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中風者,則常有之。有中寒、中暑、中濕、中火、中氣、食厥、勞傷、房勞、痰厥、血暈、中惡卒死等 癥,皆類中風者甚多,各有治法,不可作風治。如用風藥,誤之甚矣。
中于寒者。謂冬月卒中寒氣,昏冒口噤、肢攣惡寒,脈浮緊也。(宜后方。)
其癥或口吐涎沫,重則四肢僵直,先用熱酒、姜汁各半盞灌之,稍醒后,隨用附子理中湯。若不急治,舌 短囊縮而死矣。
附子理中湯 治中寒厥倒。
大附子(炮去臍) 干姜 吳茱萸(炮) 官桂 人參 當歸 陳皮 濃樸(姜炒) 白術(去蘆)甘草(炙)
上銼生姜、棗子,水煎熱服。
中于暑,謂夏月卒暴炎暑,昏冒痿厥,吐瀉喘滿也。(宜后方。)
十味香薷飲 (方見中暑。)
中于濕者,丹溪所謂東南之人多由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
清燥湯 (方見痿 ,依本方加竹瀝、姜汁。)
中于火者,河間所謂肝木之風內中,六經(jīng)之邪外侵,良由五志過極,火盛水衰,熱氣怫郁,昏冒而卒仆也。
(宜后方。)用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獨參湯之類,內有恚怒傷肝、火動上炎者,用小柴胡湯之類。
m.jfsoft.net.cn/rencai/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 (俱見補益。)
中于氣者,由七情過極,氣厥昏冒,或牙關緊急也。(宜后方。)
中氣癥,因與人相爭,暴怒氣逆而暈倒者,此名中氣。氣脈多沉,風脈多浮;風中身溫有痰涎,氣中身冷無痰涎。先用姜湯灌,救蘇后,即用衛(wèi)生資格考試網(wǎng)木香順氣散,或藿香正氣散。
木香順氣散 治中氣暈倒。
木香(另研) 砂仁(各五分) 烏藥 香附 青皮(去穣) 陳皮 半夏(姜炒) 濃樸(姜炒) 枳殼(麩炒,各一錢) 官桂 干姜 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木香調服。氣不轉加蘇子、沉香。
藿香正氣散 治中風調理平和之劑。(方見霍亂。)
食厥者,過于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故昏冒也。(宜后方。)先用姜鹽湯多灌,探吐之后,服六君子 湯。凡中卒倒、口噤不能言、目不識人、四肢不舉等癥,多者飲食過度,變?yōu)楫惓,必須審問明白。若果因?食之后,或著氣惱,另煎鹽湯灌之,探吐之即愈。
人參(七分) 白術(去蘆) 白茯苓(去皮) 陳皮 半夏(姜汁制,各一錢) 香附(一錢二分)木香 砂仁(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銼生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勞傷者,過于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衰,不任風寒,故昏冒也。(宜后方。)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卒倒。(方見內傷。)
房勞者,因腎虛精耗,氣不歸元,故昏冒也。(宜后方。)
六味地黃丸 (方見補益。)
痰厥者,皆因內虛受寒,痰氣阻塞,手足厥冷麻痹,眩暈欲倒,脈沉細也。(宜后方。)
加味二陳湯∶ 治痰厥暈倒。
陳皮 半夏(姜制) 白茯苓(去皮) 當歸 枳實(麩炒) 桔梗(去蘆)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良姜 砂仁(各七分) 木香 官桂 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姜煎服。氣逆加蘇子;元氣虛弱去枳實。
血暈者,皆因平日去血過多,虛而成血暈,脈微澀也。(宜后方。)
加味四物湯 治血虛眩暈卒倒,不可艾灸,驚哭叫動,動則乘虛而死。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生地黃 熟地黃 黃 (蜜炙) 人參 白術(去蘆) 陳皮 白茯苓(去皮)
荊芥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服。飽悶加香附、砂仁,去黃 、白術。
卒中暴厥者,卒然不省人事也。其癥因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厥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昏不知人、頭旋暈倒,此中惡卒厥,客忤飛尸,鬼擊吊死開喪入廟登冢,多有此病也。宜艾灸臍中百壯,以皂角末搐鼻,或半夏末亦可,或研韭汁灌耳中即活,或以蘇合香丸灌之,俟稍醒用調氣散合平胃散服之,或藿香正氣散亦可。
調氣散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錢) 藿香 甘草(炙,各八錢) 砂仁(四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蘇合香丸 治男婦中風中氣,牙關緊閉、口眼 斜、不省人事并傳尸,骨蒸勞瘵,卒暴心疼,鬼魅瘴瘧,小兒急,慢驚搐,婦人產(chǎn)后中風,赤白痢疾,一切氣暴之癥,最能順氣化痰。
沉香 木香 丁香 白檀香 安息香(酒熬膏) 麝香 香附米 白術 訶子肉 蓽茇 朱砂 犀角鎊(各一兩)
上將各味咀成片,為細末,入腦、麝、安息香、蘇合香油同藥攪勻,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用蠟包裹。每用大人一丸、小兒半丸,去蠟皮,以生姜自然汁化開擦牙關,另煎姜湯少許,調藥灌下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