

青筍干 即青竹筍鹽湯煮曬干者;出杭臨安天目者最佳,色如鸚哥綠,有尖上、尖球子、二尖等名。

味咸甘,性平,爽胃消痰。

鹽筍干 以春筍鹽湯煮曬而成,有泥黃、烏尖、直腳等名。

味咸甘,性平,行氣清痰。

衢筍干 以筍用鹽湯煮熟熏干而成。

味咸甘,性平,利膈化痰。

羊尾筍干 主治同。

處筍片 俗名素火腿,以毛筍微腌湯煮熏干而成。

味甘微咸,性平,利血消痰。

綠筍片 即玉版筍,以毛筍淡煮曬干者。浙、閩、江西多有,有草鞋底、蝴蝶尖、玉版等名謂之闊綠,有名泥里黃者尤美。

味甘性平,治實喘消痰。張石頑云∶干筍淡片,利水豁痰,水腫葶藶丸用之。

海粉

蟲語∶海珠生嶺南,狀如蛞蝓,大如臂,所茹海菜,于海濱淺水吐絲,是為海粉。鮮時或紅或綠,隨海菜之色而成,或曬晾不得法,則黃。有五色者,可治痰;蛟弧么宋锩V,母如墨魚,大三、四寸,海人冬養(yǎng)于家,春種之。瀕湖∶田中遍插竹枝,其母上竹枝吐出,是為海粉,乘濕舒展之,始不成結。以點羹湯佳,治赤痢風痰。

疳積壞眼 慈航活人書∶谷精草、小青草俱炒、青黛水飛、海粉、刺蒺、使君子肉各一兩,為末,早用羊肝七片拌藥三錢,蒸熟食。


點擊查看:<<本草綱目拾遺 >>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