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找穿孔部位,將眼球穿孔傷分為角膜穿孔傷、角鞏膜穿孔傷和鞏膜穿孔傷三類。每種可因致傷物的大小、形態(tài)、性質、穿入眼球的深度和部位造成多種組織損傷(圖15-13)。
1.角膜穿孔傷 常見,傷口位于角膜,傷后遺留角膜白斑。傷口較小時,常自行閉合,檢查僅見點狀混濁或白色條紋。大的傷口常伴有虹膜脫出、嵌頓,前房變淺,此時可有明顯的眼痛、流淚等刺激癥。致傷物刺入較深可引起晶體囊穿孔或破裂,出現(xiàn)局限的晶體混濁,甚至晶體破裂,晶體物質嵌頓于傷口或脫出。
2、角鞏膜穿孔傷 傷口累及角膜和鞏膜,可引起虹膜睫狀體、晶體和玻璃體的損傷、脫出及眼內出血,伴有明顯的眼痛和刺激癥。
3.鞏膜穿孔傷 較少見。較小的鞏膜傷口容易忽略,穿孔處可能僅見結膜下出血。大的傷口常伴有脈絡膜、玻璃體和視網(wǎng)膜損傷及玻璃體積血。損傷黃斑部會造成永久性中心視力喪失。
二、治療
眼球穿孔傷是眼科急診病種,治療原則是手術縫合以恢復眼球的完整性,防治感染和并發(fā)癥。
1.傷口處理 小于2~3mm的整齊角膜傷口,無眼內組織嵌頓,前房存在,前房存在,可不縫合。大于3mm以上時,應爭取在顯微手術條件下仔細縫合。點散瞳劑及抗生素眼液,包扎傷眼。對合并組織頓嵌的傷口,如果脫出的虹膜組織無明顯污染,脫出時間短(一般在24小時之內),可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后送還眼內。污染嚴重可予剪除、脫出的睫狀體應予復位。若睫狀體破裂需要切除,應先在周圍電凝,然后做切除,對脫出的晶體和玻璃體可做切除。晶體混濁時,若晶體完整,可根據(jù)視力或眼后節(jié) 手術處理需要擇期做白內障手術;若晶體破裂,可先游離、縫合角膜傷口,然后在角膜緣作切口吸出晶體物質,以避免晶體囊嵌頓于角膜傷口,影響角膜愈合。
2.防治感染 常規(guī)給抗破傷風血清,全身應用抗生素。手術修復后,應在結膜下注射抗生素,常用慶大霉素2萬單位,及地塞米松2.5mg。并用散瞳藥。
三、眼球穿孔傷的幾種并發(fā)癥及處理
1.外傷性虹膜睫狀體炎 按一般虹膜睫狀體炎處理。
2.合并球內異物 見下節(jié) 。
3.感染性眼內炎 可由化膿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表現(xiàn)為傷后1~3天,眼痛、頭痛劇烈、剌激癥明顯,視力嚴重下降,甚至無光感。球結膜高度水腫、充血,角膜混濁,房水混濁或前房積膿、玻璃體雪球樣混濁或膿腫形成。
治療:應充分散瞳,局部和全身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玻璃體內注藥是提供有效藥物濃度的可靠方法、一般可注入慶大霉素400ug,地塞米松800ug。同時可抽取房水及玻璃體液作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有條件時可做玻璃體切割及注藥。
4.交感性眼炎 是指一眼發(fā)生穿孔傷后,雙眼相繼出現(xiàn)的慢性肉芽腫性葡萄膜炎。發(fā)病率較低。內眼手術、眼內黑色素瘤等也偶有發(fā)生。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遲發(fā)的自家免疫性疾病,主要和細胸免疫有關。抗原成分可能來源于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或感光細胞外節(jié) 。感染可能參與抗原的激活,但尚未肯定。
臨床表現(xiàn) 首先,傷眼(稱誘發(fā)眼)的慢性葡萄膜炎癥狀持續(xù)不退,并逐漸加重,出現(xiàn)kp,瞳孔緣可有小珍珠樣灰白色結節(jié) 。一般經(jīng)過2周~2個月的潛伏期,另一眼(稱交感眼)突然出現(xiàn)類似的葡萄膜炎,視力急劇下降。眼底可出現(xiàn)黃白色點狀滲出,多位于周邊部(稱Dalen-Fuchs結節(jié) )。交感性眼炎病程長,反復發(fā)作。治療不當或病情不能控制時,可出現(xiàn)繼發(fā)性青光眼、視網(wǎng)膜脫離等并發(fā)癥。
治療 傷后盡早關閉切口、處理嵌頓的葡萄膜組織,預防感染,可能對預防本病有一定作用。一旦發(fā)現(xiàn)本病,應按葡萄膜炎的治療方法處理,全身和局部應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對不顯效的病例可選用免疫抑制劑。激素的應用需要長達半年以上。近年相當多的病例經(jīng)治療已可恢復一定的視力。
5.外傷性增殖性玻璃體視網(wǎng)膜病變 可試行玻璃體手術處理,以挽救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