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棕包
|
漢語拼音 |
xiao zong pi tou
|
英文名 |
root of Collett Iris, Collett Iris
|
藥材基原 |
為鳶尾科植物高原鳶尾的根、葉鞘纖維、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小棕皮頭,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坑欣先~鞘殘留纖維。根莖短,節(jié)不明顯;根簇生,膨大略成紡錘形,肉質(zhì)。葉基生,多數(shù); 葉片條形或劍形,灰綠色,花期葉長10-20cm,寬2-5mm,果期葉長20-35cm,寬1.2-1.4c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互相套疊,有2-5條縱脈;ㄝ愫芏,不伸出地面,基部有鞘狀葉;苞片2-4,膜質(zhì),寬披針形,內(nèi)含1-2朵花;花深藍(lán)色或藍(lán)紫色,狹漏斗狀,長6-13cm,直徑1.5-2.5cm,花被裂片倒披針形,花被管長4-6cm;雄蕊3,長1.5-2cm,花藥淡黃色,花絲白色;子房下位,3棱形,花柱分枝3,拱曲,花瓣?duì)。蒴?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51925_91506.shtml" target="_blank">三棱狀卵形,長1.5-2cm,直徑1.3-1.5cm,果頂具短喙;種子長圓形,黑褐色;ㄆ5-6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650-3500m的高山草地及向陽坡地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采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有大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瘀;止痛;通竅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瘀藥;止血藥
|
主治 |
跌打腫痛;鼻塞不通;牙痛;外傷出血;瘡毒生蛆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吹鼻引嚏。內(nèi)服:每次0.1-0.3g,研末沖。
|
用藥禁忌 |
內(nèi)服宜慎,孕婦及體弱者禁服,服后不能再飲酒。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Iris collettii Hook. F.
|
科屬分類 |
鳶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