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
搜索更多精品課程:
熱 門:外科內科學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膚性病學骨科學全科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急診醫(yī)學傳染病學醫(yī)學影像藥 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毒理學生物技術制藥生藥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衛(wèi)生毒理學檢 驗:理化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護 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 社區(qū)護理五官護理護理學內科護理護理管理學中 醫(yī):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針灸學刺法灸法學口 腔: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組織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yī)學生物學分析化學醫(yī)用化學其 它:人體解剖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儀器分析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臨床麻醉學社會心理學康復醫(yī)學法醫(yī)學核醫(yī)學危重病學中國醫(yī)史學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精品課程 > 兒科 > 河北醫(yī)科大學 > 正文:中西醫(yī)結合兒科電子教材:第十六章 小兒危重癥的處理
    

中西醫(yī)結合兒科-電子教材:第十六章 小兒危重癥的處理

中西醫(yī)結合兒科:電子教材 第十六章 小兒危重癥的處理:第十六章 小兒危重證的處理第一節(jié) 心搏呼吸驟停與心肺復蘇術心搏呼吸驟停(cardiopulmonaryarrest,CPA)是最危急和最嚴重的臨床疾病狀態(tài),是指患兒突然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停止。心肺復蘇術(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是指采用急救手段恢復并有效維持已中斷的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静∫颉恳鹦盒牟粑E停的因素多于成人,兩者可互為因果,可相繼發(fā)生或同

第十六章  小兒危重證的處理

第一節(jié)   心搏呼吸驟停與心肺復蘇術

心搏呼吸驟停(cardiopulmonaryarrest,CPA)是最危急和最嚴重的臨床疾病狀態(tài),是指患兒突然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停止。心肺復蘇術(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是指采用急救手段恢復并有效維持已中斷的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

【病因】

引起小兒心搏呼吸驟停的因素多于成人,兩者可互為因果,可相繼發(fā)生或同時發(fā)生。

1. 呼吸驟停的病因  新生兒窒息、嬰兒猝死綜合征、喉炎、喉痙攣、喉梗阻、氣管異物、胃食管返流、中毒或藥物過敏、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征、代謝性疾病等。迅速進展的肺部疾病如嚴重哮喘、重癥肺炎、肺透明膜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急劇惡化。

2心搏驟停的病因 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狀態(tài)不穩(wěn)定,如失血性休克、心力衰竭、嚴重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以及各種意外損傷等

3.臨床難以預料的易觸發(fā)心搏呼吸驟停的高危因素  如大量持續(xù)靜脈滴注、不適當胸部物理治療(拍背、吸痰等)、氣管吸引、氣管插管、呼吸機的撤離等。

【病理生理】

1.缺氧與代謝性酸中毒 呼吸心搏驟停時首先導致機體缺氧。組織缺氧時的無氧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缺氧時可使心肌傳導抑制,酸中毒可抑制心肌收縮力,引起心肌細胞膜泵功能改變及能量代謝障礙,加重心肌損傷。

2二氧化碳潴留與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心搏驟停后,體內二氧化碳( CO2)潴留,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CO2濃度增高可抑制竇房結和房室結的興奮與傳導,還可直接抑制心肌收縮力,腦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造成腦水腫。CO2濃度持續(xù)過高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造成CO2麻醉。

3腦損傷

(1)呼吸心搏驟停引起的缺氧和酸中毒均可導致繼發(fā)性的腦損傷:腦組織耗氧量大,對缺氧最敏感,心跳停止兩分鐘內腦循環(huán)自動調節(jié)功能因酸中毒影響而喪失,腦血管擴張,腦水腫壓迫神經元細胞和腦血管床,腦血流量進一步減少,加重腦細胞缺血缺氧。腦細胞在無氧代謝4分鐘后即可死亡,故在常溫下,心跳停止4~6分鐘后即可導致腦細胞不可逆的損害。

(2)腦血流再灌注損傷:首先缺氧酸中毒可使腦血管床擴張,心跳恢復后早期腦血流增加,腦過度灌注,造成腦充血、水腫、顱內壓增高、血腦屏障功能受損,一些毒性代謝產物可進入腦內。后因ATP不足,鈣泵功能無法維持,Ca2+可對腦細胞直接造成損害,并釋放生物物質,致腦血管強烈收縮,腦灌注降低,腦缺血,其再灌注損傷可持續(xù)長達72小時。

 【臨床表現及診斷】

1.突然昏迷 可在心搏停跳8~12 秒后出現,可有一過性抽搐

2.大動脈搏動消失 頸動脈、股動脈、肱動脈搏動消失,血壓測不出。年幼兒可直接觸摸心尖部確定有無心跳。

3.心音消失或心跳過緩 心音消失或年長兒心率低于30次/分,新生兒低于60次/分,初生新生兒低于100次/分均需施行心臟按壓。

4.瞳孔擴大  心臟停搏30~40 秒瞳孔開始擴大,對光反射消失,瞳孔大小可反映腦細胞功能受損程度。

5.呼吸停止或嚴重呼吸困難 面色灰暗或紫紺,應注意呼吸過于淺弱、緩慢或呈倒吸氣樣時,不能進行有效氣體交換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改變與呼吸停止相同。

6.心電圖 表現為①心搏徐緩;②室性心動過速;③ 心室纖顫;④ 心室停搏。

7.眼底變化 眼底血管血流緩慢或停滯,血細胞聚集呈點彩樣改變。提示腦血流已中斷,腦細胞即將死亡。

前兩項即可診斷心搏呼吸驟停,而不必反復觸摸脈搏或聽心音,以免貽誤搶救時機。

【心肺復蘇方法】

心搏呼吸驟停的復蘇:強調現場及時搶救,分秒必爭?偟脑瓌t是盡快恢復心跳,以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以保證全身,尤其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及氧供應。一般復蘇步驟如下:

1.通暢氣道( airway,A ) 首先快速吸凈口咽部分泌物,嘔吐物或異物,并使頭部后仰,使氣道平直。

2.建立呼吸( breathing,B ) 借助人工方法進行氣體交換, 需與心臟按壓同時進行。

(1)口對口人工呼吸:簡單易行,操作時患兒平臥,頭稍后仰,術者一手托住患兒下頜,另一手拇指與食指捏住患兒鼻孔。深吸氣后從患兒口腔吹入,然后放松鼻孔,讓患兒肺內氣體自動排出,吹氣與排出時間為1∶2,吹氣頻率要求兒童為 18~20次/ 分,嬰兒為30~40 次/分,數次吹氣后應緩慢擠壓患兒上腹部一次,以排除胃內氣體?趯谌斯ず粑鼤r,吸氧濃度較低,難以保證通氣量,故應盡快用復蘇器或呼吸器代替。

(2)簡易復蘇器人工呼吸:可進行有效的通氣。選擇適合的面罩,一手固定面罩使其緊貼患兒面部,并托舉患兒下頜,另一手有節(jié)律的擠壓、放松氣囊,擠壓與放松時間以1∶2 為宜,擠壓次數同上。注意觀察胸部起伏及呼吸音強弱作為給氣量是否適宜的依據。

(3)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是通氣效果最佳的人工呼吸方法。當需要持久通氣時,或面罩吸氧不能提供足夠通氣時,可用氣管內插管代替面罩吸氧。插管時應選用與年齡相適應的不同內徑的導管,插管后放置牙墊,用膠布固定。插管后用呼吸機或簡易呼吸器進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3.循環(huán)支持(circulation,C) 胸外心臟按壓需在呼吸建立后進行,操作時,將患兒仰臥置于硬板床上,對年長兒可用雙掌法,即以雙手掌根部重疊壓住患兒胸骨中下1/3處,按壓時雙手肘關節(jié)伸直,有節(jié)奏地向脊柱方向壓迫胸骨下段,頻率為80~100 次/分,幅度為3~4 cm。對嬰兒用雙指法或拇指法,即兩拇指放置于胸骨下1/3處,其余四指環(huán)繞胸廓,按壓時僅拇指用力,頻率為120次/分,幅度為1~2cm, 心臟按壓頻率與人工通氣頻率之比為新生兒3:1,年長兒5∶1。

若胸外心臟按壓十分鐘無效,或胸廓畸形、胸部外傷無法施行胸外按壓,血氣胸心包填塞者可施行胸內心臟按壓。操作時由外科醫(yī)生協助進行,于胸骨左緣第4或第5肋間作橫切口。將右手食、中指置于心臟后面,拇指置于心臟前面,同時按壓左右心室,按壓頻率同上,直至心跳恢復。

心臟按壓有效的指征為:①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測得動脈血壓>60mmHg;② 原來擴大的瞳孔縮小,光反射恢復;③ 口唇及甲床顏色轉紅;④ 肌張力增強或有不自主運動; ⑤出現自主呼吸。

4.藥物治療 (drug,D )  在心肺復蘇過程中,恰當使用藥物有助于促進自主呼吸與心搏的恢復。在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環(huán)的同時建立靜脈通道,即可藥物治療,若靜脈通道建立困難,可骨髓內給藥,凡可靜脈用的藥均可由骨髓內給予。其目的是提高心、腦灌注壓,增加心、腦血流量,減輕酸中毒,提高室顫閾值,為除顫創(chuàng)造條件,減少腦再灌注損傷。但不能用藥物治療取代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環(huán)。常用藥物有 :

(1)腎上腺素:為首選藥物,適應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心搏呼吸驟停。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頻率作用。首次靜脈或骨髓內0.01mg/kg(0.1ml/kg,1:10,000溶液),氣管內0.1 mg/kg,3~5分鐘若無效,重復1次,靜脈、氣管內均按0.1mg/kg給予,一般3~5次。心跳恢復后持續(xù)靜滴的劑量為每分鐘0.05 ~1μg/kg。

(2)碳酸氫鈉:復蘇最初不宜使用,用藥指征為:確立有效的通氣且通氣量足夠,PH<7.20,嚴重肺動脈高壓、高血鉀、腎上腺素給藥后效果不佳時可考慮使用。先予5%碳酸氫鈉5ml/kg,稀釋成等張液后快速滴入,此后根據血氣分析與生化檢查結果決定補充量,以維持機體PH>7.25為宜。

(3)阿托品:運用于心臟復跳后心動過緩,劑量每次0.02 mg/kg,最大劑量0.1mg/kg,間隔5分鐘可重復使用。最大劑量兒童不超過1mg,青少年不超過2mg,可通過靜脈、骨髓、氣管內給藥。

(4)葡萄糖:在嬰幼兒心臟復蘇時,應快速進行床邊的血糖檢測,在低血糖時應立即給葡萄糖,劑量0.5~1.0g/kg,宜25%葡萄糖靜脈注射。

(5)鈣劑:僅在疑有低鈣血癥時才給予鈣劑,在治療高鉀血癥(非洋地黃中毒)、高鎂血癥、鈣通道阻滯劑過量時,也可考慮使用。劑量:葡萄糖酸鈣100~200mg/kg(10%葡萄糖酸鈣1~2ml/kg),每次最大劑量2.0g;氯化鈣20~50mg/kg(10%氯化鈣0.2~0.5ml/kg),每次最大劑量1.0g。

(6)利多卡因:當存在室顫時可用利多卡因。劑量:負荷量為1 mg/kg,負荷量給以后即給靜脈維持,劑量為每分鐘20~50μg/kg。

5.心電圖(EKG,E)  在搶救同時,心電監(jiān)護或反復心電檢查以及時了解心臟情況,對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

【復蘇后的處理】  經心肺復蘇成功后,應注意: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糾正低血壓、心律紊亂等;積極實施腦復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預防與護理】

1.監(jiān)測生命體征,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血氣及電解質的變化。

2.注意神志、精神、瞳孔及周圍循環(huán)的變化并記錄。

3.加強呼吸管理,定時濕化氣道,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4.維持有效循環(huán)及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出入量,保證熱量供給。

5.維持正常體溫。

第二節(jié)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機體對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的炎癥免疫反應失控,導致急性循環(huán)和微循環(huán)功能紊亂,最終導致細胞代謝和臟器功能障礙的循環(huán)衰竭綜合征,是兒科常見危重癥之一。若不及時妥善治療,嚴重者引起器官功能受損,甚至發(fā)展為多器官功能衰竭。

本綜合征屬中醫(yī)“厥證”、“脫證”等范疇!傷寒論·厥陰病》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凡陽氣不能通達四末,冷不過腕踝者稱為厥,冷過肘膝者稱為逆。主要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而致的忽然昏厥、不省人事而伴四肢逆冷的證候。

【病因病機】

1.西醫(yī)病因病機

(1)病因與原發(fā)病

①病因: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其中以細菌感染多見。革蘭氏陰性菌約占1/3~1/2,如痢疾桿菌、腦膜炎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克雷白菌屬等;革蘭氏陽性菌常見的有: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近年來,由于廣譜抗菌素的大量應用,耐藥致病微生物所致感染性休克發(fā)生率上升。

②常見原發(fā)。耗壳埃谖覈l(fā)急性細菌性傳染。ㄈ缰卸拘粤〖、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所致的感染性休克發(fā)病率明顯減少,慢性病或腫瘤等繼發(fā)感染后休克發(fā)病率上升。比如年長兒的重癥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白血病以及各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繼發(fā)感染導致感染性休克。另外,危重病人因感染、禁食等原因不能經腸道進食,或機體抵抗力下降等直接或間接損傷均會造成腸粘膜屏障功能障礙,腸道細菌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導致“腸道細菌轉移”,腸道菌產生的內毒素或其他腸毒素也可進入血流導致“腸源性毒血癥”。繼發(fā)感染多為院內耐藥的條件致病菌所致。

(2)發(fā)病機制

現代醫(yī)學認為小兒感染性休克的發(fā)病機理極為復雜,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細胞、亞細胞、分子及亞分子水平,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感染的過度反應在發(fā)病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①微循環(huán)障礙:細菌及其毒素進入人體后大量繁殖,釋放其毒素,血液中兒茶酚胺、血栓素A2(TXA2)、腫瘤壞死因子(TNF)等物質增多,交感神經興奮,全身小血管收縮,微循環(huán)灌流減少而致組織缺血缺氧,休克進一步發(fā)展,動靜脈短路開放,缺血缺氧加重,血中乳酸多而致酸中毒,此為缺血缺氧期;此時微靜脈端呈痙攣狀態(tài),而微動脈舒張,出現微循環(huán)瘀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漿外滲,有效循環(huán)量銳減,進入瘀血缺氧期;至休克晚期,血液濃縮,流動減慢呈淤泥狀,紅細胞破壞,血小板凝聚成微聚物而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②免疫炎性介質的作用醫(yī)學全在線:病原微生物釋放內、外毒素,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多形核細胞等,釋放一系列促炎和抗炎介質,由于促炎和抗炎平衡失調,產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或代償抗炎反應綜合征(CARS),這是產生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病理基礎。

③神經-內分泌和其他體液因子作用:嚴重感染時,機體除發(fā)生免疫系統(tǒng)反應外,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亦迅速作出反應。首先,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興奮,循環(huán)中兒茶酚胺類激素濃度迅速增加時,外周血管強烈收縮,代償性增加回心血量,但內臟血管的收縮時使臟器的血液灌注不足而缺血缺氧;在垂體-腎上腺軸的作用下,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釋放也增加;諸多因素造成組織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釋放花生四烯酸,后經環(huán)氧化酶和脂氧化酶作用分別產生前列腺素類(PGS)、前列環(huán)素(PGIZ)、血栓素(TXAZ)和白三烯(LT)等。這些神經-體液因子的調節(jié)紊亂導致血管強烈收縮,內皮細胞損傷,是休克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的基礎。

感染性休克是在病原體及其毒素作用下,由血液動力學異常、組織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多臟器功能衰竭三種不同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

2.中醫(yī)病因病機

病因多為外感時邪,而以溫熱邪毒為主。時邪入侵極易化熱內陷,并迅速傳變,致使熱毒內郁,陽氣伏遏,失于宣通,難達肢末,乃致熱深厥深。邪入營血,蒙閉心包,引動肝風,出現神昏抽搐。熱毒之邪,煉液為痰,痰熱相搏,交結于氣道,出現喉中痰鳴。熱盛耗氣傷陰,導致氣陰耗竭,由于邪熱燔灼營血,加之陽氣虛衰,運血無力導致瘀血內生。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陰液大傷,陰脫陽無所附,造成陰竭陽脫之證。總之,本病早期表現為邪熱內閉;若正不勝邪,則由內閉而致外脫;最后陰陽離絕,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1.休m.jfsoft.net.cn/zhuyuan/克早期(代償期) 以臟器低灌注為主要表現。神志清楚,煩躁不安或萎靡不振,面色蒼白,肢端發(fā)涼,呼吸加快,心率增快,血壓正常或稍偏低,脈壓差變小,實驗室檢查可出現高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

2.休克中期(失代償期) 主要表現為低血壓和酸中毒。意識模糊,嗜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肛指溫差>6℃,唇紺,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3秒。血壓下降,呼吸表淺且快,心率快,心音低鈍,尿少甚則無尿。此期可出現各臟器功能不全。

3.休克晚期(不可逆期)  患兒表現為血壓明顯下降,心音極度低鈍,常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常規(guī)抗休克治療難以糾正。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 對易于并發(fā)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應給予足夠的警惕和實施持續(xù)動態(tài)的監(jiān)測;純撼霈F急性神志改變、少尿、高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常是休克的早期表現,難于解釋的過度通氣、心動過速和面色蒼白是發(fā)生休克的先兆。肢端涼而發(fā)紺,肛指溫差加大,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3秒,代謝性酸中毒,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呼吸淺促甚至節(jié)律不整是休克失代償的體征。休克晚期呈現多臟器功能受損(見表16-1)。

2.鑒別診斷  感染性休克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鑒別,如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等。低血容量休克系因大量出血、失水(如嘔吐、腹瀉、腸梗阻)、失血漿(如大面積燒傷)等使血容量突然大量減少所致;心源性休克系心臟搏血功能低下所致,常繼發(f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堵塞,嚴重心律失常,各種心肌炎和心肌病,急性肺源性心臟病等;過敏性休克常因機體對某些藥物(如青霉素或生物制品)發(fā)生過敏反應所致;神經源性休克可由外傷、劇痛、腦脊髓損傷、麻醉意外引起,因神經作用使外周血管擴張,有效血容量相對減少所致。

【治療】

1.治療原則  積極控制感染和抗休克治療。配合中醫(yī)治以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2.西醫(yī)治療

(1)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補充血容量是搶救感染性休克最基本而主要的措施之一,以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量,改善組織灌流,其原則是需多少,補多少,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首批快速補液。液量按10~20ml/kg計算,常用2:1等張含鈉液(2份0.9%氯化鈉注射液,1份1.4%碳酸氫鈉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等,以2:1等張含鈉液最理想。在30~60分鐘內快速滴入或靜脈推注,以快速補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糾正酸中毒。重癥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漿等,尤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更好,它既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擴容作用強,又可降低血液粘稠度,疏通微循環(huán),防止DIC。

第二階段,繼續(xù)輸液。以1/2張(早期休克)或2/3張(中、晚期休克)液繼續(xù)補液,液量按30~60ml/kg計算,分2~3批于6~8小時內輸入,至休克基本糾正。休克基本糾正的指標為:①面色紅潤,安靜入睡,四肢溫暖;②血壓穩(wěn)定,收縮壓>90mmHg,脈壓>30mmHg,③心音有力,較前減慢;④尿量增加(每小時>1ml/kg),毛細胞管再充盈時間<1秒。

第三階段,維持輸液。休克基本糾正后補液以維持生理需要,第1個24小時補液量為50~80ml/kg,多用含鉀維持液,可根據血氣分析及電解質監(jiān)測調整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

糾正酸中毒多與擴容同時進行;純耗蛄吭黾雍蠹纯砂l(fā)揮腎臟的自我調節(jié)作用,不可過多使用堿性液,尤其是已有臟器衰竭時糾酸更應慎重進行,應以改善微循環(huán),恢復臟器功能為治療根本。

(2)給氧與呼吸支持:早期休克患兒應立即予鼻導管或口罩給氧,新生兒、小嬰兒可應用鼻塞持續(xù)氣道正壓給氧(NCPAP),年長兒可選用面罩CPAP,嚴重呼吸困難或呼吸衰竭時應經口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

(3)血管活性藥物

莨菪類藥物:可調節(jié)微循環(huán)舒縮紊亂,既能解除兒茶酚胺所致血管痙攣,又可對抗乙酰膽堿的擴血管作用。首選山莨菪堿(654-2),每次1~3 mg/kg,靜注,每10~15分鐘1次,至面色轉為紅潤,肢暖,血壓回升,尿量增多。此后,減小劑量及延長用藥間隔時間。如使用8~10次無好轉,應分析原因,換成其他血管活性藥物。

多巴胺:具有興奮多巴胺受體、α受體和β1受體作用。其特點是隨劑量不同發(fā)揮不同的效應,小劑量即每分鐘2~5μg/kg時主要興奮多巴胺受體,使腎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中等劑量即每分鐘5~10μg/kg主要興奮β1受體,能增加心臟收縮力及腎血流量。

多巴酚丁胺:為人工合成兒茶酚胺。β1效應較多巴胺強,可加強心肌收縮力。通常情況下,多巴酚丁胺不會升高血壓,常用劑量每分鐘為5~20μg/kg。

④腎上腺素:劑量為每分鐘0.05~0.2μg/kg時興奮β受體,具有增加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作用;劑量為每分鐘0.5~2.0μg/kg以興奮血管α受體為主,使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常用于心搏呼吸驟停和心肺復蘇后休克狀態(tài)。

⑤葡萄糖-胰島素-鉀極化液(GIK):可改善血流動力學,加強心臟收縮力的作用,但也可使乳酸水平升高,多在心輸出量低,血管活性藥物療效差時使用。

納洛酮:為鴉片受體拮抗劑,多用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動力學極不穩(wěn)定,其他血管活性藥物療效差時,劑量為0.1~0.2mg/kg,靜脈注射,15~30分鐘見效,亦可在首劑量后以每小時0.1mg/kg連續(xù)滴注。

(4)強心劑: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擴容時快速大量輸液,感染性休克患兒易導致心功能不全,應給予快速強心藥如西地蘭15~20μg/kg,必要時再繼續(xù)洋地黃化。近年來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氨力農或米力農,強心效果更佳。

(5)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能穩(wěn)定細胞與溶酶體膜,減少酶釋放與組織破壞,有非特異性抗炎、抗內毒素、抗過敏作用,可減輕炎癥反應和滲出,還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管壁對血管活性藥物的反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但可降低抵抗力,引起高血糖,消化道潰瘍等,現大多主張重癥休克時使用,宜大劑量、短療程、及早使用,常用劑量為:甲基強的松龍每次20~30mg/kg,每6小時1次,1~2天停用,也可用地塞米松每日0.5mg/kg或更大劑量。

(6)控制感染:是防治感染性休克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如病原菌明確,選擇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若未明確者,應選用廣譜抗生素,其抗生素應用原則是:早期、足量、聯合、靜脈給藥、療程足夠,以迅速徹底控制感染。

3.中醫(yī)治療 

(1)辨證論治:感染性休克屬危重癥,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急救以扶正固脫為主,兼以祛邪。

①熱毒內閉

證候  高熱,煩躁,或精神萎靡,甚則神志昏迷,強直抽搐,喉中痰鳴,胸腹灼熱,面色蒼白,手足厥冷,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燥,脈細數。

治法  清熱解毒,通腑開竅。

方藥  清瘟敗毒飲小承氣湯加減,并配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開竅醒神。

②氣陰虧竭

證候  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呼吸促而弱,皮膚干燥,尿少口干,四肢厥冷,唇舌干絳,苔少而干,脈細數而無力。

治法  益氣養(yǎng)陰,救逆固脫。

方藥  生脈散加減。若兼見大片瘀斑擴大融合,是氣脫血瘀之證,適加丹參、赤芍、川芎,并重用人參,以益氣固脫化瘀。

③陰竭陽脫

證候  神志不清,面色青灰,皮膚紫花或大片瘀斑,皮膚濕冷,四肢冰涼過肘膝,汗出如油,呼吸不整,體溫不升,唇紫發(fā)青,苔白滑,脈微欲絕,指紋淡隱。

治法  益氣回陽,救逆固脫。

方藥  參附湯或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捎參附注射液

(2)中藥成藥

①參附注射液:用于陰竭陽脫證。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

生脈注射液:用于氣陰虧竭證。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

【預防與調護】

1.一般護理 定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觀察瞳孔及末梢循環(huán)狀況。

2.觀察重點 ①脈壓,是心臟一次搏出量的有力指標,脈壓減少提示心排血量不足;②皮膚血管的舒縮狀態(tài)和眼底動靜脈的比例;③每小時尿量,是內臟血流量的灌注指標,一般兒童應>20ml/小時,嬰幼兒應>10ml/小時。

3.特殊護理 在高熱、驚厥、冬眠療法、呼吸衰竭、氣管切開時應予相應的特殊護理。

【附】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診斷

目前國內外均無統(tǒng)一的MODS診斷標準。1995年中華急診醫(yī)學會兒科組與中華兒科學會急診組制定各臟器功能衰竭的標準見下表16-1。

表16-1  嬰兒及兒童系統(tǒng)臟器功能衰竭的診斷標準

心血管系統(tǒng)

1.血壓(收縮壓)

嬰兒<40mmHg

兒童<50mmHg

或需持續(xù)靜脈輸入藥物如多巴胺>5μg/kg·min,以維持上述血壓

2.心率:體溫正常,安靜狀態(tài),連續(xù)測定1分鐘

嬰兒:<60次/分或>200次/分

兒童:<50次/分或>180次/分

3.心搏驟停

4.血清PH<7.2(PaCO2不高于正常值)

呼吸系統(tǒng)

1.呼吸頻率:體溫正常,安靜狀態(tài),連續(xù)測定1分鐘

嬰兒<15次/分或>90次/分

兒童<10次/分或>70次/分

2.PaCO2>65 mmHg

3.PaO2<40mmHg(不吸氧,除外青紫型心臟病)

4.需機械通氣(不包括手術后24小時內的患兒)

5.PaO2/FiO2<200mmHg(除外青紫型心臟病)

神經系統(tǒng)

1.Glasgow昏迷評分≤7

2.瞳孔固定,散大(除外藥物影響)

血液系統(tǒng)

1.急性貧血危象:Hb<50g/L

2.白細胞計數≤2×109/L

3.血小板計數≤20×109/L

腎臟系統(tǒng)

1.血清BUN≥35.7mmol/L(100mg/dl)

2.血清肌酐≥176.8μmol/L(2.0mg/dl)

3.因腎功能不良需透析者

胃腸系統(tǒng)

1.應激潰瘍出血需輸血

2.出現中毒性腸麻痹,高度腹脹

肝臟系統(tǒng)

總膽紅素>85.5μmol/L(5mg/dl)及SGOT或LDH為正常的2倍以上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