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扎蓬棵、刺蓬、三叉明棵、豬毛纓、叉明棵、猴子毛、 蓬子菜、乍蓬棵子 |
漢語拼音 | zhu mao ca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藜科植物豬毛菜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自基部分枝,枝互生,淡綠色,有紅紫色條紋,生稀疏的短硬毛。葉片絲狀圓柱形,長2-5cm,寬0.5-1.5mm,生短硬毛,先端有硬針刺,基部邊緣膜質(zhì),稍擴展而下延。花序穗狀,生枝條上部;苞片寬卵形,先端有硬針刺;小苞片2,狹披針形,比花被長,苞片及小苞片與花序軸緊貼;花被片5,膜質(zhì),披針形,長約2mm,結(jié)果時自背面中上部生雞冠狀突起;花被片在突起以上部分近革質(zhì),花藥短圓形,頂部無附屬物;柱頭絲形,長為花柱的1.5-2倍。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質(zhì)。種子橫生或斜生,直徑約1.5mm,先端平;ㄆ7-9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村邊、路旁、荒地戈壁灘和含鹽堿的沙質(zhì)土壤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開花時割取全草,曬干,除去泥沙,打成捆,備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黃白色。葉多破碎,完整葉片絲狀圓柱形,長2-5cm,寬0.5-1mm,先端有硬針刺。花序穗狀,著生于枝上部,苞片硬,卵形,頂部延伸成刺尖,邊緣膜質(zhì),背部有白色隆脊;花被片先端向中央折曲,緊貼果實,在中央聚成小圓錐體。種子直徑約1.5mm,先端平。 顯微鑒別 本品花粉粒,在掃描電鏡下觀察:花粉粒直徑1.4-19.9μm,圓形,輪廓線波浪狀。孔36-44個,孔徑1.15-2.77μm,孔間距離2.26-2.99μm?拙吣ぃど闲〈10-28個。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5g,用氨水潤濕,氯仿20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揮去氯仿,以1%鹽酸2ml溶解,放入試管中,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立即產(chǎn)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
中藥化學成分 | 全草含蔗糖(sucrose),D-葡萄糖(D-glucose), D-果糖(D-fructose),內(nèi)消旋肌醇(myo-inositol),D-甘露醇(D-mannitol),葡萄糖和果糖的乙酯[1],甾醇糖甙(sterol glycosides), 三甲銨己內(nèi)鹽(glycine betaine)和生物堿(alkaloid)[2]。地上部大經(jīng)分析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3],還含水仙甙(narcissin),異鼠李素(isorhamnetin),小麥黃素(tricin),小麥黃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貳(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異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刺蓬 煎劑或乙醇浸液1.32g/只給兔靜脈注射,有降壓作用,但乙醇浸液的降壓作用時間較煎劑長;煎劑每日10g/kg給兔灌胃連續(xù)1周,未中毒現(xiàn)象。 2.豬毛菜: 2.1.降壓作用 乙醇提取液4g/kg給慢性實驗性高血壓的狗灌胃,有較好的降壓作用;水浸膏0.5g/kg給麻醉兔、貓、獵等動物靜脈注射均有降壓作用,且劑量增加時其降壓程度亦增加。本品能抑制由于阻斷頸總動脈及刺激坐骨神經(jīng)向中端而致的升壓反射,并可使帶神經(jīng)的離體兔耳血管產(chǎn)生反向性擴張。因而變?yōu)樨i毛菜的降壓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社以中樞所致。 2.2.鎮(zhèn)靜作用:水浸劑5-10g/kg皮下注射,可減速少小鼠的自發(fā)活動, 20g/kg皮下注射,能延長戊巴比妥鈉對小鼠的睡眠時間;5-10g/kg皮下注射可加速小鼠陽性條件反射的消退,20g/kg時可使條件反射顯著抑制。 2.3.水浸劑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56g/kg,兔以80g/kg水浸劑灌胃則引起死亡。 |
藥理學 | 毒性小白鼠皮下注射豬毛菜浸膏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56g/kg,大白鼠腹腔注射8g/kg即死亡,家兔口服40g/kg朱見毒性反應(yīng), 80g/kg時可見死亡。另有蘇聯(lián)產(chǎn)豬毛菜Salsola riciLteri Kaselin。含豬毛菜堿(鹿尾草堿,Salsoline)、豬毛菜定堿(Salsoiidine),在動物實驗中有明顯的降低血壓作用:其降壓原理為抑制血管運動中樞,并能直接擴張血管。豬毛菜堿能加強狗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豬毛菜定堿的作用與豬毛菜堿基本相似。它們在引起降壓時,很少影響心臟楓能,但劑量過大,則可抑制心臟;無論大劑量或小劑量均使腸管與子宮節(jié)律收縮加強,張力上升。豬毛菜堿有抗利尿作用,其抗利尿作用主要由于重吸收增強,有些例子也可見到濾過率減少,去神經(jīng)后并不影響此作用,切除垂體則明顯改變其抗利尿作用性質(zhì),故豬毛菜堿的抗利尿作用主要是影響了下視丘-垂體系統(tǒng)。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涼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平肝潛陽;潤腸通便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 |
主治 | 高血壓病;多。眩暈;失眠;腸燥便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開水泡后代茶飲.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高血壓病、頭痛:豬毛菜六錢至一兩三錢。水煎服。初服時可用較小劑量,一至二周后,如有效,可逐漸加量,連服五至六個月。對早期患者效果顯著,對晚期患者效果較差。②洽高血壓頭暈,失眠:豬毛菜三兩,王⑦須一兩五錢,蚯蚓五錢。水十斤,煎熬至1500毫升,每服半小碗,日服三次。(《河南中草藥手冊》)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河北中藥手冊》:降血壓。治高血壓病、頭痛。 |
考證 | 出自《河北中藥手冊》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alsolae Collin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lsola collina [S.chinensis |
科屬分類 | 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