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理論考試大綱——檢驗科考試大綱
臨床基礎檢驗專業(yè)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一、血液樣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備 |
1.血液生理概要 |
(1)血液組成 |
(2)血液理化性質(zhì) | ||
(3)血液特性 | ||
(4)血液生理功能 | ||
2.采血方法 |
(1)靜脈采血法 | |
(2)皮膚采血法 | ||
(3)真空采血法 | ||
(4)方法學評價 | ||
(5)質(zhì)量控制 | ||
3.抗凝劑選擇 |
| |
4.血液涂片制備 |
(1)載玻片的清潔 | |
(2)血涂片的制備 | ||
5.血液細胞染色 |
(1)瑞氏染色法 | |
(2)吉姆薩染色法 | ||
6.方法學評價 |
(1)血涂片的制備 | |
(2)血液細胞染色 | ||
7.質(zhì)量控制 |
(1)血涂片的制備 | |
(2)血液細胞染色 | ||
二、紅細胞檢查 |
1.概要 |
(1)紅細胞生理 |
(2)血紅蛋白分子結(jié)構(gòu)、成分、合成和代謝 | ||
2.紅細胞計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操作方法 | ||
3.血紅蛋白測定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操作 | ||
4.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5.血細胞比容測定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操作方法 | ||
6.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7.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8.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操作方法 | ||
9.點彩紅細胞計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操作方法 | ||
10.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操作方法 | ||
三、白細胞檢查 |
1.概要 |
(1)粒細胞 |
(2)單核細胞 | ||
(3)淋巴細胞 | ||
2.白細胞計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6)操作方法 | ||
3.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質(zhì)量控制 | ||
(4)參考值 | ||
(5)臨床意義 | ||
4.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參考值 | ||
(4)臨床意義 | ||
(5)操作方法 | ||
5.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 |
(1)檢測原理 | |
(2)方法學評價 | ||
(3)臨床意義 | ||
四、血液分析儀及其臨床應用 |
1.概述 |
|
2.檢測原理 |
(1)電阻抗法血液分析儀檢測原理 | |
(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儀檢測原理 | ||
3.檢測參數(shù) |
(1)檢測參數(shù) | |
(2)檢測結(jié)果及表達形式 | ||
4.血細胞直方圖 |
(1)白細胞直方圖 | |
(2)紅細胞直方圖 | ||
(3)血小板直方圖 | ||
5.方法學評價 m.jfsoft.net.cn |
(1)儀器性能的評價 | |
(2)干擾血液分析儀檢測的因素 | ||
(3)血細胞分析儀的室間質(zhì)評與室內(nèi)質(zhì)控 | ||
6.臨床意義 |
(1)部分檢測參數(shù)的臨床意義 | |
(2)紅細胞直方圖在貧血中的應用 | ||
五、尿液檢查 |
1.尿液生成和標本采集及處理 |
(1)尿液生成機制 |
(2)尿液檢驗目的 | ||
(3)尿液標本采集方法 | ||
(4)尿液標本處理、保存與質(zhì)量控制 | ||
2.尿液理學檢查 |
(1)尿量:質(zhì)量控制、參考值、臨床意義 | |
(2)尿顏色和透明度 | ||
(3)尿比密測定 | ||
(4)尿滲量測定 | ||
(5)尿氣味:正常尿、病理性尿 | ||
3.尿有形成分檢查 |
(1)檢測方法、方法學評價、質(zhì)量控制 | |
(2)尿細胞檢查 | ||
(3)尿管型檢查:形成機制與臨床意義 | ||
(4)尿結(jié)晶檢查:生理性、病理性結(jié)晶 | ||
(5)尿沉渣定量檢查 | ||
4.尿液化學檢查 |
(1)尿液酸堿度測定 | |
(2)尿液蛋白質(zhì)檢查 | ||
(3)尿糖檢查 | ||
(4)尿液酮體檢查 | ||
(5)尿液膽紅素檢查 | ||
(6)尿液尿膽原和尿膽素檢查 | ||
(7)尿血紅蛋白檢查 | ||
(8)尿液本周蛋白檢查 | ||
(9)尿液微量清蛋白測定 | ||
(10)尿液蛋白電泳 | ||
(11)尿液肌紅蛋白檢查 | ||
(12)尿液β2-微球蛋白測定 | ||
(13)尿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查 | ||
(14)尿液Tamm-Horsfall 蛋白測定 | ||
(15)尿乳糜液和脂肪檢查 | ||
(16)其他化學物質(zhì)檢查:含鐵血黃素等 | ||
5.尿液分析儀及其臨床應用 |
(!)尿液干化學分析儀 | |
(2)尿沉渣分析儀 | ||
(3)儀器性能評價 | ||
六、糞便檢驗 |
1.標本采集 |
(1)概述 |
(2)標本容器 | ||
(3)標本采集 | ||
2.理學檢查 |
(1)量 | |
(2)外觀 | ||
(3)寄生蟲及結(jié)石 | ||
3.化學檢驗 |
(1)隱血試驗 | |
(2)脂肪 | ||
(3)膽色素 | ||
4.顯微鏡檢查 |
(1)操作方法 | |
(2)細胞 | ||
(3)食物殘渣 | ||
(4)結(jié)晶 | ||
(5)病原生物 | ||
(6)糞便分析工作站 | ||
5.質(zhì)量控制 |
(1)標本采集與運送 | |
(2)顯微鏡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 | ||
(3)隱血試驗的質(zhì)量控制 | ||
七、腦脊液檢驗 |
1.標本采集與處理 |
(1)腦脊液檢驗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
(2)標本采集與處理 | ||
2.理學檢查 |
(1)顏色 | |
(2)透明度 | ||
(3)凝固性 | ||
(4)比密 | ||
3.顯微鏡檢查 |
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 | |
4.化學與免疫學檢查 |
(1)酸堿度 | |
(2)蛋白質(zhì) | ||
(3)葡萄糖 | ||
(4)氯化物 | ||
(5)酶學 | ||
(6)蛋白電泳 | ||
(7)免疫球蛋白 | ||
(8)其他檢查 | ||
5.病原生物學檢查 |
(1)細菌學檢查 | |
(2)寄生蟲檢查 | ||
6.質(zhì)量控制與臨床應用 |
(1)質(zhì)量控制 | |
(2)臨床應用 | ||
八、漿膜腔積液檢驗 |
1.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積液檢查 |
(1)標本采集與保存 |
(2)理學檢查 | ||
(3)化學檢查、滲出液與漏出液的鑒別 | ||
(4)免疫學檢查 | ||
(5)顯微鏡檢驗 | ||
(6)病原生物學檢查 | ||
(7)質(zhì)量控制 | ||
(8)臨床應用 | ||
2.關(guān)節(jié)腔積液檢查 |
(1)標本采集與保存 | |
(2)理學檢查 | ||
(3)化學檢查 | ||
(4)顯微鏡檢驗 | ||
(5)病原生物學檢查 | ||
(6)質(zhì)量控制 | ||
(7)臨床應用 | ||
九、精液檢查 |
1.概述 |
(1)精液的組成 |
(2)精液檢查的主要目的 | ||
2.標本采集 |
| |
3.理學檢查 |
(1)精液外觀和氣味 | |
(2)精液量 | ||
(3)精液液化時間 | ||
(4)精液粘稠度 | ||
(5)精液酸堿度 | ||
4.化學檢查 |
(1)精漿果糖測定 | |
(2)精漿α-葡糖苷酶測定 | ||
(3)精漿乳酸脫氫酶同工酶X(LD-X)測定 | ||
(4)精漿酸性磷酸酶測定(ACP) | ||
5.顯微鏡檢查 |
(1)涂片檢查方法 | |
(2)涂片檢測指標 | ||
(3)精子計數(shù) | ||
(4)精子形態(tài)檢查 | ||
(5)其他細胞 | ||
6.免疫學檢查 |
抗精子抗體檢查方法 | |
7.微生物學檢查 |
| |
8.精子功能檢查 |
精子低滲腫脹試驗 | |
9.計算機輔助精子分析 |
(1)概述 | |
(2)CASA 精子運動速度和運動軌跡特征 | ||
10.精液檢查的質(zhì)量控制 |
| |
十、前列腺液檢查 |
1.標本采集 |
|
2.理學檢查 |
(1)量 | |
(2)外觀 | ||
(3)酸堿度 | ||
3.顯微鏡檢查 |
(1)檢查方法 | |
(2)微生物學檢查 | ||
十一、陰道分泌物檢查 |
1.標本采集 |
|
2.一般性狀檢查 |
(1)外觀 | |
(2)pH | ||
3.清潔度檢查 |
(1)檢查方法 | |
(2)臨床意義 | ||
4.病原學檢查 |
(1)陰道毛滴蟲 | |
(2)真菌檢查 | ||
(3)加德納菌檢查 | ||
(4)淋球菌 | ||
(5)衣原體 | ||
5.陰道分泌物檢查的質(zhì)量控制 |
|
更多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考試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四川省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考試相關(guān)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