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bai shan li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白山蓼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成"之"字狀,由基部強(qiáng)烈地開展分枝,稀少分枝,多少具硬毛或無毛。托葉鞘褐色,微膜質(zhì),具疏長毛;葉片長圓形或長披針形,長3-8cm,寬0.3-0.7cm,先端漸尖,微鈍,基部楔形,邊緣向背面反卷,兩側(cè)具伏生的疏長毛,圓錐花序開展,疏松,花序枝除頂部1-2個(gè)外,幾乎全部腋生;苞片披針形,背部具暗褐色龍骨狀突起,基部及邊緣疏生長毛,內(nèi)有3-4花;小花梗長0.2-0.25cm,比苞片長,無毛,先端具關(guān)節(jié);花被長約3mm;果期長4-4.5mm;雄蕊8;子房無毛,花柱3,柱頭頭狀。小堅(jiān)果三棱形,長3.5-4mm,褐色,有光澤,不超出花被;ā⒐谙那锛。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qū)。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高山凍原下界草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消食化滯;止瀉 |
功效分類 | 消食化滯藥;止瀉藥 |
主治 | 消化不良;腹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 |
科屬分類 | 蓼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