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維生素D缺乏癥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致體內(nèi)鈣、磷代謝失常,從而引起以骨骼生長障礙為主 |
的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多汗、夜驚、枕禿、方顱、串珠肋、手鐲征、胸廓及下肢畸形等 | |
。重度患兒有明顯的肋骨串珠手腳鐲癥雞胸,及嚴重的O型及X型腿并出現(xiàn)手足抽搐。引起 | |
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可以是供給不足,日照不足,生長速度過快,或肝腎疾病引起維生素D | |
代謝異常。對本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適量補充維生素D并多接觸日光,一旦發(fā)病需增大劑量 | |
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 |
實驗室檢查:
|
血鈣:血總鈣低于1.75-1.88mmol/L以下,或鈣離子低于1.0mmol/ |
L。血磷正常或偏低。 | |
血清堿性磷酸酶:多數(shù)患兒增高。 | |
疾病辨析:
|
呆小病。 |
軟骨營養(yǎng)不良。 | |
效應細胞異常性佝僂病。 | |
無熱性驚厥。 | |
手足搐搦癥。 | |
治療方法:
|
氣陰不足 |
證候:面色蒼白,神情煩躁,夜寐不安,易驚多惕,發(fā)稀枕禿,納呆盜汗,肌肉松軟,囟門 | |
遲閉。舌苔薄白,指紋淡紫。本證常見于佝僂病初期。 | |
治法: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 | |
主方:扶元散加減。 | |
用法: | |
加減:食少加蒼術、焦三仙;煩躁易驚加珍珠母、鉤藤;多汗加生龍骨、生牡蠣。 | |
脾腎虧虛 | |
證候:面色虛浮,多汗肢軟,神情呆鈍,語言遲發(fā),齒生過緩,立遲行遲,頭顱方大,肋骨 | |
串珠,甚則雞胸,龜背,下肢彎曲,舌質(zhì)淡白,少苔,指紋淡紅。本證常見于重癥佝僂病。 | |
治法:補腎健脾,強筋壯骨。 | |
主方:補腎地黃丸加減。 | |
用法: | |
加減:便溏加白術、砂仁;語遲加益智仁、石菖蒲。 | |
陰虛風動 | |
證候:全身或四肢抽搐,發(fā)作無時,虛煩不安,睡眠不安,多汗易驚,手足瘛疭,五心煩熱 | |
,舌紅少苔,指紋淡紫。 | |
治法:滋陰養(yǎng)血,柔肝熄風。 | |
主方:大定風珠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潮熱加地骨皮、青蒿;手足瘛疭加僵蠶、天麻。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