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Ma lin gen
|
維藥名 | 切合日提馬克 依力提孜
|
別名 | 也而撒根、瑣珊根、鎖珊根、玉簪根《回回藥方三十六卷》,艾斯魯斯 賽維賽尼、比合 賽維散、比合 爾薩、爾薩克 節(jié)爾《明凈詞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鳶尾科植物馬藺Irislactea Pal1.var.chinensisKoidz.的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參見“馬藺子”條。附:馬藺子Iris lactea Pal1.var.chinensis Koidz
多年生草本,高25~30cm。根莖短而粗壯;根棕褐色,細長而堅韌。葉基生,成叢,老葉葉鞘枯死后裂成纖維狀;葉片條形,長20~30cm,寬3~6mm,全緣,先端漸尖,下部帶紫色,光滑無毛,平行脈7~10條,兩面凸起;ㄇo由葉叢中抽出,高10~30cm,頂端有花1~3朵,苞片3,葉狀;花藍紫色,花被6,2輪,外輪較大,匙形,內(nèi)面平滑,有黃色條紋,內(nèi)輪稍小倒披針形花被下部聯(lián)合成簡;雄蕊3,花藥長;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3深裂,花瓣狀,頂端2裂。蒴果長圓柱形,具6條縱肋,先端具尖喙。種子近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棕褐色,有棱角;ㄆ4~5月,果期5~6月。
生于向陽山野、路旁、溝邊、草地及草甸,也常栽種于屋旁庭園及花圃中。我國主產(chǎn)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河南、湖北等地,國外前蘇聯(lián)、希臘等地亦有分布。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揮發(fā)油[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熱。
《藥物之園》:“二級末熱、干性偏低,陳舊者干熱性比新鮮者強。”
|
功效 | 生干生熱,消炎退腫,溫筋健肌,祛寒止痛軟堅散結(jié),消除乃孜來感冒,祛斑牛輝等。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3~5g。外用:適量。本品可入湯劑。散劑、糖漿、蜜膏,滴耳劑、鼻聞劑、漱口劑、傷粉、敷劑、洗劑、灌腸劑、油劑、坐浴劑、陰道栓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麗春花代。
|
附方 | 1.治頭痛日久不愈 取適量馬藺根,研成細粉,與適量葡萄醋、玫瑰花油制成敷劑,敷于患處。
2.治眼前發(fā)黑,心悸心慌,肢體顫抖,休克,癱瘓,筋肌松弛,小兒驚醒癥,記憶下降 取適量馬藺根,煎湯內(nèi)服。
3.治寒性乃孜來感冒,耳鳴 取適量馬藺根,與適量葡萄醋煎成耳滴劑,滴于耳道。
4.治脾臟炎腫,水腫 取適量馬藺根,研成細粉,與適量葡萄醋制成敷劑,敷于脾區(qū)。
5.治蝴蝶斑,雀斑,皮膚白斑 取適量馬藺根、白藜蘆,研成細粉,與適量涼開水制成敷劑,敷于患處。
6.治膿瘡流水,瘡口不合,瘡瘍腐爛,痔瘡腐爛 取適量馬藺根,研成細粉,制成傷粉,撒于患處或與適量蜂蜜制成敷劑敷于患處。
7.治陰道滴蟲 取適量馬藺根,研成細粉,與適量蜂蜜制成陰道栓,塞入陰道。
8.治大便干結(jié) 取馬藺根30g,煎湯內(nèi)服;或研成細粉,過籮制成散劑,用開水沖服。(1~8方出自《藥物之園》)
|
制劑 | 買朱尼 比合 賽維散 蜜膏 馬藺根9g,去皮甘草根21g,蜂蜜30ml。藥物研成細粉,過羅,用煉蜜制成蜜膏即可。主治生干生熱,清除濃性黏液質(zhì),消炎退腫,止咳除痰等。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zhì)性胸肺疾病,如濃性黏液質(zhì)性頑固肺病,胸膜發(fā)炎,咳嗽痰多等。內(nèi)服,每日2次,每次6~9g,用溫開水送下。(《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維吾爾醫(yī)學(xué)》方劑部分)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宋立人.現(xiàn)代中藥學(xué)大辭典(上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75 |
維藥名出處 | 《拜地依藥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