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葉狗脊、鐮葉狗脊、鳳凰尾、貫眾、老龍骨、狗脊、大葉路基 |
漢語拼音 | dong fang gou ji |
英文名 | Rhizome of Oriental Chain Fern |
藥材基原 | 為烏毛蕨科植物東方狗脊蕨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可達1-2m。根莖粗壯、橫走,密被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叢生,葉柄長而粗硬,基部密被鱗片;葉片為三角狀長橢圓形,2次羽狀分裂,革質(zhì),羽片廣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不對稱,有羽狀深裂,裂片鐮形或線形,邊緣上部有細鋸齒或全緣,長2-3cm,常有無性芽著生;主脈兩側(cè)各有網(wǎng)眼2-3行。孢子囊群矩圓狀線形,著生于靠近主脈兩側(cè)的一行網(wǎng)脈上;囊群蓋褐色,硬膜性,成熟時向中肋一側(cè)分裂。 |
資源分布 | 分布我國東南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林下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挖,削去須根及葉柄,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1.性狀鑒別 根莖呈圓柱形,長10-30cm,直徑3-10cm。表面密被棕色鱗毛、葉柄殘基和須狀根。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紅棕色或棕褐色,有3-5個大小不等的黃白色維管束小點,排列成環(huán),其中2個較大,呈“八”形排列。氣微,味微苦。 2.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棕褐色長圓形細胞,外被棕色披針形鱗片毛;鱗片毛由多細胞組成,基底層細胞約9個,越往上越少,每層5-1個,約有11層。下皮為5-10余列黃棕色多角形厚壁細胞,胞腔內(nèi)具淀粉粒。周韌型維管束3-5個,環(huán)列;韌皮薄壁細胞壁微波曲,其外有2列中柱鞘細胞,內(nèi)皮層細胞可見凱氏點周圍細胞內(nèi)有油滴狀物。基本組織中常成片散布紅棕色樹脂塊,薄壁細胞較在,類圓形,細胞內(nèi)充滿淀粉粒;淀粉粒單粒或2-4個復(fù)粒,呈類圓形、腎形、長圓形、梨形等,長徑4-22μm。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東方狗脊根莖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櫚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狗脊酸(woodwardic acid,C30H48O3)。還含棕櫚酸菜油甾醇酯(campesteryl palmitate),菜油甾醇-D-葡萄糖甙(campesteryl-D-glucoside),β-谷甾醇-D-葡萄糖甙-6'-棕櫚酸脂(β-sitosteryl-D-glucoside-6'-palmitate),菜油甾醇-D-葡萄糖甙-6'-棕櫚酸脂(campesteryl-D-glucoside-6'-palmitate),尖葉土杉甾酮(ponasterone)A,牛膝甾酮(inokostero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溫 |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
功效 | 祛風除濕;補肝腎;強腰膝;解毒;殺蟲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生肌藥 |
主治 | 腰背酸疼;膝痛腳弱;痢疾;崩漏;白帶;小兒疳積;癥瘕;蛇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4.5-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或炒黑,研末涂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禁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中國藥植圖鑒》:效用同狗脊。 2.《廣西植物名錄》:祛風濕,壯腰膝。治腰腿痛,痢疾,蛇傷。 3.《野生藥植圖說》:搗敷腫痛,可消腫、拔毒、生肌。 |
考證 |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Woodwardiae Oriental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Woodwardia orientalis Sw. |
科屬分類 | 烏毛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