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u jiao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紗如,寶格音-雅森-額布日
|
考證 | 參見“鹿茸”條。
|
中藥材基原 | 為鹿科動梅花鹿或馬鹿的已骨化的角。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參見“鹿茸”條。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分砍角和退角兩種。在11月至翌年2月間將鹿殺死后,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干者,稱“砍角”;蛳敌勐褂趽Q角期自然脫落,故不帶腦蓋骨者,稱為“退角”。多在3~4月間采收。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1)梅花鹿角 通常有3~4分枝,全長30~60cm,直徑2.5~5cm。側枝多向兩旁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2校與第一枝相距較遠,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骨釘斷續(xù)排成縱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2)馬鹿角 呈分枝狀,通常有4~6分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具盤狀突起,習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側枝多向一面伸展,第1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2枝靠近第1枝著生。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稱“骨釘”,并具有縱棱。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或微帶淡黃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咸。
理化鑒別 取梅花鹿角和馬鹿角新鮮橫斷面,在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梅花鹿角骨密質顯亮白色,骨疏質顯灰白色熒光。馬鹿角骨密質顯淡藍色熒光,骨疏質顯藍褐色熒光。
品質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規(guī)定:本品浸出物依熱浸法測定,浸出物不得少于17.0%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鹿角提取物給麻醉犬靜注,能明顯增加心臟搏出量,但對心排出量、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和外周總阻力無明顯改變[1]。
|
性味 | 味咸,性溫。
|
功效 | 燥膿,燥惡血,平協(xié)日烏素,消腫,止刺痛,解毒。
|
主治 | 主治肺膿腫,哈血痰,腳傷水腫,胸脅刺痛癥,乳腫,瘡瘍。
|
用法用量 | 內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催產 血余炭15g,羚羊角(制)、鹿角(制)、藏羚羊(制)各5g。制成散劑。每次1.5~3g,白酒送服。(《觀者之喜》四味血余炭散)
2.治胎衣不下 藜蘆(制)、硇砂各5g,鹿角(制)10g。制成散劑。每次1.5~3g,白酒送服。(《觀者之喜》三味藜蘆散)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中藥志(第四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1.125
(2)王靜竹,等.中藥材,199O,13(10):13
藥理
(1)戴立春.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81,3(2):103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
網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