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蘆薈葉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蘆薈葉

  
別名
漢語拼音 lu hui ye
英文名 Aloe leaf
藥材基原 百合科植物斑紋蘆薈或庫拉索蘆薈的葉。
動植物形態(tài) 1.庫拉索蘆薈,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ㄇo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點垂,長約2.5cm,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花藥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ㄆ2-3月。
2.斑紋蘆薈,多年生草本。根系段狀。莖短或無莖。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葉片狹披針形,長10-20cm,寬1.5-2.5cm,厚5-8mm,先端漸尖,基部闊而包莖,邊緣有刺狀小齒,下有斑紋;ㄇo單生或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梗長約2.5cm;花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苞片;花被筒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有時突出,花藥2室,背部著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mm。花期7-8月。
3.好望角蘆薈,莖直立,高3-6m,葉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cm,寬12cm,具刺,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狀花序長60cm左右;花梗長約3cm;花被6,呈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微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
資源分布 1.原產非洲北部地區(qū),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 2.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3.分布非洲南部地區(qū)。
生態(tài)環(huán)境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中藥化學成分 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78%,異蘆薈大黃素甙(isobarbaloin, aloinB),7-羥基蘆薈大黃素甙(7-hydroxyaloin)5-羥基蘆薈大黃素甙A(5-hydroxyaloinA)。又含樹脂約12%,為蘆薈樹脂鞣酚(aloeresitannol)與桂皮酸(cinnamic acid)相結合的酯。還含L-天冬酰胺(L-asparagine),天冬氨酸(aspqrtic acid),DL-蘇氨酸(DL-threonine),L-色氨酸(L-tryp0tophane)等氨基酸;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icd)等有機酸以及鈉、鉀、鈣、鎂、氯等無機元素。又含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mmose)。另含多糖混合物,基中主含果膠酸(prctic acid)還有D-半乳聚糖(D-galactan),葡萄甘露聚糖(galactose)的摩爾比為5:1;在D-半乳聚糖中含半乳糖占92.9%,半乳糖醛酸占3.8%;在葡萄甘露聚糖中葡萄糖與甘露糖的摩漁爾比為1:22。還含一種稱為蘆薈多糖(aloeferan)的多糖,其實驗式為(C222H620O336NS3P)7,相對分子質量約7000;另含1種多糖,基中D-葡萄糖、D-甘露糖與D-半乳糖的摩爾比為2:2:1,還有少量的阿拉伯糖(arabinosr)和鼠李糖(rhyanmose)。
2.斑紋蘆薈 葉含蘆薈苦素(aloesin),蘆薈寧(aloenin),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十六碳二烯酸(hexadecadi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β-蘿卜素(β-carotene),維生素(vitamin)B1、B2、C、D、E、PP,另含代號為A60、A90a、A90b的三種多糖,其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2000、47000、12000,A60系甘露聚糖,A90b為葡萄甘露聚糖,其中葡萄糖與甘露糖的摩爾比為3:4。又含蘆薈多糖。
3.好望角蘆薈 葉含蘆薈大黃素甙,異蘆薈大黃素甙。又含蘆薈樹脂(aloeresin)A、B、C、D,其中蘆薈樹脂B就是蘆薈甘素。還含異蘆薈樹脂(isoaloeresin)A,蘆薈松(aloesone),好望角蘆薈甙元(feroxidin),好望角蘆薈甙(feroxin)A及B,呋喃蘆薈松(furoaloesone),好望角蘆薈內酯(feralolide),5-羥基蘆薈大黃素甙A。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蘆薈甙能刺激大腸蠕動,引起緩瀉。斑紋蘆薈葉的混懸液(400mg/ml)給雄鼠灌胃,其瀉下作用和進口蘆薈相似。
2.蘆薈葉漿汁制成含多糖類(聚糖醛酸酯,polyuronide)的凝膠制劑,用于皮膚或其它組織創(chuàng)傷以及燒傷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味苦;澀;性寒
歸經 肝;大腸經
功效 瀉火;解毒;化瘀;殺蟲
功效分類 瀉下藥;通經藥
主治 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閉經;瘡;疥瘡;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絞汁涂。
用藥禁忌 《南寧市藥物志》:脾胃虛弱者禁用。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涼血止痛。治內傷,洗痔瘡,敷瘡疥,去油膩。
2.《云南府志》:治丹毒。
3.《本草綱目拾遺》:治跌撲損傷。
4.《植物名實圖考》:治湯火灼傷。
5.《嶺南采藥錄》:去瘀散毒。
6.《南寧市藥物志》:消疳熱,殺蟲積,通經,涼肝。治婦人經閉,小兒驚癎、疳積。生用外敷,治湯火傷和痄腮。
7.《四川中藥志》:治濕熱白濁,白帶。
8.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搗敷癤癰腫毒,潰瘍爛肉。
考證 出自《嶺南采藥錄》。 1.《植物名實圖考》:油蔥,即羅幃草。 2.《嶺南雜記》:油蔥形如水仙葉,葉厚一指,而邊有刺。不開花結子,從根發(fā)生,長者尺余。破其葉,中有膏,婦人涂掌中以澤發(fā)代油。按油蔥,粵西人以其膏治湯火的傷有效。又名羅幃花,如山丹。象鼻草,初生如舌,厚潤有刺,兩葉對生,高可尺余,邊微內翕。外葉冬瘁,內葉即生,栽之盆玩,喜陰畏漢,蓋即與仙人掌相類。產大理者,夏發(fā)莖,開小尖瓣黃花如穗。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1.Aloe Varae 2.Aloe Chinensis 3.Aloe Feroc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Aloe vera L. 2.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A. barbadensis Mill. Var. chinensis Haw.;A.chinensis(Haw.)Bak.] 3.Aloe ferox Mill.
科屬分類 百合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