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pyocyanic corneal ulcer |
拚音 | LVNONGGANJUNXINGJIAOMOKUIYANG |
別名 | 中醫(yī):凝脂翳,黃液上沖,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眼科疾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是由綠膿桿菌所引起的暴發(fā)性角膜化膿性感染,是最嚴重的角膜化膿性感染病。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部位不定、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角膜異物剔除術后及戴角膜接觸鏡為最常見誘因。本病來勢兇猛,發(fā)展迅速,癥狀劇烈,后果嚴重。 |
中醫(yī)釋名 |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屬祖國醫(yī)學的“凝脂翳”、“黃液上沖”等范疇。重者可變生“蟹睛癥”及“黑睛破損”。《目徑大成》曰:“此癥初起目赤痛,多虬脈,畏光緊閉,強開則淚涌出!殖跗瓞F(xiàn)厚大白障,繼則于障內衰(按:當為“變”)出黃翳,狀類鵝脂,為疾益急。再頭痛便秘,則為窟、為漏、為蟹睛、為凹凸、為眇、為替,不日而致。治之不問孔窟淺深,但見翳色肥黃浮脆,善變速長,亟以小承氣下利中丸,凈其內!毕到y(tǒng)描述了本病各階段的臨床特征及治療原則。本病多因先有黑睛表面損傷,復受風熱毒邪外侵,或久患眥漏證,熱毒乘機而入;若素體肝膽火熾,則風火交攻,釀膿為患,癥情更;亦有由聚星障或黑睛其他疾病傳變而來。 |
西醫(yī)病因 | 綠膿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污水中,亦可寄生于正常人體表和結膜囊內,有時還可存在于污染的眼藥水中,如熒光素、地卡因、可的松、阿托品、匹羅卡品等。綠膿桿菌毒力很強,但侵襲力很弱,它必須通過破損的角膜上皮才能引起感染,因此被認為是一種醫(yī)源性的感染,近來也有報道戴接觸鏡后發(fā)生這類感染。各種形式的角膜外傷、角膜炎、角膜軟化癥、頭面部腫瘤放射、化學燒傷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因素所引起的角膜上皮損傷,均可成為感染的誘因;此外,綠膿桿菌還能產生一種蛋白溶酶,潰瘍本身又產生膠原酶,二者對角膜小板均有溶解作用。膠原酶的活性有賴于鈣離子濃度,而淚水及房水中的鈣離子使膠原酶更加活躍,以致造成角膜組織大量且迅速地溶解與壞死而穿孔。 各種因素所造成的角膜上皮不健康情況,均可成為感染的誘因。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注意到,綠膿桿菌可存在于很多種眼藥中,如熒光素、丁卡因、可的松、碘苷以及阿托品等溶液中。因此被認為是一種醫(yī)源性的感染,近來也有報道戴接觸鏡后發(fā)生這類感染。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 |
地區(qū) | |
人群 | 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本病起病急、來勢猛、發(fā)展快、變化多。辨證當別病因,分表里、審臟腑,察虛實。初起即頭眼劇痛,惡寒發(fā)熱,膿狀眼眵,胞瞼及白睛浮腫,黑睛上見黃綠色凝脂一片,黃液迅速增多,病情急劇惡化,1~2天內膿攻真睛,膿毒蔓延,使黑睛全毀而不辨瞳仁,迅即潰膿,黃仁、神膏綻出,眼珠塌陷而失明。 1.風熱壅盛證候:珠痛連及額頭,黑睛起翳如星,邊界不清,表面污濁,如覆薄脂,抱輪紅赤,羞明流淚,眼磨疼痛,視力下降,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辨析:①辨證:以珠疼頭痛,黑睛起翳如星,抱輪紅赤;羞明流淚,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②病機:黑睛表面受傷,復受風熱毒邪外侵,清陽受擾,故頭疼珠痛,黑睛起翳如星;邪毒內結,聚而不散,故邊界不清,表面污濁,如覆薄脂;肺肝風熱偏盛,故抱輪紅赤,羞明流淚;舌紅脈浮數(shù)為風熱在表之象。2.里熱熾盛證候:珠痛頭痛劇烈,徹夜難眠,凝脂大片,窟陷深大,黃液上沖,胞瞼紅腫,眵多粘稠而呈黃白色或黃綠色,視力急度下降,伴發(fā)熱口渴,便秘尿黃,舌紅苔黃厚,脈數(shù)有力。辨析:①辨證:以珠痛劇烈,凝脂大片,窟陷深大,黃液上沖,眵多稠粘而呈黃白色或黃綠、色,舌紅苔黃厚,脈數(shù)有力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病邪入里化熱,臟腑熱盛,毒攻黑睛則珠痛劇烈,黑睛凝脂,窟陷深大;毒攻黃仁,蒸灼神水,則膿液內聚,黃液上沖;火毒煎灼,故眵多而黃,甚或呈黃綠色。舌脈均為熱熾腑實之象。3.肝膽火旺證候:風輪凸起星珠,狀如蟹睛,重者可穿破黑睛,疼痛雖較緩解,但仍有赤痛流淚,羞明難睜,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辨析:①辨證:以風輪凸起星珠,狀如蟹睛或黑睛穿破為辨證要點。②病機:黑睛損傷,形成蟹睛或穿破,毒邪隨之外泄,故疼痛緩解;因肝膽火邪未消,故仍有赤痛流淚,羞明難睜之癥;舌脈為肝膽火旺之候。4.正虛邪留證候:凝脂漸薄,但日久不斂,或蟹睛平復,虛軟不痛,輕度抱輪紅赤,舌談紅,脈細弱。辨析:①辨證:以凝脂漸薄,但日久不斂,或蟹睛平復,虛軟不痛為辨證要點,②病機:正氣已虛,無力抗邪故凝脂漸薄,但日久不斂,蟹睛平復,虛軟不痛;余邪未盡則有輕度抱輪紅赤:病久氣血不足則舌淡紅,脈細弱。5.肝腎陰虛證候:病情經(jīng)久不愈,疼痛不顯,抱輪微紅,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無苔脈細數(shù)。辨析:①辨證:以病情經(jīng)久不愈,抱輪微紅,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為辨證要點。②病機:邪毒久伏,傷陰耗液,陰津不足,虛火上炎故眼部癥狀較輕,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無所主,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舌脈均為陰虛火旺之象。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1.發(fā)病急,進展迅速,眼痛、視力下降、黃綠色分泌物。 2.發(fā)病1~2天后角膜浸潤,迅速形成圓形或環(huán)形隆起的灰白色壞死區(qū),黃綠色前房積 膿。病灶繼續(xù)向角膜中央及深層擴展,直徑達5~8mm,壞死脫落形成潰瘍,后彈力膜膨出,角 膜穿孔、虹膜脫出,愈合后形成角膜粘連性白斑,或角膜葡萄腫。 3.分泌物培養(yǎng)有綠膿桿菌生長。 具備第1~3項即可確診。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
發(fā)病 | |
病史 | 有角膜上皮損傷病史,發(fā)病迅急,發(fā)展迅速。 |
癥狀 | 眼劇烈疼痛,視力急驟下降,眼瞼紅腫,結膜充血水腫,流淚。偶可伴有頭痛、畏寒或發(fā)熱等。 |
體征 | 體征:角膜損傷部位呈環(huán)形膿瘍,結膜囊及潰瘍面有大量黃綠色分泌物及脫落的壞死組織,前房有大量黃白色膿液。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①潰瘍刮片鏡檢可發(fā)現(xiàn)革蘭氏陰性桿菌;②分泌物培養(yǎng)有綠膿桿菌生長。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本病應與匐行性角膜潰瘍及真菌性角膜潰瘍相鑒別。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1.治愈 (1)臨床癥狀消失。 (2)裂隙燈顯微鏡檢查:角膜浸潤吸收,角膜水腫消失,角膜潰瘍修復,角膜瘢痕形成。 (3)熒光素鈉染色陰性。 2.好轉 (1)臨床癥狀減輕。 (2)裂隙燈檢查:角膜浸潤基本吸收,角膜水腫不顯著,角膜潰瘍基本修復。 (3)熒光素鈉染色可為陰性,亦可為陽性。如為陽性,則著色范圍應較前縮小。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1.抗菌藥物應用:采用高濃度的有效抗生素眼藥水頻繁滴眼。首選藥物為:0.3%~0.5%妥布霉素、0.1%~0.2%多粘菌素B;次選藥物為:0.5%丁胺卡那霉素、0.3%氟哌酸(或環(huán)丙氟哌酸),也可用0.5%~1%慶大霉素、0.3%氟嗪酸等。每5分鐘滴眼一次,感染控制后逐漸減少滴眼次數(shù)。同時可配合結膜下藥物注射以提高房水中的藥物濃度,如妥布霉素5~12mg或多粘菌素B1~5mg、丁胺卡那霉素25mg、慶大霉素2~4mg等。 2.膠原酶抑制劑應用:選用2%乙酰半胱氨酸眼藥水每1~2小時滴眼一次,或0.37%依地酸二鈉眼藥水滴眼,每日4~6次。 3.散瞳:每天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3~4次,擴散瞳孔。 4·皮質類固醇激素應用:潰瘍表面愈合后,可適當加用微量皮質類固醇激素眼藥水滴眼。 5·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1~2天后,如感染未能控制,可徹底清除病灶后行板層角膜移植術。如后遺角膜白斑,對視力影響較大,則考慮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
中醫(yī)治療 | 本病來勢兇險,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治療,使黑睛組織遭受最小范圍和最低限度的破壞,保證最大限度的有用視力。又因本病初起屬熱證、實證,治療多用苦寒之劑,宜中病即止,不可過用,過用則傷陰敗胃,耗損正氣,寒凝氣滯,勢必留邪,生機不旺,則潰陷難斂。故攻伐與扶正,二者必須權衡利弊,以相互為用,在內治用藥同時配合外治以提高療效。 (一)辨證選方 1.風熱壅盛 治法:祛風清熱解毒。 方藥:新制柴連湯(《眼科纂要》)加減。柴胡6g,川黃連10g,黃芩10g,赤芍12g,蔓荊子10g,梔子10g,龍膽草30g,木通10g,荊芥10g,防風10g,甘草3g?勺眉佣ā連翹、板藍根、大青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 2·里熱熾盛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四順清涼飲子(《審視瑤函》)加減。當歸12g,龍膽草30g,黃芩10g,桑皮10g,車前子(包)10g,生地12g,赤芍10g,枳殼10g、熟大黃6g,防風10g,川芎9g,川連9g,木賊草10g,柴胡6g,甘草3g。若大便秘結,赤熱腫痛嚴重者為三焦火盛,陽明腑實,宜瀉火解毒,活血通降,可酌加二花、連翹、丹皮、大黃、芒硝。 3.肝膽火旺 治法:清瀉肝膽。 方藥:瀉青丸(《小兒藥方直訣》)。龍膽草30g,山梔10g,大黃6g,羌活10g,防風10g,川芎6g,當歸12g。藥后諸證減退,可用四物湯(《和劑局方》):當歸15g,白芍10g,生地10g,川芎9g。加菊花、蒙花、木賊、蟬蛻退翳明目,滋養(yǎng)肝血;再加酸棗仁、五味子等酸澀收斂,平復蟹睛。 4.正虛邪留 治法:扶正祛邪。 方藥:托里消毒散(《醫(yī)宗金鑒》)加減。黃芪10g,二花10g,桔梗10g,白芷10g,川芎6g,當歸12g,白芍10g,白術15g,云苓12g,人參6g,甘草3g。5·肝腎陰虛治法:滋陰降火。方藥: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加減。知母12g,黃柏10g,山萸肉12g,山藥12g,茯苓12g,澤瀉9g,丹皮12g,甘草3g。 其他療法 1.濕熱敷療法:荊芥、防風、銀花、黃芩、蒲公英、千里光、野菊花等水煎清洗患眼或濕熱敷。 2.點眼療法 (1)局部用黃芩、黃連、千里光等清熱解毒藥制劑點眼,睡前涂穿心蓮眼膏(取川心蓮200g水煎,煎液加適量95%乙醇,靜置過濾,濾液四收乙醇,濃縮至50g,69度左右保溫備用),后期可用八寶眼藥或退云散點眼。 (2)立勝煎點眼:川連、黃柏、秦皮、甘草加水300m1,煎30min后過濾,濃縮到150m1,再加緩沖溶液以消除刺激性,主治本病見黃液上沖者。 3.注射療法:銀黃注射液球結膜下注射,每次0.5m1,每日1次。 4.針刺療法:常取睛明,承位,絲竹空,攢竹,翳明,合谷,肝俞,陽白等穴,每次局部。薄惭ǎh端1~2穴,交替使用,視病情輕重虛實而定補瀉手法。 5.物理療法 (1)六勝煎局部電離子導入,每次15分鐘,每日1次,后期仍有云翳者用八寶眼藥。 (2)黃連素離子透入:以0.1%~0.2%的黃連素注射液浸濕眼墊,置于直流電離子透入機的陽極,用眼枕法透入。實驗證明,黃連素不僅對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在高濃度下有殺菌作用。 |
中藥 | 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本方清肝瀉火,治療本癥實熱證。 2.牛黃清胃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本方清胃瀉火,治療本癥里熱熾盛型。 3·三黃片,牛黃解毒片:任選一種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二方均以清泄里熱為主,用于本病里熱熾盛型。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本病是一種最嚴重的化膿性角膜炎,癥狀劇烈,發(fā)展迅速,可于24~72小時內破壞整個角膜,數(shù)日內即失明,多發(fā)生在眼外傷或角膜異物取出后。此菌常附著在異物上或被污染的眼藥水中,尤其是熒光素溶液易被污染,加之近年來佩戴角膜接觸鏡的人數(shù)增多,本病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所以及時正確處理好角膜外傷(角膜上皮擦傷和角膜異物),早期治療沙眼、倒睫、淚囊炎是預防本病的關鍵。一旦疑為本病,應及時治療,有條件的應作潰瘍面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及時確定致病菌,選取敏感藥物。在培養(yǎng)確診前,按本病治療方法與隔離措施。本病的首選藥物為多粘菌素,同時充分散瞳,若藥品缺乏可選二線藥物,慶大霉素大劑量、多途徑應用,同時結合中藥辨證治療。由于病之早期、晚期及分型不同,臨床所選方劑尚不一致,但龍膽瀉肝湯則為目前公認的首選方劑,通過加減可用于本病的各種類型。著有黑睛潰破之勢,可用眼墊加壓包扎,并避免咳嗽,噴嚏,用力大便等動作,或手術遮蓋。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