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tu dan sh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蕎麥地鼠尾草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蕎麥地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莖四棱形,具槽,被黃褐色柔毛。主根條狀伸長,長達(dá)40cm,粗達(dá)2.5cm,扭曲狀,木質(zhì),外皮剝落顯紅色。葉對生;葉柄長9-21cm,被毛;葉片卵圓形,長4-15cm,寬2-10cm,先端銳尖,基部以形,邊緣具圓齒,苤薄紙質(zhì),布滿黃褐色腺點(diǎn)。輪傘花序,每輪2-4花,組成頂生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寬卵圓形,全緣,具緣毛,花梗長約3mm;花萼窄鐘狀或鐘形,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長1/3,下唇與上唇近等長;花冠紫褐色或紅色,冠筒圓柱狀,冠檐二唇形;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絲扁平;花柱與花冠上唇等長,先端2淺裂。小堅(jiān)果暗褐色,倒卵圓形,先端圓,背部具條紋;ㄆ5-11月,果期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四川。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荒野、草地、山坡。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雜質(zhì),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亞甲基丹參醌(methylene tanshiquinone),原兒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土丹參水溶性部位射液以相當(dāng)于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給藥后1.5h可見土丹參極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調(diào)經(jīng);化瘀止痛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化瘀止痛藥
|
主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陰腹痛;肝脾腫大;關(guān)節(jié)痛;胸絞痛;心悸;失眠。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